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523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吊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其置于吊顶板的转角处,吊顶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侧缘,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包括两分别用于连接侧缘和墙体的龙骨结构、以及用于连接两龙骨结构的转角件;龙骨结构均包括与墙体连接的内扣龙骨、以及与侧缘连接的卡插龙骨,内扣龙骨包括内部空心的内扣件,转角件的两端分别插入两内扣件内;转角件内部空心,内扣件和转角件分别开设有卡口、且内扣件的卡口和转角件的卡口连通,卡插龙骨包括可依次穿过内扣件的卡口和转角件的卡口、以插入转角件内的插板。本申请中,转角件除去连接两龙骨结构外,还能作为内扣龙骨和卡插龙骨连接时的连接加固件、提高吊顶板安装的稳定性。安装的稳定性。安装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吊顶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装修也叫工业化装修,是将工业化生产的部品、部件通过可靠的装配方式,由产业工人按照标准化程序采用干法施工的装修过程。简单来讲,是一种先在工厂预制好墙板、顶板的基层、面层,制好顶面、墙面、地面所需要的组件,再运到现场进行组装嵌挂的装配新家的形式。装配式装修相比传统装修而言在环保性、装修周期、快捷变装方面是有很大的优势的,一方面,其没有瓦工、油工,有效减少90%以上的现场施工垃圾,装配式采用干法施工模式,不采用湿作业,地砖、墙砖铺贴均采用干法铺贴,这样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减少了施工现场的粉尘污染,极大提高环保性能,据统计,全干式安装可有效减少90%以上的现场施工垃圾。干法施工不会破坏建筑原有墙体,保证了建筑本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其工期短、换装快,墙、顶、地面想换就换,装配式施工可以实现7天完成基础施工,3天完成收纳和软装安装。如果屋主的房子空间发生功能性变化,或出现了阶段性审美疲劳,都可以将顶面、墙面、整体空间风格进行快速转换。
[0003]装配式吊顶是装配式装修中常用的一种,由于墙顶基本上为矩形,因此在装配式吊顶中,在墙角处通常需要设置转角结构,比如公开号为CN207332069U的专利文件公开的这样一种用于吊顶的转角连接结构,包括型材、第一定位体,所述第一定位体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一定位体上端均开有定位齿,所述两个第一定位体上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定位齿下端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二定位体,所述安装槽侧面开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安装有销轴,所述销轴上安装有弹簧,所述型材设有安装第一定位体的槽体,槽体设有安装销轴的孔位,所述第一定位体插入槽体,所述销轴落入孔位从而实现型材与第一定位体的固定安装。这种转角结构只有连接两型材的作用,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首先提供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设置于吊顶板的转角处,所述吊顶板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侧缘,所述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包括两分别用于连接所述侧缘和墙体的龙骨结构、以及用于连接两所述龙骨结构的转角件;所述龙骨结构均包括与墙体连接的内扣龙骨、以及与所述侧缘连接的卡插龙骨,所述内扣龙骨包括内部空心的内扣件,所述转角件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所述内扣件内;所述转角件内部空心,所述内扣件和转角件分别开设有卡口、且所述内扣件的卡口和转角件的卡口连通,所述卡插龙骨包括可依次穿过所述内扣件的卡口和转角件的卡口、以插入所述转角件内的插板。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内扣件的卡口侧缘的实体部分形成第一止挡板,所述转角件的卡口侧缘的实体部分形成第二止挡板,所述第二止挡板与所述第一止挡板抵接,所
述插板设有可搭接于所述第二止挡板上的搭接块。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搭接块的截面为三角形,包括底面部、与所述底面部相对的顶角边部,所述插板插入所述转角件后,所述底面部与所述第二止挡板抵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内扣件和转角件均包括设置所述卡口的底部、以及与所述底部相对的顶部,所述顶部和底部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吊顶板。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止挡板和第二止挡板均包括靠近所述卡口的自由端、以及与所述自由端相对的连接端,所述自由端相对于所述连接端靠近所述顶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止挡板的自由端设有第一抵接部,两所述第一止挡板的第一抵接部相互抵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转角件插入所述内扣件内后、所述第二止挡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止挡板的自由端平齐,所述搭接块与所述第一止挡板和第二止挡板的自由端端面均抵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内扣龙骨还包括两连接所述底部和顶部的侧部,所述侧部与所述顶部之间呈钝角。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内扣龙骨通过吊挂构件与墙体连接,所述吊挂构件包括空心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两端的限位板、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板的承接板,两所述承接板之间形成与所述卡口连通的插入口;所述内扣件插入所述限位件内,所述限位件的限位板与所述内扣件升的侧部抵接。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所述转角件的两端分别卡插入两内扣龙骨中后,整体上抬,将内扣龙骨安装至墙体;b.将卡插龙骨与吊顶板固定后,整体上抬,使得插板插入转角件内。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中,转角件除去连接两龙骨结构外,还能作为内扣龙骨和卡插龙骨连接时的连接加固件、提高吊顶板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中内扣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中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中卡插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的安装剖视图;图6是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中吊挂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内扣龙骨11,内扣件112,卡插龙骨12,插板121,第一止挡板1121,搭接块122,吊挂构件3,限位件33,承接板331,限位板332,吊顶板4,转角件5,第二止挡板51。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
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8]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如图1所示,设置于吊顶板4的转角处,吊顶板4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侧缘,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包括两分别用于连接侧缘和墙体的龙骨结构、以及用于连接两龙骨结构的转角件5。其中,为了便于安装吊顶板,龙骨结构均包括与墙体连接的内扣龙骨11、以及与吊顶板4的侧缘连接的卡插龙骨12,本申请中,内扣龙骨11既可用于安装卡插龙骨12以安装吊顶板4,也可以用于安装转角件5。
[0019]在安装时,内扣龙骨11作为吊顶板4和转角件5的安装基础,需要与墙体安装。可以将内扣龙骨11直接与墙体通过膨胀螺栓进行连接,也可以在墙体上首先设置与内扣龙骨11垂直的主龙骨,然后通过吊挂构件3将内扣龙骨11与主龙骨连接,以形成网格状的龙骨架结构。本申请中,吊挂构件3与主龙骨、与内扣龙骨11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采用任意方式均可,优选地如图6所示,将吊挂构件3搭接在主龙骨上,将内扣龙骨11与吊挂构件3通过三角龙骨和三角通孔的方式连接。
[0020]安装好内扣龙骨11后,可以首先安装转角件5,为了保证内扣龙骨11和转角件5之间安装的稳定性,本申请中,内扣龙骨11均包括内部空心的内扣件112,转角件5的两端分别插入两内扣件112内。安装时,首先将转角件5的两端分别插入两内扣龙骨11中后,然后整体上抬,将内扣龙骨11安装至墙体。
[0021]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设置于吊顶板(4)的转角处,所述吊顶板(4)包括相互垂直的两侧缘,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包括两分别用于连接所述侧缘和墙体的龙骨结构、以及用于连接两所述龙骨结构的转角件(5);所述龙骨结构均包括与墙体连接的内扣龙骨(11)、以及与所述侧缘连接的卡插龙骨(12),所述内扣龙骨(11)包括内部空心的内扣件(112),所述转角件(5)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所述内扣件(112)内;所述转角件(5)内部空心,所述内扣件(112)和转角件(5)分别开设有卡口、且所述内扣件(112)的卡口和转角件(5)的卡口连通,所述卡插龙骨(12)包括可依次穿过所述内扣件(112)的卡口和转角件(5)的卡口、以插入所述转角件(5)内的插板(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扣件(112)的卡口侧缘的实体部分形成第一止挡板(1121),所述转角件(5)的卡口侧缘的实体部分形成第二止挡板(51),所述第二止挡板(51)与所述第一止挡板(1121)抵接,所述插板(121)设有可搭接于所述第二止挡板(51)上的搭接块(1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块(122)的截面为三角形,包括底面部、与所述底面部相对的顶角边部,所述插板(121)插入所述转角件(5)后,所述底面部与所述第二止挡板(51)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扣件(112)和转角件(5)均包括设置所述卡口的底部、以及与所述底部相对的顶部,所述顶部和底部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吊顶板(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吊顶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欣欣王文广周东珊王聪聪余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