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双T板模具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521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双T板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混泥土预制模具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调双T板模具,用于形成双T板两肋之间空间的中间结构主要由中间内模和可拆卸地设置于两中间内模顶部之间的上部封板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间结构为可拆分结构;其中,中间内模和上部封板均为独立的部件。使用时,通过选择不同尺寸的上部封板,即可实现中间内模间距不同的中间结构,即实现了中间结构横向尺寸(宽度)可调整。从而解决了现有双T板模具存在的所生产的双T板的肋中心距不可调整的技术问题。板的肋中心距不可调整的技术问题。板的肋中心距不可调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双T板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双T板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混泥土预制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双T板是有板和粱结合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承载结构,有宽大的面板和两根窄而高的肋组成。面板既是横向承重结构又是纵向承重肋的受压区。在单层、多层和高层建筑中,双T板可以用做屋面板,横向搁置于托梁或承重墙上,或纵向搁置于屋架梁上,还可以竖直安装在带形基础上作为墙板使用。双T板具有良好的传力层次和力学性能,跨度大、覆盖面积广、经济实用。生产双T板需要双T板模具。现有的双T板模具大多采用固定式,模具尺寸不可调整、模具整体的尺寸较大,在移动或运输过程中很不方便。
[0003]中国专利CN105856397A公开了一种双T板模具,其用于形成双T板的主板模具主要由厚钢板压型焊接而成,主板模具是一个整体,无法实现肋中心距的可调整。
[0004]中国专利CN211108558U公开了一种双T板模具,其优点是双T板模具由承重模板与耳板组成,工作人员可将承重模板与耳板分拆开来并分别搬运,便于移动和运输双T板模具。该模具虽然不是一体结构,但是其承重模板(对应本专利技术的中间结构)依然是一体的,也无法实现肋中心距的可调整。
[0005]CN109435024A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双T板成型模具,设有宽度调节机构,在滑动侧模内设有肋高、肋宽调节结构;可以调整高度、宽度和肋宽;但是依然无法实现肋中心距的可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双T板模具存在的肋中心距不可调节、模具通用性差、一种模具只能生产一种产品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双T板模具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双T板模具,其肋中心距可调整,能够实现一套模具可以生产多种规格的双T板。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双T板模具,其特殊之处在于,用于形成双T板两肋之间空间的中间结构主要由中间内模和可拆卸地设置于两中间内模顶部之间的上部封板组成;所述中间内模顶部是指使用时靠近双T板“肋”部根部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中间结构,为可拆分结构;其中,中间内模和上部封板均为独立的部件。使用时,通过选择不同尺寸的上部封板,即可实现中间内模间距不同的中间结构,即实现了中间结构横向尺寸(宽度)可调整。而所制备的双T板的肋中心距是由中间结构的横向尺寸决定的。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可调双T板模具解决了现有双T板模具存在的所生产的双T板的肋中心距不可调整的技术问题。
[0008]上述可调双T板模具,还包括能与中间结构形成夹持结构的底座和侧模,该夹持结构的夹持空间与双T板的“肋”部形状吻合;侧模能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上,例如,侧模通过压杠固定在底座上;中间内模能位于两侧模之间地、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上,例如,中间内模采用定位栓与底座连接。底座、侧模和中间内模形成夹持结构,该夹持结构的中间空隙部
分的形状与双T板的“T”部或者说是“肋”部形状吻合。其中,侧模可以拆卸并左右移动;侧模左右移动即可改变夹持结构的宽度和整个模具的宽度;因此,可以通过左右移动侧模实现模具宽度和模具夹持结构宽度的调整,进而一步的实现所生产的双T板宽度和肋宽的调整。
[0009]上述可调双T板模具,所述侧模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现有技术能实现的、能满足上述夹持结构的任意形状,例如,横截面呈上横边向外凸出的回字形状或梯形。
[0010]上述可调双T板模具,为了进一步实现模具的高度可调整,优选的,还包括用以上下调节侧模的高度调节装置。另外,上下调节侧模还可以保证平面度。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可以选择现有任何一种可以调节高度的装置。
[0011]上述可调双T板模具,优选的,还包括能设置在侧模外侧的顶紧装置,顶紧装置设置在侧模外侧以防止侧模跑位、涨模。顶紧装置固定在侧模外侧,通过螺栓可以随侧模一起移动。
[0012]上述可调双T板模具,优选的,还包括两端能分别可拆卸地固定于中间内模之间的斜支撑。斜支撑固定于中间内模之间,交叉设置,能够用于调节中间内模的垂直度,以保证中间内模垂直于底座。
[0013]上述可调双T板模具,优选的,还包括两端能分别可拆卸地固定于两中间内模之间的水平支撑。水平支撑固定于两中间内模之间,用于辅助固定中间内模,以保证中间内模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及中间内模垂直于底座。
[0014]上述可调双T板模具,为了进一步实现模具的高度和肋高可调节,还包括能可调高度地设置于侧模和中间内模之间的肋底模,所述高度为肋底模上表面与底座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设置肋底模之后,肋底模代替底座与侧模和中间内模形成夹持结构。肋底模的高度可以调整,调整之后,夹持机构的高度即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肋底模的高度实现所生产的双T板高度和肋高的调整。
[0015]上述可调双T板模具,所述肋底模可以与中间内模固定/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与侧模固定/可拆卸连接;当中间内模或侧模左右移动时,肋底模随之移动。当其与中间内模或侧模固定连接时,所述肋底模包括肋底模本体和若干垫高块;此时,可以通过调整垫高块数量,即拆卸或者增加垫高块,以调整双T板高度和肋高。
[0016]上述可调双T板模具,为了进一步提高夹持机构的稳定性和支撑性能,还包括能设置于肋底模和底座之间的支撑结构,例如支撑板、支撑柱或支撑架。当肋底模与中间内模/侧模可拆卸连接时,所述支撑结构的高度可调节。
[0017]上述可调双T板模具,还包括能设置在侧模和中间内模之间、肋底模之上的隔断模,所述隔断模,其顶部和底部开口,其横截面形状与双T板的“T”部或“肋”部的截面形状一致。侧模和中间内模在隔断模左右两侧形成夹持结构,能固定隔断模,有效防止隔断模左右晃动。当设置有隔断模时,侧模与隔断模接触的面的形状与隔断模的外侧面及其向下延伸方向的斜坡面相吻合。
[0018]上述可调双T板模具,优选的,还包括能设置于模具整体顶部的端部隔挡,端部隔挡上设有用于卡住隔断模前后两端的隔断。端部隔挡用于固定隔断模,防止隔断模前后移动。隔断模上设有用于固定钢筋的固定装置。
[0019]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述可调双T板模具的使用方法:不限定顺序的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要生产的双T板的肋中心距及长度选择上部封板和中间内模,根据所要生产的双T板的肋宽、宽度及长度选择隔断模和侧模,根据所要生产的双T板的肋高调整肋底模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将肋底模固定于中间内模侧面或者侧模侧面;将两中间内模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上,将上部封板安装于两中间内模顶部之间;将两侧模位于中间内模两侧地、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上;将隔断模安装在侧模和中间内模之间、肋底模之上;在底座上、侧模外侧位置安装顶紧装置;安装高度调节装置;在肋底模和底座之间安装支撑结构;在两中间内模之间安装斜支撑;在两中间内模之间安装水平支撑;放置端部隔挡,使其隔断卡住隔断模的前后两端。
[0020]上述可调双T板模具的使用方法:优选的,不限定顺序的还包括以下步骤:侧模通过压杠固定在底座上;中间内模采用定位螺栓与底座连接;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肋底模和底座;斜支撑交叉设置,其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双T板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双T板两肋之间空间的中间结构主要由中间内模和可拆卸地设置于两中间内模顶部之间的上部封板组成;所述中间内模顶部是指使用时靠近双T板“肋”部根部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双T板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与中间结构形成夹持结构的底座和侧模,该夹持结构的夹持空间与双T板的“肋”部形状吻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调双T板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可调高度地设置于侧模和中间内模之间的肋底模,所述高度为肋底模上表面与底座上表面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调双T板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设置在侧模和中间内模之间、肋底模之上的隔断模;所述隔断模,其顶部和底部开口,其横截面形状与双T板的“肋”部的截面形状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调双T板模具,其特征在于,侧模能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上;中间内模能位于两侧模之间地、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上;肋底模能与中间内模固定/可拆卸连接,或者,肋底模能与侧模固定/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可调双T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肋底模包括肋底模本体和若干垫高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可调双T板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上下调节侧模的高度调节装置,能设置在侧模外侧的顶紧装置,两端能分别可拆卸地固定于中间内模之间的斜支撑,两端能分别可拆卸地固定于两中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滨冯加琪程建炜李言杰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海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