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咏霞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510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包括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的右端设置有安装机构,且打磨机构的右端与安装机构的左端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球,且安装机构的顶部与连接球的内壁活动连接,安装机构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的左端与安装机构的内壁固定连接,吸气机构的背面设置有收集筒,所述收集筒的背面与吸气机构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气机构的底部设置有传输管,且吸气机构的底部与传输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传输管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框,且传输管的底部与收集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框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且收集框的内部与动力机构的外表面相接触。接触。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墙体在粉刷后一般都需要进行打磨找平,这个过程在如今一般都是通过人工进行,伴随着如今建筑装修的火热。很多工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都开始逐渐采用机械打磨的方式来进行这一工序,使用机械既能够保证效率,也可以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现有技术中,墙面打磨机械多为手持装置,使用不够便利,对于墙壁高处的打磨还需要借助人梯,浪费人力物力,打磨效率低,同时在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这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现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解决了打磨效率低,粉尘多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包括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的右端设置有安装机构,且打磨机构的右端与安装机构的左端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球,且安装机构的顶部与连接球的内壁活动连接,安装机构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的左端与安装机构的内壁固定连接,吸气机构的背面设置有收集筒,所述收集筒的背面与吸气机构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气机构的底部设置有传输管,且吸气机构的底部与传输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传输管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框,且传输管的底部与收集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框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且收集框的内部与动力机构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动力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支板,且动力机构的底部与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动力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底部与动力机构的顶部活动连接。
[0007]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左端设置有转子,且安装筒的左端与转子的右端活动连接,所述转子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柱,且转子的左端与连接柱的右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左端设置有安装盘,且连接柱的左端与安装盘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盘的左端均匀设置有连接杆,且安装盘的左端与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左端设置有摩擦盘,且连接杆的左端与摩擦盘的右端固定连接。
[0008]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且把手的顶部与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框,且支撑杆的顶部与安装框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挤压环,且安装框的内壁与挤压环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挤压环的左端设置有限位板,且挤压环的左端与限位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的
两端对称设置有支撑柱,且安装框的左端与支撑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左端设置有定位板,且支撑柱的左端与定位板的右端固定连接。
[0009]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块的内壁与连接板的底部活动连接,连接块顶部的轴心处设置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的底部与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橡胶环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底部与橡胶环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0]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环,且连接块的内壁与定位环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定位环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弹性环,且定位环的内壁与弹性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环的左端设置有接触环,且弹性环的左端与接触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1]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固定杆,且连额吉板的内壁与固定杆的外表面相接触。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打磨机构,可以大大提高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的使用效果,通过设置打磨机构可以使得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在进行打磨工作时可以通过打磨机构内部设置的连接柱可以对打磨机构内部的安装盘和摩擦盘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进而使得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可以在进行墙面凹凸不平处的打磨时不会出现剐蹭现象,且通过设置摩擦盘可以大大提高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安装机构,可以大大提高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的使用效果,通过设置在安装机构内部的安装框可以对打磨机构内部设置的电机进行固定,且通过安装机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的定位板可以安装吸气机构,进而使得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在工作时可以降低粉尘含量,且通过安装机构可以大大提高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的实用性,使得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的灵活性大大提高。
[0015]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可以大大提高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的实用性,通过支撑机构可以使得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在工作时可以通过连接筒与连接块配合使用形成固定杆,通过将连接筒挤压进入连接块内部,进而使得接触环向连接筒施加压力,当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在进行定点打磨时可以固定支撑机构,当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在进行多点打磨时可以将支撑机构拆解成铰链结构,大大提高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打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支撑机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打磨机构1、收集筒2、传输管3、吸气机构4、连接球5、支撑机构6、安装机构7、
收集框8、支板9、动力机构10、安装筒11、安装盘12、转子13、连接柱14、连接杆15、摩擦盘16、连接板61、连接筒62、橡胶环63、连接块64、定位环65、弹性环66、接触环67、固定杆68、定位板71、挤压环72、限位板73、支撑柱74、安装框75、支撑杆76、把手77。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使用图1

图6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进行如下说明。
[0024]如图1

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包括打磨机构1;打磨机构1的右端设置有安装机构7,且打磨机构1的右端与安装机构7的左端活动连接,安装机构7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球5,且安装机构7的顶部与连接球5的内壁活动连接,安装机构7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吸气机构4,吸气机构4的左端与安装机构7的内壁固定连接,吸气机构4的背面设置有收集筒2,收集筒2的背面与吸气机构4的背面固定连接,吸气机构4的底部设置有传输管3,且吸气机构4的底部与传输管3的顶部固定连接,传输管3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框8,且传输管3的底部与收集框8的顶部固定连接,收集框8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10,且收集框8的内部与动力机构10的外表面相接触,动力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包括打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1)的右端设置有安装机构(7),且打磨机构(1)的右端与安装机构(7)的左端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机构(7)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球(5),且安装机构(7)的顶部与连接球(5)的内壁活动连接,安装机构(7)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吸气机构(4),所述吸气机构(4)的左端与安装机构(7)的内壁固定连接,吸气机构(4)的背面设置有收集筒(2),所述收集筒(2)的背面与吸气机构(4)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气机构(4)的底部设置有传输管(3),且吸气机构(4)的底部与传输管(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传输管(3)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框(8),且传输管(3)的底部与收集框(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框(8)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10),且收集框(8)的内部与动力机构(10)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动力机构(10)的底部设置有支板(9),且动力机构(10)的底部与支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动力机构(10)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6),所述支撑机构(6)的底部与动力机构(10)的顶部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1)包括安装筒(11),所述安装筒(11)的左端设置有转子(13),且安装筒(11)的左端与转子(13)的右端活动连接,所述转子(13)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柱(14),且转子(13)的左端与连接柱(14)的右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柱(14)的左端设置有安装盘(12),且连接柱(14)的左端与安装盘(12)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盘(12)的左端均匀设置有连接杆(15),且安装盘(12)的左端与连接杆(15)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5)的左端设置有摩擦盘(16),且连接杆(15)的左端与摩擦盘(16)的右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墙面磨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咏霞王会昂姚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杨咏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