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485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包括斜面坡体、第一锚桩,斜面坡体上沿坡面向下方向并列设置有若干个长条植生袋,长条植生袋通过挤压捆扎成若干条植生袋分体,在长条植生袋的挤压捆扎处的外部沿斜面向下方向一侧设有防护挡板,防护挡板的一端延伸至植生袋分体底部,第一锚桩的底端穿过植生袋分体以及植生袋分体底部的防护挡板沿竖直方向锚固于斜面坡体上;位于植生袋分体的外部沿斜面坡体向下方向一侧的防护挡板边缘抵接有第二锚桩,第二锚桩锚固于斜面坡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防护挡板对植生袋进行限定,形成对斜面坡体的稳固结合力,增强了植生袋支护结构与边坡之间的牵引力,提高了系统整体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既防止水土流失,又提升景观效果、促进生态恢复的目的。恢复的目的。恢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边坡防护
,具体是一种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岩质边坡立地条件差,生态修复难度很大,传统的方法很难对其实施有效的绿化,因而其是生态修复领域的难度与热点。近年来,我国对岩质边坡生态修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植生袋边坡绿化的方法便是一种较好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方法。一般做法是:先平整坡面,在边坡上间隔浇筑格构梁,再自下而上呈“品”字形码砌植生袋,最后采用人工打孔袋苗种植或挂网客土喷播等方法复绿。该方法通过格构梁的支撑力固定植生袋及植被,虽然整体稳定性较好,但是工程投入大,格构梁等部分无法绿化,景观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0003]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4023583U的一种市政边坡防护系统,该系统通过在边坡上自下而上堆叠植生袋和间隔设置的种植池,达到边坡复绿的目的,虽然有一定的景观效果,但是锚固性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受到较强烈的雨水冲刷时,植生袋会发生掉落,不仅会破坏生态,还会影响人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包括斜面坡体、长条植生袋以及第一锚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坡体上沿坡面向下方向并列设置有若干个长条植生袋,所述长条植生袋通过挤压捆扎成若干条植生袋分体,在长条植生袋的挤压捆扎处的外部沿斜面向下方向一侧设有防护挡板,所述防护挡板的一端延伸至植生袋分体底部,所述第一锚桩的底端穿过植生袋分体以及植生袋分体底部的防护挡板沿竖直方向锚固于斜面坡体上;位于植生袋分体的外部沿斜面坡体向下方向一侧的防护挡板边缘抵接有第二锚桩,所述第二锚桩沿斜面坡体所在平面垂直方向锚固于斜面坡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桩、第二锚桩为T形锚杆,且相邻间的第一锚桩的顶部抵接在第二锚桩顶部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桩包括第一锚杆,第二锚桩包括第二锚杆,斜面坡体内两相交的第一锚杆、第二锚杆固定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杆包括依次相连的杆体段、连接套管和锚固段,所述第一锚桩的外圆上设有容纳第一锚杆的灌浆孔,所述第二锚杆为带有连续冷滚压钻杆螺纹的自攻旋进杆,所述第二锚杆的端部旋入连接套管与第一锚桩相连,所述灌浆孔内的第一锚杆四周灌注有水泥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坡体的坡顶处设置山顶平滑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国锋唐惜琴李丽高静黄东光刘双欠刘欢欢杨雪莲潘春慧黄家俊付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铁汉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