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黑龙江大学专利>正文

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483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水体修复技术领域的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结构,包括真空抽吸车和安装在真空抽吸车车体上的种植系统,种植系统包括黄泥搅拌装置、加工系统、种子注入器和撒种机构,通过现有的真空抽吸车完成对河道的清淤,同时在车体上安装种植系统,利用黄泥搅拌装置配合加工系统上的分隔板完成黄泥团的初步成型,顶部开槽和切断,再利用种子注入器将净化水质的植物种子投入黄泥团上的开槽内腔,配合捏团装置完成初步黄泥和种子的糅合,在皮带传输机构运送下,黄泥团进入前后移动的带揉搓纹的倒角钢内侧,最后落入到撒种机构内,手动转动撒种机构,完成撒种,该装置操作简单,利用多个方法来修复水体,具有运用价值。具有运用价值。具有运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修复
,具体为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经过不懈努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水环境严峻形势总体上仍没有根本改变。主要是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河道水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社会和环境安全,故需要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水生态修复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已经退化或损坏的水生态系统恢复、修复,基本达到原有水平或超过原有水平,并保持其长久稳定,水生态修复主要作用是通过保护、种植、养殖、繁殖适宜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改善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生态修复区域在城镇和风景区附近,应具有良好的景观作用,生态修复具有美学价值,可以创造城市优美的水生态景观。
[0003]水体修复方法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水体生物修复,物理修复技术包括引水稀释和底泥疏浚,引水稀释就是通过工程调水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使水体在短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该方法能激活水流,增加流速,使水体中DO增加,水生微生物、植物的数量和种类也相应增加,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但引水稀释对引水水域和引入水水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会导致两水域生态体系发生变化。因此,引水稀释只能是一种救急方法或水体污染治理的辅助手段;污染底泥是水体污染的潜在污染源,在水体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中的营养盐会重新释放出水体。底泥疏浚指对整条或局部沉积严重的河段、湖泊进行疏浚、清淤,恢复河流和湖泊的正常功能;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就是利用特定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收、转化或降解,达到减缓或最终消除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从生物的选择和培养应用上来分主要包括直接投加微生物技术、培养微生物技术和高等生物修复技术等,高等生物修复技术就是由于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因此,在污染水体中种植对污染物吸收能力强且耐受性好的植物,能够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吸收、富集和降解等作用,从而实现将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或固定,达到水体修复的目的。植物对污染物可通过根系吸收,也可以直接经茎、叶等器官的体表吸收。常用于水体修复的植物有凤眼莲(即水葫芦)、芦苇、香蒲、喜旱莲子草、水芹、浮萍、菱、菖蒲等,其中浮萍种植通常是采收成熟种子,随采随播将种子用黄泥包成小团,每团包2

3颗种子,丢进栽培的水面里即可。所以可以通过在清淤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用于水体修复的植物的种植来节约水体修复工作时长,故亟需设计一种满足此种情况的修复设备,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结构,包括真空抽吸车和安装在真空抽吸车车体上的种植系统,所述种植系统包括黄泥搅拌装置、加工系统、种子注入器和撒种机构,所述黄泥搅拌装置位于加工系统的左端上方,所述撒种机构位于加工系统的右端下方,所述种子注入器位于加工系统的中部上方;
[0006]所述黄泥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盛放斗、涡壳叶轮组件、柴油机和转轴,所述涡壳叶轮组件的叶轮轴左侧通过联轴器与柴油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转轴通过防漏轴承水平贯穿安装在第一盛放斗底部,所述涡壳叶轮组件的进出端口分别安装有带滤网的橡胶软管和直角组合钢管,所述直角组合钢管的顶部通过管夹固定在第一盛放斗的沿口上,所述第一盛放斗的内腔底部密封固定有卡罩,所述卡罩两侧通过防漏轴承与转轴连接,所述卡罩的顶部通过防漏轴承垂直转动安装有第一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的底部与转轴的外壁通过锥齿轮副连接,所述第一盛放斗的外壁右侧下方水平贯穿插接有排料管,所述转轴的右端延伸到排料管的内腔右侧,所述转轴的外壁右侧间隔设置有两段螺旋叶,所述排料管的内端与第一盛放斗的内壁之间安装有电动转门系统,所述电动转门系统位于两段螺旋叶之间,所述排料管的右端固定有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外端口内壁上方水平固定有倒三棱柱;
[0007]所述加工系统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四角之间通过焊板安装有皮带传输机构,所述支撑框架的内腔后侧安装有第一低速电机,所述第一低速电机的电机轴与皮带传输机构的左侧辊体轴和种子注入器之间通过第一链轮链条组件连接,所述支撑框架的内腔通过倒L型杆固定有托板,所述托板贴合在皮带传输机构的皮带内壁上方,前侧两个所述焊板上通过通孔前后滑动插接有移动杆,两个所述移动杆的外端均固定有挡块且外壁与焊板的外表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两个所述移动杆的相对外壁之间固定有横杆,左侧所述移动杆的后端固定有与锥形管外端口端面滑动贴合的分隔板,右侧所述移动杆的后端固定有内壁带揉搓纹的倒角钢,所述支撑框架的前侧中央固定有垫块,所述垫块的顶部固定有带摇杆的第二低速电机,所述第二低速电机的摇杆外端与横杆外壁中部之间转动安装有摆杆。
[0008]进一步的,所述柴油机上固定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动力轴通过皮带传动装置与柴油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发电机通过充电系统与真空抽吸车的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与黄泥搅拌装置、加工系统和撒种机构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直角组合钢管外壁中部安装有栓结橡胶软管的尼龙绳。
[0010]进一步的,所述种子注入器包括第二盛放斗,所述第二盛放斗的内腔通过防漏轴承水平贯穿安装有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二盛放斗的底部中央相通固定有右侧下方设置有开口的盛放罐,所述开口的外表面通过弹簧铰链贴合有遮板,所述盛放罐的外壁左侧下方通过焊接横板安装有齿式减速箱,所述齿式减速箱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搅拌器的搅拌轴之间通过第二链轮链条组件连接,所述横板上通过支撑座转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四周与齿式减速箱的动力输出端之间通过锥齿轮锥齿圈连接,所述盛放罐的外壁左侧正对开口水平滑动插接有T型块,所述T型块的外端与转盘的表面外侧之间转动安装有连杆,所述T型块的前表面左侧竖直固定有倒U型杆,所述倒U型杆的右侧与盛放罐的底部右侧之间安装有捏团装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盛放斗的开口螺接有铁盖,且铁盖通过吊耳和细钢丝绳与第二盛放斗外壁上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倒U型杆内侧壁通过滑块滑槽与横板前表面滑动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撒种机构包括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底部固定有右侧开口的限位罐,所述限位罐的后表面下部设置有出料通槽,所述限位罐的底部固定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内表面右侧固定有电机轴朝上的高速电机,所述高速电机的电机轴外壁固定套接有贯穿于限位罐右侧开口的拨杆,所述L型板的底部中央固定有带轴承的支撑柱。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转门系统包括两个内壁中部均设置有凹口的转板,两个所述转板的相邻后侧上方均垂直固定有转杆,所述转杆通过防漏轴承与第一盛放斗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结构,包括真空抽吸车(1)和安装在真空抽吸车(1)车体上的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系统包括黄泥搅拌装置(2)、加工系统(3)、种子注入器(4)和撒种机构(5),所述黄泥搅拌装置(2)位于加工系统(3)的左端上方,所述撒种机构(5)位于加工系统(3)的右端下方,所述种子注入器(4)位于加工系统(3)的中部上方;所述黄泥搅拌装置(2)包括第一盛放斗(200)、涡壳叶轮组件(201)、柴油机(202)和转轴(203),所述涡壳叶轮组件(201)的叶轮轴左侧通过联轴器与柴油机(20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转轴(203)通过防漏轴承水平贯穿安装在第一盛放斗(200)底部,所述涡壳叶轮组件(201)的进出端口分别安装有带滤网的橡胶软管(204)和直角组合钢管(205),所述直角组合钢管(205)的顶部通过管夹固定在第一盛放斗(200)的沿口上,所述第一盛放斗(200)的内腔底部密封固定有卡罩(206),所述卡罩(206)两侧通过防漏轴承与转轴(203)连接,所述卡罩(206)的顶部通过防漏轴承垂直转动安装有第一搅拌器(207),所述第一搅拌器(207)的底部与转轴(203)的外壁通过锥齿轮副连接,所述第一盛放斗(200)的外壁右侧下方水平贯穿插接有排料管(210),所述转轴(203)的右端延伸到排料管(210)的内腔右侧,所述转轴(203)的外壁右侧间隔设置有两段螺旋叶(208),所述排料管(210)的内端与第一盛放斗(200)的内壁之间安装有电动转门系统(209),所述电动转门系统(209)位于两段螺旋叶(208)之间,所述排料管(210)的右端固定有锥形管(211),所述锥形管(211)的外端口内壁上方水平固定有倒三棱柱(212);所述加工系统(3)包括支撑框架(300),所述支撑框架(300)的顶部四角之间通过焊板安装有皮带传输机构(301),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内腔后侧安装有第一低速电机(302),所述第一低速电机(302)的电机轴与皮带传输机构(301)的左侧辊体轴和种子注入器(4)之间通过第一链轮链条组件(303)连接,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内腔通过倒L型杆固定有托板(304),所述托板(304)贴合在皮带传输机构(301)的皮带内壁上方,前侧两个所述焊板上通过通孔前后滑动插接有移动杆(305),两个所述移动杆(305)的外端均固定有挡块且外壁与焊板的外表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306),两个所述移动杆(305)的相对外壁之间固定有横杆(307),左侧所述移动杆(305)的后端固定有与锥形管(211)外端口端面滑动贴合的分隔板(308),右侧所述移动杆(305)的后端固定有内壁带揉搓纹的倒角钢(309),所述支撑框架(300)的前侧中央固定有垫块(310),所述垫块(310)的顶部固定有带摇杆的第二低速电机(311),所述第二低速电机(311)的摇杆外端与横杆(307)外壁中部之间转动安装有摆杆(3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202)上固定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动力轴通过皮带传动装置与柴油机(20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发电机通过充电系统与真空抽吸车(1)的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与黄泥搅拌装置(2)、加工系统(3)和撒种机构(5)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组合钢管(205)外壁中部安装有栓结橡胶软管(204)的尼龙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河流水体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楷文梁契宗罗明慧孔达王立权刘莹佟大鹏张可欣庄清杨旭聂堂哲赫静雯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