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范围划定中线状地物处理方法、系统、存储器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463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区范围划定中线状地物处理方法、系统、存储器及装置,方法包括:S1.从已划定实体地域的地图数据中,提取第一实体地域层和第一线状地物层;S2.生成实体缓冲地域;提取第一线状地物层中与实体缓冲地域相交的线状地物,生成第二线状地物层;并生成地域折点层;S3.提取线状地物的基准线并进行分割,得到基准线段;S4.对于地域折点层中的每个折点,确定与之匹配的基准线段;S5.确定折点在所述端头线段上的垂足;并将端头线段分割为子线段;删除与端头子线段所对应的所述线状地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自动、高效对线状地物进行处理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区范围划定中线状地物处理方法、系统、存储器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国土空间规划
,尤其涉及一种城区范围划定中线状地物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地理数据处理软件(如arcGIS、mapGIS等)中,是将“现实世界的现象进行抽象”定义为要素在图上显示,如一座房子在地图上表示为一个长方形,该长方形就是一个要素。要素分为点状要素、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点状要素,就是用点表示的要素,只有位置坐标,没有长度、面积,比如,一个路灯在地图上就表示为一个点。线状要素,就是用线段表示的要素,有位置坐标和长度,没有面积,比如,行政区界线就是用线表示。面状要素,就是用一个面表示的要素,有位置坐标、长度和面积,如上所述的长方形表示一座房子。虽然,线状要素中也包含有点(比如行政区界线是由很多个界点(界桩)连起来的,线状要素里面保存的是某条线由哪些点连接起来以及这些点的坐标),面状要素里包含有点和线,但线状要素中的点是作为线状要素一个整体进行存储,面状要素中的点和线是作为面状要素一个整体进行存储的。在地理数据处理软件中,将相同类型的要素组成的集合,按照图层的方式进行存储与处理。在arcgis、mapGIS或者其他地理数据处理软件中,一个图层就是一个独立的文件。
[0003]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区范围划定中,根据自然资源部2021年6月18日所发布的《城区范围确定规程》(TD/T 1064

2021),需要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将延伸在集中连片面状城区实体地域范围外的道路和沟渠等线头特征地物进行截断删除,仅保留当前城区实体地域范围内的部分”。在实际的城区范围划定的处理过程中,根据先期的调查情况及基础数据处理,已在地理数据处理软件(如arcGIS、mapGIS等)中,标注了不同类型的地物的范围及类型(类型如房屋、道路、水渠、河流、公园等等)。先将非线状地物标注为属于城区的实体地域,而对于线状地物(如道路、水渠、河流等等),由于其具有线状特征,延伸范围较大,需要先将线状地物进行截断、删除后,才能将线状地物纳入城区范围的实体地域范围。如图1所示,灰色实体部分把已划定的实体地域,而阴影斜线部分表示待处理的线状地物(图1为道路),对于该线状地物,需要根据已划定的实体地域的情况,将其截断,并删除至少有部分位于已划定实体地域一定距离的缓冲范围外的部分,再将保留的线状地物纳入实体地域,得到如图2所示的城区范围。
[0004]而在此之前,没有相应的技术指南和处理标准,目前为适应该标准的处理需求,均采用人判断与处理方式,即通过地理数据处理软件,人工确定线状地物的截断点,将线状地物截断、删除,并将保留的线状地物纳入城区范围的实体地域范围,因此,处理工作量大,效率低,亟需对此进行研究,提出一种高效的自动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
种高效的城区范围划定中线状地物处理方法、系统、存储器及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城区范围划定中线状地物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从已划定实体地域的地图数据中,提取线状地物生成第一线状地物层,提取实体地域生成第一实体地域层;
[0008]S2.按照预设的距离对所述第一实体地域层进行缓冲,生成实体缓冲地域;提取所述第一线状地物层中与所述实体缓冲地域相交的线状地物,生成第二线状地物层;并提取所述第一实体地域层中实体地域的折点的坐标,生成地域折点层;
[0009]S3.提取所述第二线状地物层中线状地物的基准线,并将所述基准线在折点处分割,得到基准线段;
[0010]S4.对于所述地域折点层中的每个折点,按照最短路径确定与之匹配的所述基准线段;
[0011]S5.从所述基准线段中确定端头线段,根据所述折点与所述基准线段之间的匹配关系,确定所述折点在所述端头线段上的垂足;并以所述垂足为分割点将所述端头线段分割为子线段;并删除与端头子线段所对应的所述线状地物。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还包括:对第一线状地物层进行融合;对所述第一实体地域层进行融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基准线为所述线状地物的中心线。
[0014]进一步地,所述端头线段为至少有一个端点为孤立端点的基准线段;所述端头子线段为至少有一个端点为孤立端点的子线段。
[0015]一种城区范围划定中线状地物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模块,用于从已划定实体地域的地图数据中,提取线状地物生成第一线状地物层,提取实体地域生成第一实体地域层;
[0016]第二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距离对所述第一实体地域层进行缓冲,生成实体缓冲地域;提取所述第一线状地物层中与所述实体缓冲地域相交的线状地物,生成第二线状地物层;并提取所述第一实体地域层中实体地域的折点的坐标,生成地域折点层;
[0017]第三模块,用于提取所述第二线状地物层中线状地物的基准线,并将所述基准线在折点处分割,得到基准线段;
[0018]第四模块,用于对于所述地域折点层中的每个折点,按照最短路径确定与之匹配的所述基准线段;
[0019]第五模块,用于从所述基准线段中确定端头线段,根据所述折点与所述基准线段之间的匹配关系,确定所述折点在所述端头线段上的垂足;并以所述垂足为分割点将所述端头线段分割为子线段;并删除与端头子线段所对应的所述线状地物。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块还用于:对第一线状地物层进行融合;对所述第一实体地域层进行融合。
[0021]进一步地,所述基准线为所述线状地物的中心线。
[0022]进一步地,所述端头线段为至少有一个端点为孤立端点的基准线段;所述端头子线段为至少有一个端点为孤立端点的子线段。
[0023]一种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被执行时可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城区范围划定中线状地物处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0024]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存储器为如上所述的存储器。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提取实体地域和线状地物,通过缓冲来扩大实体地域的范围,并通过是否相交从线状地物中剔除大量无关的线状地物,再通过实体地域的折点,根据最短路径原则来确定折点在线状地物上的垂足,并根据垂足来分割线状地物,并根据分割结果删除至少有部分位于实体地域范围外的端头地物,从而可以快速、高效的生成进行符合《城区范围确定规程》(TD/T 1064

2021)所要求的操作,删除实体地域范围外的部分,保留实体地域范围内的部分。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待处理的地图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处理后的地图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最短路径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区范围划定中线状地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从已划定实体地域的地图数据中,提取线状地物生成第一线状地物层,提取实体地域生成第一实体地域层;S2.按照预设的距离对所述第一实体地域层进行缓冲,生成实体缓冲地域;提取所述第一线状地物层中与所述实体缓冲地域相交的线状地物,生成第二线状地物层;并提取所述第一实体地域层中实体地域的折点的坐标,生成地域折点层;S3.提取所述第二线状地物层中线状地物的基准线,并将所述基准线在折点处分割,得到基准线段;S4.对于所述地域折点层中的每个折点,按照最短路径确定与之匹配的所述基准线段;S5.从所述基准线段中确定端头线段,根据所述折点与所述基准线段之间的匹配关系,确定所述折点在所述端头线段上的垂足;并以所述垂足为分割点将所述端头线段分割为子线段;并删除与端头子线段所对应的所述线状地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区范围划定中线状地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对第一线状地物层进行融合;对所述第一实体地域层进行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区范围划定中线状地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线为所述线状地物的中心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区范围划定中线状地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线段为至少有一个端点为孤立端点的基准线段;所述端头子线段为至少有一个端点为孤立端点的子线段。5.一种城区范围划定中线状地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用于从已划定实体地域的地图数据中,提取线状地物生成第一线状地物层,提取实体地域生成第一实体地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广鑫文宁谈超蒋星祥麻战洪张林秦雅静唐铁曾凯刘敏彭佳捷赵清林张雪王劲刚邢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