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4510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GEO卫星变轨过程初末状态参数;其中,变轨过程分为化推变轨、电推变轨2个阶段,先进行化推变轨、后进行电推变轨;步骤二:确定化推变轨方程;步骤三:确定电推变轨方程;步骤四:确定化电混合变轨优化模型,根据化电混合变轨优化模型得到化推段最优变轨参数;步骤五:根据化推段最优变轨参数、化推变轨方程、电推变轨方程得到化推推进剂消耗、电推推进剂消耗以及电推变轨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可靠,变轨指标优于常规设计值。变轨指标优于常规设计值。变轨指标优于常规设计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卫星轨道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静止轨道卫星通常由运载火箭运送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Geosynchronous Transfer Orbit),通过自身推进系统完成至目标轨道的转移变轨。随着卫星总体技术及电推进技术的发展,高比冲、小推力的电推进系统逐渐承担起静止轨道卫星变轨的任务。在卫星上配置化学推进、电推进2套推进系统。可以同时兼顾入轨时间、推进剂消耗等指标,更灵活地满足卫星不同飞行任务需求。化学推进系统大推力、低比冲工作时间短,其变轨过程可等效为脉冲变轨;电推进系统小推力、高比冲,通常采用连续全弧段点火变轨,两者混合工作的情况下,需要对化电混合推进变轨的策略及相关变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两者混合变轨形成一个复杂的混合优化问题,现有的优化计算过程复杂,计算结果可靠度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先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GEO卫星变轨过程初末状态参数;其中,变轨过程分为化推变轨、电推变轨2个阶段,先进行化推变轨、后进行电推变轨;步骤二:确定化推变轨方程;步骤三:确定电推变轨方程;步骤四:确定化电混合变轨优化模型,根据化电混合变轨优化模型得到化推段最优变轨参数;步骤五:根据化推段最优变轨参数、化推变轨方程、电推变轨方程得到化推推进剂消耗Δm
U
、电推推进剂消耗Δm
E
以及电推变轨时间ΔT
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初始轨道参数为(a0,e0,i0,Ω0,ω0)、目标轨道参数为(a
f
,e
f
,i
f

f

f

f
),中间轨道参数记为(a
m
,e
m
,i
m

m

m
)为待确定参数;其中,a0为初始轨道的半长轴,e0为初始轨道的偏心率,i0为初始轨道的倾角,Ω0为初始轨道的升交点赤经,ω0为初始轨道的近地点幅角;a
f
为目标轨道的半长轴,e
f
为目标轨道的偏心率,i
f
为目标轨道的倾角,Ω
f
为目标轨道的升交点赤经,ω
f
为目标轨道的近地点幅角,θ
f
为目标轨道的真近点角;a
m
为中间轨道的半长轴,e
m
为中间轨道的偏心率,i
m
为中间轨道的倾角,Ω
m
为中间轨道的升交点赤经,ω
m
为中间轨道的近地点幅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化推变轨方程为:(a
m
,e
m
,i
m

m

m
)=f(a0,e0,i0,Ω0,ω0,θ1,θ2,γ1,γ2,ΔV1,ΔV2);其中,a
m
为中间轨道的半长轴,e
m
为中间轨道的偏心率,i
m
为中间轨道的倾角,Ω
m
为中间轨道的升交点赤经,ω
m
为中间轨道的近地点幅角,f(a0,e0,i0,Ω0,ω0,θ1,θ2,γ1,γ2,ΔV1,ΔV2)为函数,a0为初始轨道的半长轴,e0为初始轨道的偏心率,i0为初始轨道的倾角,Ω0为初始轨道的升交点赤经,ω0为初始轨道的近地点幅角;θ1为化推变轨第1次脉冲点火点的真近点角,θ2为化推变轨第2次脉冲点火点的真近点角,γ1为化推变轨第1次脉冲点火的并向轨道法向抬起仰角,γ2为化推变轨第2次脉冲点火的并向轨道法向抬起仰角,ΔV1为化推变轨第1次脉冲点火速度增量,ΔV2为化推变轨第2次脉冲点火速度增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其特征在于:化推变轨采用双脉冲变轨,第1个脉冲在近地点附近,速度增量为ΔV1,点火点的真近点角为θ1,脉冲方向沿轨道切向,并向轨道法向抬起仰角γ1;第2个脉冲在远地点附近,速度增量为ΔV2,点火点的真近点角为θ2,脉冲方向沿轨道切向,并向轨道法向抬起仰角γ2;第1次脉冲点火前卫星轨道参数为(a0,e0,i0,Ω0,ω0,θ1),转换成位置速度矢量:r
10
、V
10
,对应的轨道法向矢量n1,点火后卫星位置速度矢量变为r
1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王铮刘铂董婧王敏梁新刚刘杰王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