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电梯应急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429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43
一种高效的电梯应急逃生装置,包括轿厢,所述轿厢呈圆柱形,所述轿厢为中空结构,所述轿厢顶部设有缺口A,所述电梯上部的夹层内设有转轴A,所述转轴A上设有转板A,所述转板A的外壁上设有把手,所述转板A可遮住缺口A的上部份,所述转板A与弧形侧板A相连,所述弧形侧板A可遮住缺口A的侧面部分,所述弧形侧板A内壁上设有把手;所述轿厢底板上一侧设有通孔A,所述电梯底板的夹层内设有转轴B,所述转轴B上设有转板B,所述转板B上下设有把手,所述转板B上设有通孔B,所述通孔B下方的转板B上设有高强度软梯,所述高强度软梯外套有高强度软罩。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电梯实际位置选择撤离不同的方式,方便被困人员快速的从轿厢中撤离。被困人员快速的从轿厢中撤离。被困人员快速的从轿厢中撤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电梯应急逃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特种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电梯应急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已经成了人们生产生活中比不可少的工具。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用于多层建筑的乘人或者运载货物。
[0003]现代的电梯在运作的时候,往往会由于电梯设施的老旧,而停止运行甚至坠落,这多乘坐电梯的人员造成了很大的生命威胁,当电梯停止运行的时候,电梯门往往是不能打开的,这样人员就会被困在电梯内等待外部的救援。
[0004]当被困人员中有老弱病残时,由于行动不便,救援时空间有限,导致逃离轿厢较为困难,所以需要一种高效的电梯应急逃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的电梯应急逃生装置,该种高效的电梯应急逃生装置,可以使救援人员根据电梯停留的位置,来选择救援的方式,达到快速逃生的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的电梯应急逃生装置,包括轿厢,所述轿厢呈圆柱形,所述轿厢为中空结构,所述轿厢顶部一侧和相邻的侧面设有缺口A,所述电梯上部的夹层内设有转轴A,所述转轴A上设有转板A,所述转板A的外壁上设有把手,所述转板A可遮住缺口A的上部份,所述转板A与弧形侧板A相连,所述弧形侧板A可遮住缺口A的侧面部分,所述弧形侧板A内壁上设有把手;所述轿厢底板上一侧设有通孔A,所述电梯底板的夹层内设有转轴B,所述转轴B上设有转板B,所述转板B上下设有把手,所述转板B可完全遮住通孔A,所述转板B上设有通孔B,所述通孔B下方的转板B上设有高强度软梯,所述高强度软梯外套有高强度软罩。
[0007]优选的,轿厢侧面夹层内设有的锁止机构A用于固定弧形侧板A,轿厢侧面夹层内设有的锁止机构B用于固定转板B,所述锁止机构A和锁止机构B均为电磁铁。
[0008]优选的,所述高强度软梯和高强度软罩的材质均为玄武岩纤维或高强度改性聚乙烯纤维。
[0009]优选的,所述转板B上设有垫板,垫板上表面与轿厢底齐平。
[0010]优选的,轿厢侧面夹层中设有与弧形侧板A配合的滑道。
[0011]优选的,轿厢口外设有方形延伸口,所述方形延伸口内设有电梯门。当遇到事故,适合从电梯上方撤离时(例如此时上方的电梯门开口较大或轿厢蹲底),打开锁止机构A,救援人员从外面或被困人员均可转动弧形侧板A,使缺口A露出,这样就有较大的空间方便被困人员逃离,以及担架等救援设备进入电梯。
[0012]当遇到事故,适合从电梯下方撤离时(例如此时下方的电梯门开口较大或轿厢冲
顶),打开锁止机构B,救援人员从外面或被困人员均可转动转板B露出通孔B,同时高强度软梯和高强度软罩掉出,人员通过通孔B从高强度软梯撤离。
[0013]优选方案中,采用电磁铁固定,优点在于电磁铁结构简单可靠,断电即失效,便于操作和电梯停电时营救。
[0014]针对建筑中每层电梯口多为方形的结构,优选方案中,在轿厢的圆柱体外设有方形延伸口,可使该类型的轿厢应用于绝大多数的建筑物中,提高了本装置的应用范围。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根据电梯实际位置选择撤离不同的方式,方便被困人员快速的从轿厢中撤离;2. 不占用轿厢内部的空间,当轿厢内满员时也方便使用;3.纯机械结构可靠性高,即使发生冲顶或蹲底事故,依然可以使用。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底部局部示意图。
[0018]图3是上部装置启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下部装置启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实例2的俯视图。
[0021]图中:1.转轴A,2.转板A,3.弧形侧板A,4.把手,5.轿厢,6.滑道,7.转板B,8.转轴B,9.高强度软梯,10.高强度软罩,11.垫板,12.方形延伸口,13.电梯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例1图1至图4中是一种高效的电梯应急逃生装置,图中:1.转轴A,2.转板A,3.弧形侧板A,4.把手,5.轿厢,6.滑道,7.转板B,8.转轴B,9.高强度软梯,10.高强度软罩,11.垫板。
[0023]所述轿厢呈圆柱形,所述轿厢为中空结构,所述轿厢顶部一侧和相邻的侧面设有缺口A,所述电梯上部的夹层内设有转轴A,所述转轴A上设有转板A,所述转板A的外壁上设有把手,所述转板A可遮住缺口A的上部份,所述转板A与弧形侧板A相连,所述弧形侧板A可遮住缺口A的侧面部分,所述弧形侧板A内壁上设有把手;所述轿厢底板上一侧设有通孔A,所述电梯底板的夹层内设有转轴B,所述转轴B上设有转板B,所述转板B上下设有把手,所述转板B可完全遮住通孔A,所述转板B上设有通孔B,所述通孔B下方的转板B上设有高强度软梯,所述高强度软梯外套有高强度软罩。
[0024]本实例中,轿厢侧面夹层内设有的锁止机构A用于固定弧形侧板A,轿厢侧面夹层内设有的锁止机构B用于固定转板B,所述锁止机构A和锁止机构B均为电磁铁。
[0025]本实例中,所述高强度软梯和高强度软罩的材质均为玄武岩纤维。
[0026]本实例中,所述转板B上设有垫板,垫板上表面与轿厢底齐平。
[0027]本实例中,轿厢侧面夹层中设有与弧形侧板A配合的滑道。实例2图1到图5中是一种高效的电梯应急逃生装置,图中:1.转轴A,2.转板A,3.弧形侧板A,4.把手,5.轿厢,6.滑道,7.转板B,8.转轴B,9.高强度软梯,10.高强度软罩,11.垫板,
12.方形延伸口,13.电梯门。
[0028]所述轿厢呈圆柱形,所述轿厢为中空结构,所述轿厢顶部一侧和相邻的侧面设有缺口A,所述电梯上部的夹层内设有转轴A,所述转轴A上设有转板A,所述转板A的外壁上设有把手,所述转板A可遮住缺口A的上部份,所述转板A与弧形侧板A相连,所述弧形侧板A可遮住缺口A的侧面部分,所述弧形侧板A内壁上设有把手;所述轿厢底板上一侧设有通孔A,所述电梯底板的夹层内设有转轴B,所述转轴B上设有转板B,所述转板B上下设有把手,所述转板B可完全遮住通孔A,所述转板B上设有通孔B,所述通孔B下方的转板B上设有高强度软梯,所述高强度软梯外套有高强度软罩。
[0029]优选的,轿厢侧面夹层内设有的锁止机构A用于固定弧形侧板A,轿厢侧面夹层内设有的锁止机构B用于固定转板B,所述锁止机构A和锁止机构B均为电磁铁。
[0030]本实例中,所述高强度软梯和高强度软罩的材质均为玄武岩纤维或高强度改性聚乙烯纤维。
[0031]本实例中,所述转板B上设有垫板,垫板上表面与轿厢底齐平。
[0032]本实例中,轿厢侧面夹层中设有与弧形侧板A配合的滑道。
[0033]本实例中,轿厢口外设有方形延伸口,所述方形延伸口内设有电梯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电梯应急逃生装置,包括轿厢,其特征是:所述轿厢呈圆柱形,所述轿厢为中空结构,所述轿厢顶部一侧和相邻的侧面设有缺口A,所述电梯上部的夹层内设有转轴A,所述转轴A上设有转板A,所述转板A的外壁上设有把手,所述转板A可遮住缺口A的上部份,所述转板A与弧形侧板A相连,所述弧形侧板A可遮住缺口A的侧面部分,所述弧形侧板A内壁上设有把手;所述轿厢底板上一侧设有通孔A,所述电梯底板的夹层内设有转轴B,所述转轴B上设有转板B,所述转板B上下设有把手,所述转板B可完全遮住通孔A,所述转板B上设有通孔B,所述通孔B下方的转板B上设有高强度软梯,所述高强度软梯外套有高强度软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电梯应急逃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