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益生元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06426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益生元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益生元发酵物,以菊糖和低聚半乳糖为发酵底物,经嗜酸乳杆菌发酵制得。所述益生元发酵物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较好的生长抑制效果,且成分温和、对皮肤的刺激小。对皮肤的刺激小。对皮肤的刺激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益生元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发酵
,尤其涉及一种益生元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痤疮是一种涉及毛囊皮脂单位(pilosebaceous unit)的炎症性疾病,严重的痤疮会导致疤痕和毁容,给人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困扰和痛苦。痤疮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维A酸类药物、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然而,目前治疗痤疮的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例如,抗生素容易被滥用,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同时,口服抗生素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胃肠道反应、药疹、肝损害、光敏反应、色素沉着和菌群失调。而异维A酸也常常有头痛、恶心呕吐、甚至致畸等不良反应发生。激素类药物容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因此,痤疮患者亟需寻求一种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产品。
[0003]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简称Ca菌)是皮肤毛囊皮脂腺里的一种皮肤共生菌,当皮脂分泌旺盛导致毛囊堵塞时,缺氧的环境使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对免疫系统产生强烈刺激,造成寻常痤疮的爆发。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痤疮的严重程度和痤疮丙酸杆菌的相对丰度密切有关。有研究发现,痤疮病变的活组织检查显示毛囊皮脂腺周围的巨噬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

2的表达明显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痤疮丙酸杆菌表面的肽聚糖和脂磷壁酸作为配体激活了TLR2的表达。在富含脂质的低氧环境中培养痤疮丙酸杆菌,该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能够促进TLR2调控人角质形成细胞中IL

6、IL

8和TNF

α的产生,从而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同时随着核转录因子

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

κB)的激活,TNF

ɑ
、IL

1β等的基因转录明显升高,引起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degrading metalloproteinases,MMPS)合成增加,使得胶原纤维的降解和重塑发生紊乱,并在其修复过程中形成瘢痕。由此可见,在治疗痤疮的过程中,对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进行抑制属于关键的一环。但由于痤疮丙酸杆菌属于皮肤的共生菌,在一定数量下对维持皮肤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痤疮患者皮肤的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必须是有效温和的,不可过度抑制,过度抑制会导致皮肤微生态的二次失衡。
[0004]因此,希望提出一种对皮肤温和,且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痤疮治疗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益生元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益生元发酵物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较好的生长抑制效果,且成分温和、对皮肤的刺激小。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益生元发酵物,以菊糖和低聚半乳糖为发酵底物,经嗜酸乳杆菌发酵制得。
[0007]本专利技术所用菊糖和低聚半乳糖均为益生元组分,属于低聚糖类。本专利技术前期对比了三种益生元(菊糖、低聚半乳糖和甘露低聚糖)对乳杆菌的增殖作用及分别经乳杆菌发酵后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效果,发现使用特定益生元(菊糖和低聚半乳糖)进行复配,并采用特定菌种(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所得益生元发酵物能够具备对痤疮丙酸杆菌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以上述益生元为发酵底物,由于不含刺激性成分,因而所获得的发酵产物对皮肤较为温和,安全性好。
[0008]优选的,所述菊糖与所述低聚半乳糖的质量比为3:(3

5)。试验表明,当菊糖与低聚半乳糖的质量比为3:(3

5)时,所得益生元发酵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率≥40%。
[0009]更优选的,所述菊糖与所述低聚半乳糖的质量比为3:5。进一步的试验表明,当菊糖与低聚半乳糖的质量比为3:5时,所得益生元发酵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率可达47%。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益生元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1)将菊糖与低聚半乳糖加入至水中,制得益生元水溶液;
[0012](2)往所述益生元水溶液接种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取发酵上清液并除菌,即得益生元发酵物。
[0013]由于本专利技术所需产品为发酵后的代谢产物,因此在步骤(2)中采用除菌以去除发酵体系中的嗜酸乳杆菌。
[0014]优选的,步骤(1)还包括对所述益生元水溶液进行除菌操作。由于益生元或水中可能存在会影响发酵进程的微生物杂质,采用除菌操作可有助于保证发酵的良好进行。具体的,可采用微孔滤膜(0.22μm)对益生元水溶液进行除菌操作。
[0015]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嗜酸乳杆菌的接种量为2

5%。
[0016]更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嗜酸乳杆菌的接种量为3%。
[0017]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嗜酸乳杆菌为活化后的嗜酸乳杆菌,采用活化操作使菌种复壮,有助于提高发酵的效果。
[0018]优选的,步骤(2)中进行所述发酵的时间为48

72h。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益生元发酵物在制备抑制痤疮丙酸杆菌活性的产品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益生元发酵物具备良好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作用,而痤疮丙酸杆菌在全身各处皮肤都有生长并引发痤疮,因而所述益生元发酵物可广泛应用于多类日化产品,如洗发水、沐浴露、身体乳和脸部化妆品等。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1)本专利技术所用菊糖和低聚半乳糖均为益生元组分,属于低聚糖类。以上述益生元为发酵底物,由于不含刺激性成分,因而所获得的发酵产物对皮肤较为温和,安全性好;
[0022](2)本专利技术使用特定益生元(菊糖和低聚半乳糖)进行复配,并采用特定菌种(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所得益生元发酵物能够具备对痤疮丙酸杆菌良好的抑制作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表示不同益生元发酵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率,****表示P<0.0001;
[0024]图2表示发酵组和未发酵组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率,***表示P<0.001;
[0025]图3表示经不同乳杆菌发酵所得益生元发酵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率,其中P6

Lr、P6

Lp、P6

Lc、P6

La组所使用菌株分别为罗伊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嗜
酸乳杆菌。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明白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现列举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不构成限制作用,任何未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和原理下所做出的修改、替代、组合,均包含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益生元发酵物,其特征在于,以菊糖和低聚半乳糖为发酵底物,经嗜酸乳杆菌发酵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元发酵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菊糖与所述低聚半乳糖的质量比为3:(3

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益生元发酵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菊糖与所述低聚半乳糖的质量比为3:5。4.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益生元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菊糖与低聚半乳糖加入至水中,制得益生元水溶液;(2)往所述益生元水溶液接种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取发酵上清液并除菌,即得益生元发酵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勇叶思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