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螺菌属作为评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抗组胺药物疗效的标志物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420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毛螺菌属作为评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抗组胺药物疗效的标志物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抗组胺药物单药治疗的有效组和无效组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组成没有显著差异,有效组和无效组肠道菌群差异的主要来源是毛螺菌科。根据LEfSe和qPCR分析,在毛螺菌科下属的分类单元中,有效组中毛螺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无效组。扩大队列中qPCR检测的结果也证实,与无效组相比,有效组毛螺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ROC分析显示,毛螺菌属对CSU患者抗组胺药疗效的评价具有中等诊断价值。因此,毛螺菌属是预测CSU患者抗组胺药物疗效的一个标志物。标志物。标志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毛螺菌属作为评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抗组胺药物疗效的标志物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特别是涉及一种毛螺菌属作为评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抗组胺药物疗效的标志物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风团和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超过6周。本病的年患病率约为0.02%~0.4%,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在1~5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有文献报道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类似于冠心病,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然而,目前该病的病因仍然未明,以二代H1受体抗组胺药物为主的对症治疗仍是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约50%的患者对常规剂量的二代H1受体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虽然二代H1受体抗组胺药物较第一代H1受体抗组胺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显著降低,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嗜睡、认知或精神运动能力下降,甚至有少数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精准医疗是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如何预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对抗组胺药物的疗效,减少副作用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0003]目前对抗组胺药物疗效的评价多采用量表,包括UAS7评分、UCT评分等,但只能评价药物疗效,且多为主观性指标,尚缺乏对抗组胺药物疗效的预测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作为评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抗组胺药物疗效的标志物的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毛螺菌属的定量检测剂在制备用于评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抗组胺药物疗效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量检测剂包括适用于如下至少一种方法的试剂:
[0007]荧光染料法、数字PCR、共振光散射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序或生物质谱法。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量检测剂为能够特异性结合毛螺菌属16s rDNA的探针或引物。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针或引物带有可检测的标记。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记为荧光标记物、化学发光探针或同位素标记物。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量检测剂为毛螺菌属16s rDNA的PCR引物,其上游引物如SEQ ID NO.1所示,下游引物如SEQ ID NO.2所示。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中还包括DNA提取试剂、PCR反应缓冲液、dNTPs以及DNA聚合酶中的至少一种。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DNA提取试剂包括消化缓冲液、裂解液、蛋白酶K和核糖核酸酶A。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中还包括DNA建库试剂。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组胺药物为地氯雷他定。
[0016]本专利技术根据抗组胺药物单药治疗的疗效,将CSU患者分为有效者和无效者,采用16s rDNA测序15例有效者和15例无效者粪便肠道菌群,并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对两组之间有差异的肠道微生物种类进行了验证。以30名有效者和30名无效者的粪便样本肠道菌群作为一个扩展队列,进一步通过qPCR验证上述两组之间有差异的菌种。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肠道菌群在正确识别有效者和无效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15名有效者与15名无效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无显著性差异,毛螺菌科及其下属分类单元是有效者与无效者肠道菌群的主要差异,有效者的毛螺菌属相对丰度高于无效者,毛螺菌属在评价抗组胺药物疗效方面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因此,毛螺菌属是预测CSU患者抗组胺药物疗效的一个标志物。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肠道菌群的稀疏曲线,测序深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检测到的OTU数量不再增加;
[0018]图2为肠道菌群的物种积累曲线,样本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检出的细菌种类不再增多;
[0019]图3为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图,在4个α多样性指数中,R组Shannon指数略高于NR组(*p<0.05);
[0020]图4为肠道菌群的未加权unifrac分析图和加权unifrac分析图,R组与NR组肠道菌群结构无明显差异;
[0021]图5为R组和NR组共有和独有的OUT示意图;
[0022]图6为R组和NR组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的比较图;
[0023]图7为R组和NR组肠道菌群在纲水平上的比较图;
[0024]图8为R组和NR组肠道菌群在目水平上的比较图;
[0025]图9为R组和NR组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p<0.05);
[0026]图10为R组和NR组肠道菌群在科水平上的比较图(*p<0.05);
[0027]图11为R组与NR组肠道菌群在门水平到种水平的差异,同心圆排列的黑色环分别代表门、纲、目、科、属、种(图中仅标记出纲、目、科),环上的每个黄色点表示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的物种,环上的每个红点表明R组物种丰度较高,环上的每个绿点表明NR组物种丰度较高,各点直径与物种相对丰度呈正相关;
[0028]图12为R组与NR组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的差异;
[0029]图13为R组与NR组肠道菌群在种水平上的差异;
[0030]图14为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组和NR组毛螺菌属(A)、Tyzzerella(B)、Clostridium colinum(C)、Eubacterium hallii(D)和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 Tf01

11(E)的潜在诊断价值;
[0031]图15为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的分析,其中A为初始队列中R组和NR组的毛螺菌属的相对丰度(**p<0.01),B为扩展队列中R组和NR组的毛螺菌属的相对丰度(**p<0.01),C为毛螺菌属在初始队列中的潜在诊断价值,D为毛螺菌
属在扩展队列中的潜在诊断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4]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和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编码基因的数量约为人体基因组数量的150倍,肠道菌群如此巨大的基因数量能够产生丰富的酶库,具有对药物代谢的巨大潜力。研究人员检测了来自不同分支的76种肠道细菌对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毛螺菌属的定量检测剂在制备用于评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抗组胺药物疗效的试剂盒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检测剂包括适用于如下至少一种方法的试剂:荧光染料法、数字PCR、共振光散射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序或生物质谱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检测剂为能够特异性结合毛螺菌属16s rDNA的探针或引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或引物带有可检测的标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为荧光标记物、化学发光探针或同位素标记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捷陈翔彭聪刘润秋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