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415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所述第三透镜组(G3)可沿光轴移动,所述第二透镜组(G2)可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G1)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组(G2)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组(G4)具有负光焦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长焦镜头具有焦距大、光学防抖、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的特点,能解决长焦下温度漂移大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焦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长焦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公路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车辆数量急剧增加,为保证交通安全与秩序,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城市、海港、机场等环境复杂地区,一般标准镜头无法满足项目需要,需要使用能进行超远监控的长焦镜头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视频图像。但是,由于大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监控设备会发生抖动现象,从而造成图像模糊,无法正确分辨目标物,从而影响视频监控的有效性。现有的公路视频监控防抖方式较多采用摄像机数字防抖技术,这类电子防抖方案通过降低画质来补偿抖动,完全依靠数字处理技术实现。但是,电子防抖技术在画质和画面抖动之间取得平衡,虽然成本较低,但效果较差,特别是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画面的分辨率下降明显。另外,长焦镜头在高低温环境下离焦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焦镜头。
[000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长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可沿光轴移动,所述第二透镜组可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光阑、光焦度为正的第二透镜、光焦度为正或负的第三透镜、光焦度为正或负的第四透镜、光焦度为正或负的第五透镜和光焦度为正或负的第六透镜。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透镜为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凸凸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凹凹或凸凸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凸凸、凹凹或凸平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凹凹、凸凹或凸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凸凹或凹凹透镜。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至少组合出一枚胶合镜组。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光焦度为负的第七透镜。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七透镜为凸凹透镜。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光焦度为正的第八透镜。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八透镜为凸凹透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四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光焦度为负的第九透镜和光焦度为正的第十透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九透镜为凸凹或凹凹透镜,所述第十透镜为凸凸或凸凹透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2和所述长焦镜头的焦距F满足以下关系:

0.2≤F2/F≤

0.15。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长焦镜头的焦距F和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距F3满足以下关系:0.15≤F3/F≤0.35。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光阑到所述第二透镜的距离d1满足以下条件:30≤d1≤85。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长焦镜头的总长L与所述长焦镜头的焦距F满足以下关系:0.5≤L/F≤0.8。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d
L2
和阿贝数Vd
L2
分别满足以下条件:1.4≤Nd
L2
≤1.6;60≤Vd
L2
≤90。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长焦镜头的后焦BF与所述长焦镜头的焦距F满足以下关系:0.005≤BF/F≤0.042。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提供一种焦距大、光学防抖、可解决长焦下温度漂移大的问题以及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的长焦镜头。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通过合理设置各透镜组的光焦度正负性,能够较好的将入射光线收集成像,矫正各种像差及色差,同时保证高低温下不虚焦,并且利用负光焦度的群组防抖有利于减小驱动系统的负担,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通过合理搭配第一透镜组中的正负透镜,能够很好收集成像光线,有利于校正第一透镜组的球差、像散、色差及高低温性能,同时也能够减小群内公差敏感度,保证画面的均匀性。再配合凹凸性的设计还有利于收集成像光线、达成大光圈成像,能够良好的校正球差、像散,高低温性能。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至少组合出一枚胶合镜组,如此,通过合理使用胶合镜组,可大幅度校正色差、球差和温度性能,同时易于保证公差敏感度,通过负屈光力的镜片来减少正镜片的屈光能力,使镜头能够更好的达到大像面的全画幅成像和较小的像面主光线入射角度,使得色彩还原性更佳。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第二透镜组可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从而对伴随上述透镜振动的摄影图像的模糊进行校正,实现振动状态下的清晰成像,并且第二透镜组的体积小,有利于减少驱动系统的负担。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第三透镜组可沿光轴移动,主要作用为实现不同物距过程中像面位置的变化得到清晰的像,校正系统的像差,有利于分担防振透镜组的折射率及光焦度,防止驱动系统负担增大。第四透镜组有利于平衡对焦群的性能,校正系统的像差,同时减小公差敏感度以及较小的像方主光线夹角,保证画面的均匀性。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第二透镜组包含一枚光焦度为负的第七透镜,第七透镜为凸凹透镜,从而有利于第二透镜组实现防抖功能,并且采用负片进行防抖的方式,也有利于减小驱动装置系统的负担。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第三透镜组包含一枚光焦度为正的第八透镜,第八透镜为凸凹透镜,从而有利于分担防振透镜组的折射率及光焦度,防止驱动系统负担增大。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第四透镜组包括光焦度为负的第九透镜和光焦度为正的第十透镜,如此有利于平衡对焦群的性能,可校正系统的像差,同时减小公差敏感度以及得
到较小的像方主光线夹角,保证画面的均匀性。第九透镜为凸凹或凹凹透镜,第十透镜为凸凸或凸凹透镜。这样,通过合理地使用胶合片,能够良好的校正球差、色差和像散,同时有利于高低温性能的校正,同时保证充分的后焦,亦能够避免对焦性能的劣化。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通过合理设置第二透镜组的焦距和成像系统的焦距的关系,有利于第二透镜组朝实现其防抖功能。通过合理设置成像系统的焦距和第三透镜组的焦距的关系,有利于第三透镜组实现其对焦功能。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通过合理设置光阑到第二透镜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减小系统像差,同时分担对焦群的像差,提高整个系统的像质。通过合理设置成像系统的总长与成像系统的焦距的关系,可以有效地减小对焦群产生的像差,同时分担其余群组的像差,提高整个系统的像质,保证充分的后焦,防止缩放。通过合理设置成像系统的后焦与成像系统的焦距的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所述第三透镜组(G3)可沿光轴移动,所述第二透镜组(G2)可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G1)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组(G2)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组(G4)具有负光焦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G1)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L1)、光阑(STO)、光焦度为正的第二透镜(L2)、光焦度为正或负的第三透镜(L3)、光焦度为正或负的第四透镜(L4)、光焦度为正或负的第五透镜(L5)和光焦度为正或负的第六透镜(L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为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L2)为凸凸透镜,所述第三透镜(L3)为凹凹或凸凸透镜,所述第四透镜(L4)为凸凸、凹凹或凸平透镜,所述第五透镜(L5)为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静王仕旺
申请(专利权)人: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