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实夯工艺制作的室内夯土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9854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实夯工艺制作的室内夯土柱,包括装饰主框架、基层面板、钢丝网、竖向加强筋及夯土层,所述装饰主框架形成夯土柱的主体结构,所述装饰主框架上设置有角码,沿所述装饰主框架的外部围设基层面板,所述基层面板的外部围设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与所述主框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角码的端部贯穿所述基层面板与所述钢丝网,所述竖向加强筋上下贯穿并安装于所述角码上,所述钢丝网的外部设置所述夯土层,所述夯土层与所述钢丝网之间甩浆形成粘接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室内夯土柱采用装饰支撑框架作为主支撑结构,形成内部为空心结构的夯土柱,在不影响夯土柱美感的前提下,减轻了夯土柱的整体重量,实现了夯土工艺在室内装饰领域的应用。域的应用。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实夯工艺制作的室内夯土柱


[0001]本专利技术室内建筑装饰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实夯工艺制作的室内夯土柱。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夯土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久远,从新石器时代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被大规模使用,由于夯土建筑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简易、冬暖夏凉、造价低廉等特点,当前在西部地区农村住房建设中,夯土建筑仍然被广泛使用。传统夯土房屋的夯土才来主要采用当地的原状土,其应用主要集中房建主体及围护结构方面,多采用的是非常笨重的夯筑实心墙体方式,其施工工艺复杂,成本居高不下。
[0003]现代建筑中,为了提高建筑美感,在一些大型酒店、宴会厅、会议中心的室内往往需要布置夯土结构,由于夯土墙体过于厚重,很难仅仅作为装饰结构在室内使用,如何减轻夯土建筑的重量同时保证其结构稳定性是目前建筑装饰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4]专利号为CN201911032099.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饰性薄壁夯土墙的制备方法,其在待装饰的强体表面设置固定螺栓,并在竖直方向上设置角钢,在所述固定螺栓上设置螺杆,通过螺杆在所述枪头的表面架设薄壁夯土墙模板,在所述墙体与所述薄壁夯土墙模板之间添加土料,夯制土墙。上述工艺虽然克服了船体夯土墙重量大的问题,但是其需要墙体作为依托,无法单独制作立体形状的夯土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实夯工艺制作的夯土柱,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实夯工艺制作的夯土柱重量大、成本高、难以仅仅作为装饰结构应用在室内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实夯工艺制作的夯土柱,包括装饰主框架、基层面板、钢丝网、竖向加强筋及夯土层,所述装饰主框架形成夯土柱的主体结构,所述装饰主框架包括支撑方钢、横向方钢、纵向方钢与连接方钢,所述支撑方钢固的底端固定安装于地面上,所述横向方钢右下至上呈多层按照夯土柱的形状环绕设置于所述支撑方钢的外部,所述纵向方钢连接层与层之间的所述横向方钢,所述连接方钢连接每层横向方钢中的不同空间点位,所述支撑方钢、所述横向方钢、所述纵向方钢、所述连接方钢的接触处均为焊接连接,所述横向方钢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角码,沿所述装饰主框架的外部围设基层面板,所述基层面板的外部围设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与所述主框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角码的端部贯穿所述基层面板与所述钢丝网,所述竖向加强筋上下贯穿并安装于所述角码上,所述钢丝网的外部设置所述夯土层,所述竖向加强筋位于所述夯土层内,所述夯土层与所述钢丝网之间甩浆形成粘接层。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层面板由内至外包括阻燃板及硅酸钙板。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方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支撑方钢垂直,所述纵向方钢与所述支撑方钢平行,所述连接方钢与所述支撑方钢平行,所述连接方钢的一面与所
述支撑方钢贴合,部分所述纵向方钢的一面与所述支撑方钢贴合。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方钢包括直线段与弧形段,所述弧形段与所述支撑方钢通过L型方钢连接,L型方钢拐角处于所述弧形段连接。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竖向加强筋与所述纵向方钢错位设置。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饰主框架的外部于所述主框架的外围设置有踢脚,所述踢脚与所述装饰主框架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基层面板、钢丝网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竖向加强筋与夯土层位于所述踢脚的上部,所述踢脚的外沿凸出所述夯土层。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夯土层的外部涂覆有保护剂。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夯土层采用夯土粉末、小石子和水混合而成。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粘接层采用胶、水泥、砂浆混合而成。
[0015]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室内夯土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的室内夯土柱采用装饰支撑框架作为主支撑结构,在主支撑结构的外部进行夯土,形成内部为空心结构的夯土柱,在不影响夯土柱美感的前提下,减轻了夯土柱的整体重量,降低了夯土柱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夯土工艺在室内装饰领域的应用。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夯土层与钢丝网之间进行甩浆,提高了夯土层与钢丝网之间的粘接力,避免了夯土层从钢丝网上脱落,保证了夯土柱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装饰主框架上设置角码,角码贯穿基层面板与钢丝网,通过角码连接竖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埋覆于夯土层内,使得夯土柱的各个部分结构连接成统一的整体,避免了层间的相互脱离。
[0019](4)本专利技术的装饰支撑框架由支撑方钢、横向方钢、纵向方钢与连接方钢焊接形成,方钢之间相互制约,保证支撑钢框架不会发生变形,同时在支撑钢框架的外部包覆阻燃板与硅酸钙板,使得夯土柱具备阻燃性能的同时,兼顾了在打夯的过程中夯土材料不会进入装饰钢框架内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室内夯土柱中装饰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室内夯土柱中装饰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2]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室内夯土柱中基层面板、钢丝网、竖向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室内夯土柱中踢脚与装饰主框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室内夯土柱夯土层的浇筑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室内夯土柱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装饰主框架1、支撑方钢11、横向方钢12、纵向方钢13、连接方钢14、L型方钢15、角码2、阻燃板3、硅酸钙板4、钢丝网5、竖向加强筋6、踢脚7、粘接层8、浇筑模具9、角钢10、夯土层1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8]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
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实夯工艺制作的室内夯土柱,包括装饰主框架1、基层面板、钢丝网5、竖向加强筋6及夯土层11。
[0030]如图1

图2所示,装饰主框架1用于形成室内夯土柱的主体结构,装饰主框架1与地面连接设置预埋板,预埋板通过化学螺栓与地面固定,该处预埋板的尺寸为350*3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实夯工艺制作的室内夯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饰主框架、基层面板、钢丝网、竖向加强筋及夯土层,所述装饰主框架形成夯土柱的主体结构,所述装饰主框架包括支撑方钢、横向方钢、纵向方钢与连接方钢,所述支撑方钢固的底端固定安装于地面上,所述横向方钢右下至上呈多层按照夯土柱的形状环绕设置于所述支撑方钢的外部,所述纵向方钢连接层与层之间的所述横向方钢,所述连接方钢连接每层横向方钢中的不同空间点位,所述支撑方钢、所述横向方钢、所述纵向方钢、所述连接方钢的接触处均为焊接连接,所述横向方钢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角码,沿所述装饰主框架的外部围设基层面板,所述基层面板的外部围设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与所述主框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角码的端部贯穿所述基层面板与所述钢丝网,所述竖向加强筋上下贯穿并安装于所述角码上,所述钢丝网的外部设置所述夯土层,所述竖向加强筋位于所述夯土层内,所述夯土层与所述钢丝网之间甩浆形成粘接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实夯工艺制作的室内夯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面板由内至外包括阻燃板及硅酸钙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实夯工艺制作的室内夯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方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支撑方钢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珍黄敏杰江旖旎王可立张小明牛彪储著林许高雄李伯平周漪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