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398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包括壳体、低压线圈组件以及高压线圈组件;壳体围设成容置空腔,容置空腔的顶端盖设有第一端盖,容置空腔的底端盖设有第二端盖,第一端盖上设值有两个低压套管以及两个高压套管,两个低压套管与两个高压套管均与容置空腔连通;低压线圈组件与高压线圈组件均容置在容置空腔内,低压线圈组件与高压线圈组件并排设置,低压线圈组件上设置两个低压抽头,两个低压抽头分别插入两个低压套管内,高压线圈组件上设置两个高压抽头,两个高压抽头分别插入两个高压套管内;如此设置,模拟故障之后提高了维修速度,降低了维修成本。降低了维修成本。降低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特高压变压器可靠性严重影响着电网的本质安全。近年来,在特高压变压器出厂试验、交接试验已经发生过多起从检测到局部放电表征量到主绝缘击穿或临近击穿仅几小时甚至几分钟的“快速发展型”故障案例。
[0003]为深入研究特高压变压器快速发展型故障机理,需对特高压变压器开展多次故障,并通过局部放电特征图谱分析获取其故障特点。
[0004]然而,特高压变压器设备贵重,且故障击穿后,修复工作量巨大,导致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其优点是能够提高维修速度,降低维修成本。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低压线圈组件以及高压线圈组件;所述壳体围设成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的顶端盖设有第一端盖,所述容置空腔的底端盖设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设值有两个低压套管以及两个高压套管,两个所述低压套管与两个所述高压套管均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所述低压线圈组件与所述高压线圈组件均容置在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低压线圈组件与所述高压线圈组件并排设置,所述低压线圈组件上设置两个低压抽头,两个所述低压抽头分别插入两个所述低压套管内,所述高压线圈组件上设置两个高压抽头,两个所述高压抽头分别插入两个所述高压套管内。
[0007]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所述高压线圈组件包括高压线圈、两个高压线圈垫片组件以及两个高压线圈压板组件,所述高压线圈朝向所述低压线圈组件的一侧插设有高压线圈隔板,所述高压线圈隔板沿着所述高压线圈的中轴线方向延伸,两个所述高压线圈垫片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高压线圈相对的两端;两个所述高压线圈压板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高压线圈垫片组件背离所述高压线圈组件的一侧。
[0008]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两个所述高压抽头分别由所述高压线圈相对的两端伸出。
[0009]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所述高压线圈压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圆弧状压板,两个所述圆弧状压板上均开设有两个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容纳槽内均插设有多个硅钢片,多个所述硅钢片堆叠在所述容纳槽内。
[0010]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所述圆弧状压板
上开设有引线口,所述引线口位于两个所述容纳槽之间。
[0011]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所述高压线圈垫片组件包括垫环以及垫板,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垫环的顶端,所述垫环背离所述垫板的一端与所述高压线圈抵接。
[0012]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所述低压线圈组件包括低压线圈、两个低压线圈压板以及两个低压线圈垫板,所述低压线圈相对的两侧分别插设有第一低压线圈隔板和第二低压线圈隔板,所述第一低压线圈隔板与所述第二低压线圈隔板均沿着所述低压线圈的中轴线方向延伸,两个所述低压线圈垫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低压线圈相对的两端;两个所述低压线圈压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低压线圈垫板背离所述低压线圈的一侧。
[0013]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多个吊耳,多个所述吊耳绕着所述第一端盖的周向间隔设置。
[0014]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还包括两个垫圈组件,两个所述垫圈组件相对的设置在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低压线圈组件与所述高压线圈组件均设置在两个所述垫圈组件之间,所述低压线圈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垫圈组件抵接,所述高压线圈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垫圈组件抵接;所述垫圈组件包括上垫圈、下垫圈以及绝缘压板,所述上垫圈设置在所述下垫圈与所述绝缘压板之间,所述上垫圈的顶端与所述绝缘压板抵接,所述上垫圈的底端与所述下垫圈抵接。
[0015]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所述观察口上盖设有透明板。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包括壳体、低压线圈组件以及高压线圈组件;壳体围设成容置空腔,容置空腔的顶端盖设有第一端盖,容置空腔的底端盖设有第二端盖,第一端盖上设值有两个低压套管以及两个高压套管,两个低压套管与两个高压套管均与容置空腔连通;低压线圈组件与高压线圈组件均容置在容置空腔内,低压线圈组件与高压线圈组件并排设置,低压线圈组件上设置两个低压抽头,两个低压抽头分别插入两个低压套管内,高压线圈组件上设置两个高压抽头,两个高压抽头分别插入两个高压套管内;如此设置,模拟故障之后提高了维修速度,降低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中高压线圈压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试验装置;10、壳体;101、观察口;102、高压套管;103、低压套管;20、低压线圈组件;201、低压线圈;2011、低压抽头;202、低压线圈压板;203、低压线圈垫板;204、第一低压线圈隔板;205、第二低压线圈隔板;30、高压线圈组件;301、高压线圈;3011、高压抽头;302、高压线圈压板组件;3021、圆弧状压板;3022、容纳槽;3023、硅钢片;3024、引线口;
303、垫环;304、垫板;305、高压线圈隔板;306、L型固定卡;40、垫圈组件;401、上垫圈;402、下垫圈;403、绝缘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参照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1,包括壳体10、低压线圈组件20以及高压线圈组件30;壳体10围设成容置空腔,容置空腔的截面形状可呈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容置空腔的顶端盖设有第一端盖,容置空腔的底端盖设有第二端盖,第一端盖上设值有两个低压套管103以及两个高压套管102,两个低压套管103与两个高压套管102均与容置空腔连通;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平行设置,两个高压套管102的中轴线与两个低压套管103的中轴线均与第一端盖垂直。进一步地,壳体1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观察口101,观察口101与容置空腔连通,观察口101上盖设有透明板;通过设置观察口101,便于观察和记录放电过程,分析放电路径。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低压线圈组件以及高压线圈组件;所述壳体围设成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的顶端盖设有第一端盖,所述容置空腔的底端盖设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设值有两个低压套管以及两个高压套管,两个所述低压套管与两个所述高压套管均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所述低压线圈组件与所述高压线圈组件均容置在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低压线圈组件与所述高压线圈组件并排设置,所述低压线圈组件上设置两个低压抽头,两个所述低压抽头分别插入两个所述低压套管内,所述高压线圈组件上设置两个高压抽头,两个所述高压抽头分别插入两个所述高压套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线圈组件包括高压线圈、两个高压线圈垫片组件以及两个高压线圈压板组件,所述高压线圈朝向所述低压线圈组件的一侧插设有高压线圈隔板,所述高压线圈隔板沿着所述高压线圈的中轴线方向延伸,两个所述高压线圈垫片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高压线圈相对的两端;两个所述高压线圈压板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高压线圈垫片组件背离所述高压线圈组件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高压抽头分别由所述高压线圈相对的两端伸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线圈压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圆弧状压板,两个所述圆弧状压板上均开设有两个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容纳槽内均插设有多个硅钢片,多个所述硅钢片堆叠在所述容纳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特高压变压器故障模拟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状压板上开设有引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苠峰陈江波蔡胜伟李辉杜砚邱进尹晶毛安澜陈尚郭慧浩何妍陈程刘诣杨旭朱丝丝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