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国林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363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该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连通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多组缠绕机构,多组缠绕机构内设置有动力输出机构,每组缠绕机构均连接有执行机构;每组缠绕机构包括滑槽,滑槽开设于第二壳体的圆周内壁上,滑槽内转动连接有卷筒,第二壳体的圆周表面固定有延伸板,延伸板上开设有出口槽,且出口槽贯穿第二壳体并与滑槽连通;每组执行机构包括卷带,卷带的一端固定于卷筒上,整个装置结构设置合理紧凑,构思较为巧妙,使用灵活,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针对儿童的触觉感知康复效果好,且整个装置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起来较为放心。使用起来较为放心。使用起来较为放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
[0003]针对一些触觉感知发育较为迟缓或触觉失调的儿童,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通常采用触觉刷或抚触刷在儿童的皮肤上进行接触,而经过临床治疗发现通过医护人员对儿童的四个肢体由末端向身体连接端依次以双手进行轮流挤压的疗效较为可观,身体在压力下,触觉感知系统的康复效果较好,但此种操作方式速度较慢,且浪费人力,因此设计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一些触觉感知发育较为迟缓或触觉失调的儿童,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通常采用触觉刷或抚触刷在儿童的皮肤上进行接触,而经过临床治疗发现通过医护人员对儿童的四个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连通有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内设置有多组缠绕机构,多组缠绕机构内设置有动力输出机构,每组所述缠绕机构均连接有执行机构;每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滑槽(201),所述滑槽(201)开设于第二壳体(2)的圆周内壁上,所述滑槽(201)内转动连接有卷筒(202),所述第二壳体(2)的圆周表面固定有延伸板(205),所述延伸板(205)上开设有出口槽(206),且出口槽(206)贯穿第二壳体(2)并与滑槽(201)连通;每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卷带(3),所述卷带(3)的一端固定于卷筒(202)上,且卷带(3)的另一端贯穿出口槽(206)并向外延伸,所述卷带(3)的另一端固定有缠绕带(301),所述缠绕带(301)上开设有交叉槽(302),且交叉槽(302)内插接有缠绕带(301);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电机(101),所述电机(101)固定于第一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电机(101)的输出端上固定有电动伸缩杆(102),所述电动伸缩杆(102)的延伸端上固定有内嵌块(103),多个所述卷筒(202)内均开设有插口槽(203),且内嵌块(103)与多个插槽(203)相匹配;所述电机(101)带动整个电动伸缩杆(102)的转动,使插接在第一个卷筒(202)内的插槽(203)中的内嵌块(103)带动整个卷筒(202)在滑槽(201)转动,实现缠绕效果,施压后,反向转动,使所述卷筒(202)复位,然后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曾国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