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建筑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3550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廊建筑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在地下综合管廊底部自由水平往复运动的电动承载平板小车,所述的电动承载平板小车的顶面平行设置有水平限位轨道,在水平限位轨道上活动安装有限位支撑装置;采取了自始至终全线全员施工、分段式全员施工以及对向全员施工以及对向分段全员施工的方式,与传统的挖设一段沟槽作业后就实施构建铺设作业然后再挖再铺设的作业方式不同,能够全力集中所有施工人员实施同一工作面的全力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人员利用率,不会出现一部分施工人员等另一个工作进度完成后才能继续施工现象的发生,在保证高效工期的前提下可以保证全员作业的高效和质量的监控,方便施工管理和监督作业。理和监督作业。理和监督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廊建筑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廊建筑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领域,经常会出现管廊的施工作业,管廊,即管道的走廊。很多管道被集中在一起,沿着装置或厂房外布置,一般是在空中,用支架撑起,形成和走廊类似的样子。也有少数管廊位于地下。目前在城市建筑中,多用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有效保障。
[0003]目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通过挖取土作业后,会在地下行程一个槽状空间,为了方便施工和方便出土等作业,一般在地表浅层实施施工作业,并通过底边向下取土,在体表形成一个沟槽状作业面,然后对该沟槽的侧面以及底面实施固化修整作业,最后对该沟槽的顶部实施盖顶作业。这种浅层管廊有很多优点,首先是方便施工,其次是方便后期维修和养护。但是这种浅层综合管廊在目前的施工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建筑施工系统,包括在地下综合管廊底部自由水平往复运动的电动承载平板小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承载平板小车(1)的顶面平行设置有水平限位轨道(3),在水平限位轨道(3)上活动安装有限位支撑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建筑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支撑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水平限位轨道(3)上方的滑动支撑底座(5),在滑动支撑底座(5)顶面的两两对称安装有四个水平电动推杆(10),其中安装在滑动支撑底座(5)中线一侧的两个水平电动推杆(10)的输出端朝向地下综合管廊的一个侧壁,安装在滑动支撑底座(5)中线另一侧的两个水平电动推杆(10)的输出端朝向地下综合管廊的另一个侧壁,安装在滑动支撑底座(5)中线一侧的两个水平电动推杆(10)输出端外侧以及安装在滑动支撑底座(5)中线另一侧的两个水平电动推杆(10)输出端的外侧均分别固定安装有纵向限位支撑板(4),在四个水平电动推杆(10)之间的滑动支撑底座(5)的中心位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纵向抬高支撑座(8),纵向抬高支撑座(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垂直电动推杆(12),四个垂直电动推杆(12)的顶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顶板支撑托板(13),在纵向抬高支撑座(8)内固定安装有带有充电蓄电池组的控制器(9),在滑动支撑底座(5)的端顶面均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盒(6),控制开关盒(6)上设置有控制开关(7),控制开关盒(6)、四个水平电动推杆(10)以及四个垂直电动推杆(12)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建筑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承载平板小车(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电动承载平板小车(1)的宽度不大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宽度,电动承载平板小车(1)的长度不小于限位支撑装置长度的两倍,限位支撑装置的高度不大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深度,限位支撑装置的宽度不大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宽度,限位支撑装置的宽度不小于电动承载平板小车(1)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建筑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支撑底座(5)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在滑动支撑底座(5)的底部设置有与水平限位轨道(3)相配合的两个轨道限位安装槽,两条相互平行的水平限位轨道(3)分别对应卡接在该两个轨道限位安装槽内,滑动支撑底座(5)的长度不大于电动承载平板小车(1)长度的二分之一,滑动支撑底座(5)的宽度不大于电动承载平板小车(1)的宽度,滑动支撑底座(5)的厚度不小于水平限位轨道(3)的厚度,两个轨道限位安装槽均等对称开设在滑动支撑底座(5)的底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建筑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电动推杆(10)的长度不大于滑动支撑底座(5)宽度的二分之一,四个水平电动推杆两两对称固定安装在滑动支撑底座(5)顶面中线的两侧,每个水平电动推杆(10)的底部均通过水平抬高支撑固定块(11)与滑动支撑底座(5)的顶面固定连接,每个水平电动推杆(10)的输出方向均与水平限位轨道(3)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安装在滑动支撑底座(5)中线一侧的两个水平电动推杆(10)相互平行,安装在滑动支撑底座(5)中线另一侧的两个水平电动推杆(10)的相互平行,安装在滑动支撑底座(5)中线一侧的两个水平电动推杆(10)的安装位置与安装在滑动支撑底座(5)中线另一侧的两个水平电动推杆(10)的安装位置相互对应,四个水平电动推杆(10)两两对称分布在纵向抬高支撑座(8)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建筑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限位支撑板(4)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纵向限位支撑板(4)的宽度不大于滑动支撑底座(5)的长度,纵向限位支撑板(4)的高度不大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深度,纵向限位支撑板(4)为两块,两块纵向限位
支撑板(4)之间的间距不大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宽度,两块纵向限位支撑板(4)之间的间距不小于电动承载平板小车(1)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建筑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个垂直电动推杆(12)为同步电动推杆,每个垂直电动推杆(12)的底部均与纵向抬高支撑座(8)的顶面固定连接,每个垂直电动推杆(12)的顶部均与顶板支撑托板(13)的底面固定连接,垂直电动推杆(12)的顶面至电动承载平板小车(1)底面的长度不大于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会智张云川于保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四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