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350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及其施工方法,钢筋混凝土层由若干连续配筋混凝土的预制板拼装而成,预制板的左右两边为长边且平行于道路中线、前后两端为相匹配的V形外凸或内凹且边缘为连续台阶,预制板内预埋有沿横向分布的纵向钢筋和沿纵向分布且平行于前后端的V形钢筋,纵向钢筋和V形钢筋均是一端伸出预制板、另一端通过预制板顶面的开口槽露出,纵向钢筋两端分别设有连接件A和连接件B,V形钢筋两端折为横向且分别设有连接件C和连接件D,拼装时连接件A与连接件B、连接件C与连接件D均上下卡合连接,拼装后开口槽、预制板间缝隙通过水泥砂浆填充。本发明专利技术省去现浇养生,保证了钢筋连接位置错开,连接方便结合紧密。密。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是一种纵向配置连续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路面结构,该路面结构克服了普通混凝土板由于众多接缝存在而引起的行车不适及各种病害,形成较长段平坦的行车表面,具备承载能力强、整体性好、使用寿命长、维护维修少的优点,是我国目前环境和条件下长寿命路面主要结构形式之一。
[0003]目前,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主要采用现浇的施工方法,但是现浇混凝土的养护周期过长,导致工期过长,增加成本;而且,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要求钢筋搭接位置需要相互错开,不能在一个横断面上,因此目前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钢筋搭接的方法主要以焊接与绑扎为主,需要人力逐个操作,耗时较长;而且,V形钢筋宜容易产生横向宽裂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省去了现浇的养生时间,保证了钢筋连接位置错开,连接方便结合紧密,工程质量高。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装配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包括路面结构基层和由若干连续配筋混凝土的预制板拼装而成的钢筋混凝土层,预制板的左右两边为长边且平行于道路中线、前后两端为相匹配的V形外凸或内凹且边缘为连续台阶,预制板内预埋有沿横向分布的纵向钢筋和沿纵向分布且平行于前后端的V形钢筋,纵向钢筋和V形钢筋均是一端伸出预制板、另一端通过预制板顶面的开口槽露出,纵向钢筋两端分别设有连接件A和连接件B,V形钢筋两端折为横向且分别设有连接件C和连接件D,拼装时连接件A与连接件B、连接件C与连接件D均上下卡合连接,拼装后开口槽、预制板间缝隙通过水泥砂浆填充密实。
[0007]进一步地,若路面结构设计为刚柔复合路面,则钢筋混凝土层上加铺沥青面层。
[0008]进一步地,连接件A上设有至少两组突出部和凹槽,连接件B上设有与之一一匹配的凹槽和突出部,拼装时突出部紧密的插放卡入对应的凹槽;连接件C上设有至少一组突出部和凹槽,连接件D上设有与之一一匹配的凹槽和突出部,拼装时突出部紧密的插放卡入对应的凹槽。
[0009]进一步地,预制板的厚度H为22~30cm、宽度B为3~4.5m、长度L为6~15m,单个台阶宽度为10~25cm,预制板前后端的V形角为90
°
~120
°

[0010]进一步地,纵向钢筋的直径为12~20mm、间距与台阶的宽度相同,V形钢筋的直径为12~20mm、间距为30~80cm。
[0011]进一步地,与纵向钢筋配合的开口槽的宽度略大于纵向钢筋、深度为纵向钢筋直径的5~10倍,纵向钢筋距离预制板顶面不小于90mm,最大深度不大于1/2预制板厚度,与V
形钢筋配合的开口槽的宽度略大于V形钢筋、深度为V形钢筋直径的3~5倍,V形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下方。
[0012]进一步地,路面结构基层为半刚性基层,厚度为15~20cm。
[0013]进一步地,V形钢筋的中间为一段横向,起到弯折过渡的作用。
[0014]上述装配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0015]S1、制作预制板:先支设模板,然后布设V形钢筋、纵向钢筋,然后浇筑、振捣密实混凝土,然后整平顶面,然后开设开口槽,露出纵向钢筋和V形钢筋的一端后安装连接件A、连接件B、连接件C、连接件D,然后对顶面拉毛、刻槽,最后养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模;
[0016]S2、路面结构基层完工后拼装钢筋混凝土层:先将预制板进行纵、横向拼装,纵向上连接件A与连接件B上下卡合连接,横向上连接件C与连接件D上下卡合连接,然后使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将开口槽、预制板间缝隙填充密实。
[0017]进一步地,若路面结构设计为刚柔复合路面,在钢筋混凝土层上加铺沥青面层时,先在预制板间缝隙处采用聚酯玻纤布或抗裂贴贴缝,然后铺设应力吸收层或防水黏结层,最后铺设沥青面层。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专利技术对预制板整体样式、预埋钢筋样式、钢筋搭接方式进行优化,钢筋混凝土层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省去了现浇的养生时间、工期短,预制板前后为V形且边缘为连续台阶,保证了钢筋连接位置错开,符合规范要求,预埋钢筋之间通过连接件上下卡合连接,既连接方便,又结合紧密,V形钢筋保证了连续配筋混凝土不会在横向产生薄弱面,避免宽裂缝的产生,提高了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预制板的内部俯视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预制板的外部立体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A处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B处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C处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D处的示意图。
[0026]图中:1

预制板;2

纵向钢筋;3

V形钢筋;4

与纵向钢筋配合的开口槽;5

与V形钢筋配合的开口槽;6

连接件A;7

连接件B;8

连接件C;9

连接件D。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装配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包括路面结构基层和由若干连续配筋混凝土的预制板1拼装而成的钢筋混凝土层,预制板1的左右两边为长边且平行于道路中线、前后两端为相匹配的V形外凸或内凹且边缘为连续台阶,预制板1内预埋有沿横向分布的纵向钢筋2和沿纵向分布且平行于前后端的V形钢筋3,纵向钢筋2和V形钢筋3均是一端伸出预制板1、另一端通过预制板1顶面的开口槽(4、5)露出,纵向钢筋2两端分别设有连接件A6和连接件B7,V形钢筋3两端折为横向且分别设有连接件C8和连接件D9,拼装时连
接件A6与连接件B7、连接件C8与连接件D9均上下卡合连接,拼装后开口槽(4、5)、预制板1间缝隙通过水泥砂浆填充密实。
[0029]如图3至图6所示,连接件A6上设有至少两组突出部和凹槽,连接件B7上设有与之一一匹配的凹槽和突出部,拼装时突出部紧密的插放卡入对应的凹槽;连接件C8上设有至少一组突出部和凹槽,连接件D9上设有与之一一匹配的凹槽和突出部,拼装时突出部紧密的插放卡入对应的凹槽。
[0030]如图1所示,V形钢筋3的中间为一段横向,起到弯折过渡的作用。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路面结构基层为半刚性基层,厚度为15~20cm;预制板1的厚度H为22~30cm、宽度B为3~4.5m、长度L为6~15m,单个台阶宽度为10~25cm,预制板1前后端的V形角为90
°
~120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结构基层和由若干连续配筋混凝土的预制板拼装而成的钢筋混凝土层,预制板的左右两边为长边且平行于道路中线、前后两端为相匹配的V形外凸或内凹且边缘为连续台阶,预制板内预埋有沿横向分布的纵向钢筋和沿纵向分布且平行于前后端的V形钢筋,纵向钢筋和V形钢筋均是一端伸出预制板、另一端通过预制板顶面的开口槽露出,纵向钢筋两端分别设有连接件A和连接件B,V形钢筋两端折为横向且分别设有连接件C和连接件D,拼装时连接件A与连接件B、连接件C与连接件D均上下卡合连接,拼装后开口槽、预制板间缝隙通过水泥砂浆填充密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若路面结构设计为刚柔复合路面,则钢筋混凝土层上加铺沥青面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连接件A上设有至少两组突出部和凹槽,连接件B上设有与之一一匹配的凹槽和突出部,拼装时突出部紧密的插放卡入对应的凹槽;连接件C上设有至少一组突出部和凹槽,连接件D上设有与之一一匹配的凹槽和突出部,拼装时突出部紧密的插放卡入对应的凹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预制板的厚度H为22~30cm、宽度B为3~4.5m、长度L为6~15m,单个台阶宽度为10~25cm,预制板前后端的V形角为90
°
~120
°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纵向钢筋的直径为12~20mm、间距与台阶的宽度相同,V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小亮赵宇张号军王兆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