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转轴固定的内转子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46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转轴固定的内转子电机,其中的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应用于转轴固定的电机中,所述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包括套环体,所述套环体具有中心通孔,所述套环体通过所述中心通孔与转轴套接为一体,所述套环体上还具有线缆护套,电机引出线能够穿行于所述线缆护套中。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所述电机引出线穿行于所述线缆护套,所述线缆护套能够对所述电机引出线提供有效限位,将相对旋转的部件与所述电机引出线隔离,保证所述电机引出线不受擦伤、拉断,电机安全性更高。电机安全性更高。电机安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转轴固定的内转子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转轴固定的内转子电机。

技术介绍

[0002]永磁同步电机因工作场合差异有些需要固定转轴,使外部机壳旋转,例如油烟机电机、轮毂电机等,此类电机由于其特殊的使用场合需求,通常电机的电源线需要从内部(轴端)引出,加上电机轴承、端盖等零部件,电机在电源线引出时很容易造成擦伤绝缘外皮,甚至拉断内部引线,电机质量、安全等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转轴固定的内转子电机,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的内转子电机中的电机引出线容易与邻近的旋转部件接触造成擦伤甚至拉断引出线的不足。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应用于转轴固定的电机中,所述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包括套环体,所述套环体具有中心通孔,所述套环体通过所述中心通孔与转轴套接为一体,所述套环体上还具有线缆护套,电机引出线能够穿行于所述线缆护套中。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缆护套凸出于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且沿着所述套环体的轴向延伸。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环体具有朝向所述内转子电机外侧的第一侧面以及朝向所述内转子电机内侧的第二侧面,所述线缆护套凸出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上还具有轴承内圈限位部,所述轴承内圈限位部凸出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内圈限位部为与所述中心通孔同心的环体,所述环体的外径为a,与所述轴承内圈限位部相匹配的轴承内圈的外径为b,a=b。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霍尔元件,用于检测电机转子的位置。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引出线包括所述霍尔元件具有的通讯线以及与电机定子的线圈电连接的电源线,所述通讯线与所述电源线与所述套环体一体注塑成型。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转轴固定的内转子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转子电机还包括转轴、电机外壳、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其中,所述电机外壳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可旋转的套装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电机外壳连接为一体并套装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转轴之间固定连接,当所述电机定子上的线圈通电时,所述电机转子能够带动所述电机外壳围绕所述转轴旋转。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转子电机还包括连接盘,所述电机定子通过所述连接
盘与所述转轴连接为一体。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套环体的第一侧面上具有轴承内圈限位部时,所述轴承内圈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朝向所述电机转子的一侧接触,所述电机外壳上具有容纳所述第一轴承的轴承室,所述轴承室的轴承安装口平面与所述第一轴承朝向所述电机转子的一侧之间的轴向距离为m,所述轴承内圈限位部的轴向高度为L1,L1>m;和/或,所述套环体的第二侧面与所述连接盘远离所述电机转子的一侧紧贴。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转轴固定的内转子电机,由于所述电机引出线穿行于所述线缆护套,所述线缆护套能够对所述电机引出线提供有效限位,将相对旋转的部件与所述电机引出线隔离,保证所述电机引出线不受擦伤、拉断,电机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在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的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与转轴的组装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中的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与第一轴承的组装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转轴固定的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0021]图6为图5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3]1、套环体;11、中心通孔;12、线缆护套;13、轴承内圈限位部;2、霍尔元件;100、转轴;200、电机引出线;300、电机转子;400、电机定子;500、电机外壳;601、第一轴承;602、第二轴承;700、连接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结合参见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应用于转轴固定的电机(例如内转子电机)中,所述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包括套环体1,所述套环体1具有中心通孔11,所述套环体1通过所述中心通孔11与转轴100套接为一体,具体例如所述套环体1与所述转轴100之间过盈套装为一体,所述套环体1上还具有线缆护套12,电机引出线200能够穿行于所述线缆护套12中。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电机引出线200穿行于所述线缆护套12,所述线缆护套12能够对所述电机引出线200提供有效限位,将相对旋转的部件(转轴100、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与对应的轴承及电机外壳500)与所述电机引出线200隔离,保证所述电机引出线200不受擦伤、拉断,电机安全性更高。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缆护套12凸出于所述中心通孔11的内壁且沿着所述套环体1的轴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所述转轴100上的对应位置构造有相应的组装槽(图中未标引),以使所述线缆护套12能够嵌装于所述组装槽内,实现所述套环体1与所述转轴100之间的套接,同时所述线缆护套12还能够作为所述套环体1的周向位移的限定部件,有效防止所述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与所述转轴100之间的周向位置偏移。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环体1具有朝向所述内转子电机外侧的第一侧面以及朝向所述内转子电机内侧的第二侧面,所述线缆护套12凸出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当所述
转轴100上套装第一轴承601时,所述第一侧面也即朝向所述第一轴承601的一侧,此时,所述线缆护套12将所述电机引出线200沿着所述转轴100的轴向由电机的内部引出至电机的外侧,有效防止所述第一轴承601以及电机外壳500对所述电机引出线200可能的剐蹭。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上还具有轴承内圈限位部13,所述轴承内圈限位部13凸出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当所述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与第一轴承601对应设置时,所述轴承内圈限位部13能够对所述第一轴承601形成轴向限位,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卡簧的作用,而无需额外设计加工对应的卡簧槽,简化转轴生产工艺,节约成本。所述轴承内圈限位部13为与所述中心通孔11同心的环体,所述环体的外径为a,与所述轴承内圈限位部13相匹配的轴承内圈的外径为b,a=b,防止与所述第一轴承601的外圈之间产生摩擦,所述环体与所述转轴100之间过度配合,方便其与转轴100的套装。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霍尔元件2,用于检测电机转子300的位置,具体的,所述电机转子300具有转子中心通孔,所述转子中心通孔的内径为d,所述霍尔元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转轴固定的电机中,所述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包括套环体(1),所述套环体(1)具有中心通孔(11),所述套环体(1)通过所述中心通孔(11)与转轴(100)套接为一体,所述套环体(1)上还具有线缆护套(12),电机引出线(200)能够穿行于所述线缆护套(1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护套(12)凸出于所述中心通孔(11)的内壁且沿着所述套环体(1)的轴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体(1)具有朝向所述内转子电机外侧的第一侧面以及朝向所述内转子电机内侧的第二侧面,所述线缆护套(12)凸出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所述第一侧面上还具有轴承内圈限位部(13),所述轴承内圈限位部(13)凸出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限位部(13)为与所述中心通孔(11)同心的环体,所述环体的外径为a,与所述轴承内圈限位部(13)相匹配的轴承内圈的外径为b,a=b。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引出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园菲黄海良肖胜宇陈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