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345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划分矿区内拟重构场地的土层序列,按照顺序将每一土层剥离开,并将剥离得到的土壤按照不同土层单独堆存;对完成剥离的拟重构场地进行平整处理;在完成平整处理后的拟重构场地中铺设下隔离层;根据拟重构场地的不同需求将拟重构场地划分为不同分场地,根据每一分场地的需求设定场地充填材料;在充填材料上放铺设上隔离层,在上隔离层上依照所述土层序列铺设土层的土壤得到表土覆盖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可适用于各类不同矿区环境的土体重构并且具有极低的成本。构并且具有极低的成本。构并且具有极低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资源环境
,尤其涉及一种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矿区资源大量开采导致了土地和环境的破坏,土体重构是土地复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土地复垦的核心内容。破坏土地面积大,覆盖范围广及资金短缺的实际情况使得如何高效低成本完成矿区土壤重构工作任重而道远。
[0003]土壤重构的方法包括非充填复垦土壤重构和充填复垦土壤重构。非充填复垦土壤重构主要考虑土壤物理特性的改良,包括疏排法重构、挖深垫浅法重构、梯田法重构等重构方式,减少了填充物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但条件限制因子较多,工程较大,成本较高,土地复垦大范围推广实施难度大;充填复垦土壤重构是利用土壤或矿山固体废弃物回填沉陷区至设计高程,足够数量的土壤是很难实现的,较多情况是使用矿山固体废弃物来填充,如煤矸石、粉煤灰以及河湖淤泥等,但这些废弃物可能会造成土壤、植物与地下水的污染,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在复垦表土缺乏和复垦充填材料不适宜植物生长的情况下,许多新型材料和新兴技术成功开发应用在土壤重构上,在淮河流域,为了减少表土工程量及提高复垦土壤的保肥效果,在充填层中加入砂礓层;在黄河沿岸的土壤重构中可以采用黄河泥沙中夹土壤层的夹心式重构技术,减少了表土需求量,同时可以改善重构土壤的肥力。这些新兴技术和复垦材料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可以有效解决表土缺乏和填充材料不利于植物生长的问题,但随着采矿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工矿用地数量增加,损毁土地、退化土地、污染土地数量也增多,已有的新复垦方法不能适用于大范围、多区域的土壤重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土壤重构方法使用范围受限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提供一种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划分矿区内拟重构场地的土层序列,按照顺序将每一土层剥离开,并将剥离得到的土壤按照不同土层单独堆存;
[0007]对完成剥离的拟重构场地进行平整处理;
[0008]在完成平整处理后的拟重构场地中铺设下隔离层;
[0009]根据拟重构场地的不同需求将拟重构场地划分为不同分场地,根据每一分场地的需求设定场地充填材料;在充填材料上放铺设上隔离层,在上隔离层上依照所述土层序列铺设土层的土壤得到表土覆盖层。
[0010]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提供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在划分矿区内拟重构场地的土层序列,按照顺序将每一土层剥离开,并将剥离得到的土壤按照不同土层单独堆存的步骤中,土层序列包括表土层和心土层;以塌陷区表面0

30厘米厚度的土层作为表土层,以30厘米以上厚度的土层作为心土层;将剥离表土层和心土层得到的土壤分别堆存。
[0011]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提供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在对完成剥离的拟重构场地进行平整处理的步骤中,平整处理包括土体的破碎和压实。
[0012]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提供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根据拟重构场地的不同需求将拟重构场地划分为不同分场地,根据每一分场地的需求设定场地充填材料;在充填材料上放铺设上隔离层,在上隔离层上依照所述土层序列铺设土层的土壤得到表土覆盖层的步骤中:
[0013]所述上隔离层和所述下隔离层为通过相同的制备方式得到的隔离层;且所述下隔离层的厚度在10

20cm的范围内。
[0014]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提供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通过如下方式得到下隔离层和上隔离层:
[0015]隔离层材料收集制备,所述隔离层材料包括建筑废弃物、化学原料和农业废弃物;
[0016]上、下覆层的编织,根据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纺织织物编织得到隔离层的上覆层和下覆层;
[0017]隔离层填充料的制备,所述填充料包括植物纤维材料和软质炭化物;
[0018]隔离层制作,在得到上覆层和下覆层后,将配置好的填充料防止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压实上覆层和下覆层后得到隔离层。
[0019]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提供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在隔离层制作的步骤中,所述隔离层的压实系数大于0.9;所述隔离层的厚度在5

20cm的范围内。
[0020]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提供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根据拟重构场地的不同需求将拟重构场地划分为不同分场地,根据每一分场地的需求设定场地充填材料;在充填材料上放铺设上隔离层,在上隔离层上依照所述土层序列铺设土层的土壤得到表土覆盖层的步骤中:
[0021]所述分场地包括景观场地、农地场地和建筑地场地;不同所述分场地中具有不同厚度的下隔离层、不同厚度的上隔离层、不同充填材料以及不同的表土覆盖层。
[0022]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提供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根据拟重构场地的不同需求将拟重构场地划分为不同分场地,根据每一分场地的需求设定场地充填材料;在充填材料上放铺设上隔离层,在上隔离层上依照所述土层序列铺设土层的土壤得到表土覆盖层的步骤中:
[0023]若所述分场地为景观场地,则所述上隔离层的厚度在10

15cm的范围内,所述隔离层用原场地植物铺设,所述充填材料与土壤配比为3:7,所述表土覆盖层的厚度在10

20cm的范围内。
[0024]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提供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根据拟重构场地的不同需求将拟重构场地划分为不同分场地,根据每一分场地的需求设定场地充填材料;在充填材料上放铺设上隔离层,在上隔离层上依照所述土层序列铺设土层的土壤得到表土覆盖层的步骤中:
[0025]若所述分场地为农地场地,则所述上隔离层的厚度15

20cm的范围内;所述隔离层的填充料中添加用于抑制重金属上移至耕作层的吸附剂改性,所述充填材料与土壤配比为5:5,所述表土覆盖层的厚度在20

30cm的范围内。
[0026]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提供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根据拟重构场地的不同需求
将拟重构场地划分为不同分场地,根据每一分场地的需求设定场地充填材料;在充填材料上放铺设上隔离层,在上隔离层上依照所述土层序列铺设土层的土壤得到表土覆盖层的步骤中:
[0027]若所述分场地为建筑地场地,则所述上隔离层的厚度5

10cm的范围内;所述充填材料与土壤配比为1:9,所述表土覆盖层的厚度在5

10cm的范围内。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针对不同环境下的矿区土体重构,提供了不同的重构方式,其中涉及到了隔离层的厚度选择、隔离层材料或者填充材料的选择等,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构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类情形下的矿区土体重建,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由于在本专利技术中所选择的材料大部分为矿区开采过程中的废弃材料,从而使本专利技术具有较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划分矿区内拟重构场地的土层序列,按照顺序将每一土层剥离开,并将剥离得到的土壤按照不同土层单独堆存;对完成剥离的拟重构场地进行平整处理;在完成平整处理后的拟重构场地中铺设下隔离层;根据拟重构场地的不同需求将拟重构场地划分为不同分场地,根据每一分场地的需求设定场地充填材料;在充填材料上放铺设上隔离层,在上隔离层上依照所述土层序列铺设土层的土壤得到表土覆盖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划分矿区内拟重构场地的土层序列,按照顺序将每一土层剥离开,并将剥离得到的土壤按照不同土层单独堆存的步骤中,土层序列包括表土层和心土层;以塌陷区表面0

30厘米厚度的土层作为表土层,以30厘米以上厚度的土层作为心土层;将剥离表土层和心土层得到的土壤分别堆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完成剥离的拟重构场地进行平整处理的步骤中,平整处理包括土体的破碎和压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拟重构场地的不同需求将拟重构场地划分为不同分场地,根据每一分场地的需求设定场地充填材料;在充填材料上放铺设上隔离层,在上隔离层上依照所述土层序列铺设土层的土壤得到表土覆盖层的步骤中:所述上隔离层和所述下隔离层为通过相同的制备方式得到的隔离层;且所述下隔离层的厚度在10

20cm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式得到下隔离层和上隔离层:隔离层材料收集制备,所述隔离层材料包括建筑废弃物、化学原料和农业废弃物;上、下覆层的编织,根据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纺织织物编织得到隔离层的上覆层和下覆层;隔离层填充料的制备,所述填充料包括植物纤维材料和软质炭化物;隔离层制作,在得到上覆层和下覆层后,将配置好的填充料防止在上覆层和下覆层之间,压实上覆层和下覆层后得到隔离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区场地土体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隔离层制作的步骤中,所述隔离层的压实系数大于0.9;所述隔离层的厚度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凯张利忠苗春光巫长悦董霁红高均海闫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