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乔晓雪专利>正文

一种吸收敷料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43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收敷料及其应用,吸收敷料包括敷料本体,所述敷料本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粘贴层、抗菌层、导流层、修复层和锁水层;其中,所述抗菌层和所述导流层的轴心处对应开设有连通的通孔,所述导流层的内部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导流槽,所有所述导流槽均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导流层的边缘还设置有一环形槽,所有所述导流槽远离所述通孔的一端均与所述环形槽连通,且所述环形槽上开设有与引流管连通的引流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吸收敷料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确保了患者的术后安全,减少了大量渗液对周围皮肤的浸渍,防止脂肪液化,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减少了护士护工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收敷料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敷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吸收敷料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进行各种胸腔、腹腔引流穿刺的患者较多,穿刺完成后由于低蛋白及胸腔、腹腔的压力较大,穿刺处不可避免会有渗液渗出,渗出液通过引流口外溢,经常会弄湿患者的衣服、被褥、即使使用纱布覆盖穿刺处,也会将纱布浸湿,不但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也容易导致逆行感染的发生,而且由于频繁更换病号服、床单、被褥,也增加了护士护工的工作量。
[0003]而在处理患者创口时,在伤口上覆盖敷料,可防止细菌侵入和防止水分损失。其中,传统的医用敷料包括纱布、绷带、合成纤维类敷料、多聚膜类敷料、发泡多聚类敷料、水胶类敷料、藻酸盐敷料等,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上述敷料对创面虽有保护作用,但保湿吸液能力差,只能吸收自身重量的4

5倍,而且对于一些伤口在移出传统敷料时,敷料容易粘连伤口组织,造成二次伤口破坏,并且,这些敷料吸收效果尚佳,当出现大量渗液量时,液体会反渗到创面上,导致渗液吸收不完全,创面长时间浸泡在残留的渗液中,极易发生创面发白、创口溃烂,创口无法愈合等现象。而随着对创面愈合过程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而导致医用敷料的不断改进与发展。目前的医用敷料相对于早期而言,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医用敷料在抗菌性和高吸收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欠缺,导致渗出液吸收不完全,创口愈合缓慢。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一种新型的医用吸收敷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敷料,该吸收敷料减少了大量渗液对周围皮肤的浸渍。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敷料,包括敷料本体,所述敷料本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粘贴层、抗菌层、导流层、修复层和锁水层;
[0007]其中,所述抗菌层和所述导流层的轴心处对应开设有连通的通孔,所述导流层的内部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导流槽,所有所述导流槽均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导流层的边缘还设置有一环形槽,所有所述导流槽远离所述通孔的一端均与所述环形槽连通,且所述环形槽上开设有与引流管连通的引流孔。
[0008]进一步,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在所述修复层远离所述导流层的一侧,且所述防水层上设置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引流管的固定卡扣。
[0009]进一步,所述抗菌层由相互交错设置的经线和纬线组成,且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均为附着有具有抗菌作用的含银或含金纳米颗粒的可吸收纤维敷料。
[0010]进一步,所述修复层由骨胶原或明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于交联剂作用下交联
复合而成。
[0011]进一步,所述导流层的材料为高分子复合纸,所述锁水层的材质为丙烯酰胺

纤维素接枝共聚物,所述防水层的材质为透明聚氨酯薄膜。
[0012]进一步,所述防水层远离所述锁水层的一侧设置有感测层,所述感测层通过显示颜色、文字或图案的方式发出更换指示。
[0013]进一步,所述粘贴层置于所述敷料本体的边缘外周。
[0014]进一步,所述粘贴层为双面胶、丙烯酸压敏胶或热熔胶。
[0015]进一步,所述敷料本体的形状为矩形、圆形、菱形或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
[0016]本专利技术吸收敷料在制备用于临床伤口处理产品中的应用也理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7]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敷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敷料本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粘贴层、抗菌层、导流层、修复层和锁水层,其中,抗菌层与皮肤直接接触,减少了发生二次感染的机会;抗菌层与导流层的轴心处对应开设有连通的通孔,并且导流层的内部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导流槽,导流槽与边缘设置的环形槽连通,而环形槽上开设有与引流管连通的引流孔,渗出液可依次通过通孔、导流槽、环形槽排入导流管中,进而减少大量渗液对周围皮肤的浸渍;导流层的上方为修复层,修复层便于促进皮肤组织合成代谢和细胞再生,从而便于肌肤的痊愈;修复层的上层为锁水层,锁水层可将渗入的液体凝结成啫喱状,受压后不回渗,保持敷料本体的干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敷料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确保了患者的术后安全,减少了大量渗液对周围皮肤的浸渍,防止脂肪液化,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减少了护士护工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吸收敷料第一中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吸收敷料第二中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吸收敷料中导流层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粘贴层;2:抗菌层;3:导流层;4:修复层;5:锁水层;6:通孔;7:导流槽;8:环形槽;9:引流孔;10:防水层;11:感测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敷料,包括敷料本体,所述敷料本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粘贴层1、抗菌层2、导流层3、修复层4和锁水层5;其中,所述抗菌层2和所述导流层3的轴心处对应开设有连通的通孔6,所述导流层3的内部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导流槽7,所有所述导流槽7均与所述通孔6连通,所述导流层3的边缘还设置有一环形槽8,所有所述导流槽7远离所述通孔6的一端均与所述环形槽8连通,且所述环形槽8上开设有与引流管连通的引流孔9。
[0029]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吸收敷料对渗液吸收能量弱,无防水层10,增加换药频率,易发生感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敷料本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粘贴层1、抗菌层2、导流层3、修复层4和锁水层5,其中,抗菌层2与皮肤直接接触,减少了发生二次感染的机会;抗菌层2与导流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敷料本体,所述敷料本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粘贴层(1)、抗菌层(2)、导流层(3)、修复层(4)和锁水层(5);其中,所述抗菌层(2)和所述导流层(3)的轴心处对应开设有连通的通孔(6),所述导流层(3)的内部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导流槽(7),所有所述导流槽(7)均与所述通孔(6)连通,所述导流层(3)的边缘还设置有一环形槽(8),所有所述导流槽(7)远离所述通孔(6)的一端均与所述环形槽(8)连通,且所述环形槽(8)上开设有与引流管连通的引流孔(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敷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层(10),所述防水层(10)设置在所述修复层(4)远离所述导流层(3)的一侧,且所述防水层(10)上设置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引流管的固定卡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2)由相互交错设置的经线和纬线组成,且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均为附着有具有抗菌作用的含银或含金纳米颗粒的可吸收纤维敷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敷料,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晓雪陈阳
申请(专利权)人:乔晓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