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人体工学的正侧睡两用睡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30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正侧睡两用睡枕,该睡枕至少在其厚度的中央位置间隔设置多个透气孔隙,使每两相邻的透气孔隙之间形成一弹性支撑柱,并凭借调整各透气孔隙及/或弹性支撑柱的数量、宽窄、排列密度或高度,让睡枕的中央支撑区段反馈的支撑力小于睡枕的两侧边支撑区段;当使用者侧睡在侧边支撑区段时,能够克服市售侧睡枕中央凹陷容易让头部滑落的问题,且侧睡在中央支撑区段时仍然能够适度支撑于颈椎;特别是翻身改变睡姿时,颈部及后脑可自然偏转移动到中央支撑区或侧边支撑区段上方而得到适度的支撑,不需要将头部抬起后再移动位置而造成睡眠干扰中断。再移动位置而造成睡眠干扰中断。再移动位置而造成睡眠干扰中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符合人体工学的正侧睡两用睡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正侧睡两用睡枕,
技术实现思路
涉及在睡枕中央设置多个间隔排列的透气孔隙与弹性支撑柱,让睡枕的中央区段反馈的支撑力小于两侧区段,让使用者无论在正睡、侧睡或翻身时,颈椎都能维持未受力的自然曲线,符合人体工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售的传统枕具都为单一材质的设计,使用者往往需要挑选适当高度的枕具,才能让颈椎放松。举例来说,习惯侧睡者,因肩膀将颈椎撑高,因此通常会选择高度较高的枕具;而习惯仰睡者,则是因为后脑曲度、以及颈椎距离床面的距离较矮,通常会选择高度较低的枕具。
[0003]经研究,无论是习惯侧睡或仰睡者,当人体处于熟睡的状况下,因生理反应会自动避免身体承重的部位长时间受到压迫,因此会无意识的翻身调整睡姿。如此一来,侧睡者翻身成为仰躺时,其睡枕就会显得过高,让颈部不自然地被压迫前仰而造成不适;同理,若仰睡者翻身为侧睡时,过低的睡枕也会让颈侧下垂。这种翻身后造成颈椎不自然弯曲的情形,往往会让使用者颈部肌肉不自觉地反向施力,维持一段时间后就会造成颈部肌肉拉伤、发炎,即所谓的「落枕」。
[0004]为克服上述问题,业者开发出一种侧睡专用的侧睡枕,例如TWM552320、TWM571196、TWM479701等中国台湾专利,其构造主要是在睡枕中央设置一凹陷部,使其两侧的厚度较中央高,以期能让习惯侧睡者凭借睡枕两侧较高来支撑侧睡时头部的侧面,习惯仰睡者则能够凭借中央的凹陷来提供较低的颈部支撑。
[0005]然而,上述侧睡枕经实际枕躺后发现,由于该侧睡枕整体使用相同材质,让两侧与中央提供相同的支撑力,加上中央凹陷,使其两侧相对于中央的具有较大的坡度,反而导致无论是习惯侧睡或仰睡者,都无法安稳地沉睡。
[0006]例如,习惯仰睡者头部仰躺枕睡在中央凹陷区,若翻身转变为侧睡时,因中央凹陷区的高度不足,因此容易压迫到肩部及手臂,造成颈部不适,而且上述侧边较陡峭的坡度恰位于口鼻位置,容易阻碍呼吸,因此使用者翻身为侧睡后,必须将头部抬起移动到睡枕两侧较高的部位,如此便会干扰睡眠,造成睡眠中断。
[0007]又如,习惯侧睡者头部枕睡在睡枕的侧边较高位置时,睡眠过程中稍微移动,头部就会从侧边滑落至中央,此时中央凹陷位置的高度仍然不足以支撑颈椎而造成不适,使用者必须将头部抬起再移回睡枕侧边较高的位置,同样会造成睡眠中断。
[0008]另外,无论是习惯侧睡或仰睡者,只要睡眠过程中无意识的翻身调整睡姿,都必须要抬起头部调整位置,在结构设计上不但无法同时适用于正睡及侧睡,也无法解决上述正、侧睡所需支撑力不同的问题;特别是习惯侧睡者,即便只是头部轻微移动,都可能滑落到中央凹陷部位而必须抬起头部移动回原来的位置,严重地干扰睡眠。
[0009]本专利技术人曾经创作出能够适用在床垫和睡枕上之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M587473号「符合人体工学的垫体构造」,其
技术实现思路
是在垫体的顶面及底面分别设有复数间隔排列
的横向剖沟,使每两相邻的横向剖沟之间相对形成一弹性支撑柱,并凭借各弹性支撑柱提供的反作用力让使用者躺卧于该垫体时,反馈不同的支撑力,使垫体的凹陷形状大致符合人体未受力时的自然曲线,进而能够分散身体压力,让相关部位的肌肉自然放松。
[0010]该TWM587473中国台湾专利经实际运用于睡枕后,确实能够贴合支撑于人体的枕骨和颈椎,让枕骨及颈椎大致符合未受力时的自然曲线,效果显着。经本专利技术人深入研究后发现,若上述支撑力的分布概念能配合侧睡及正睡所需的不同支撑力,以特定的方式设计,将能够让睡枕不但可以同时适用在正睡及侧睡上,还能够有效克服已知侧睡枕容易于翻身时打断睡眠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正侧睡两用睡枕,该睡枕中央区段所反馈的支撑力小于两侧区段,如此让使用者正睡、侧睡时,颈椎都能够维持未受力的自然曲线,符合人体工学。特别是使用者在睡眠过程中翻身时,不必移动头部就能够获得适当的支撑力而使颈部放松,彻底解决市售侧睡枕容易因移动头部造成睡眠中断及干扰睡眠的重大缺失。
[001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正侧睡两用睡枕,该睡枕至少在其厚度的中央位置间隔设置有多个透气孔隙,使每两相邻的透气孔隙之间形成一弹性支撑柱;该位于睡枕中央位置的多个弹性支撑柱构成能够支撑后颈部及后脑的中央支撑区段,使睡枕两侧分别构成能够稳定支撑头部两侧的侧边支撑区段,并凭借调整各透气孔隙及/或弹性支撑柱的数量、宽度、排列密度或高度,让中央支撑区段反馈的支撑力小于侧边支撑区段反馈的支撑力,令使用者不论在仰睡、侧睡时,其颈椎都能大致符合未受力时的自然曲线,翻身时也不必刻意将头部抬起移动而造成睡眠受到干扰甚至中断,符合人体工学。
[0013]以下进一步说明各元件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时,该睡枕的厚度在相对于两侧边支撑区段的位置设有多个透气孔隙及弹性支撑柱,通过调整各透气孔隙及/或弹性支撑柱的数量、宽度、排列密度或高度,让中央支撑区段反馈的支撑力小于侧边支撑区段反馈的支撑力。
[0015]实施时,该多个透气孔隙在睡枕上以纵向平行设置,或横向平行设置,或呈点阵状排列。
[0016]实施时,该睡枕为一体成型,或由一下层垫片、一叠合于下层垫片顶面的上层垫片所组成,该上层垫片上方为一供使用者头部枕垫的外表层。
[0017]实施时,该多个透气孔隙是由多数平行排列的剖沟所构成,该多数平行排列的剖沟分别设置在该上层垫片及/或下层垫片的底面或顶面,经上层垫片与下层垫片叠合后构成该中央支撑区段及二侧边支撑区段。
[0018]实施时,该中央支撑区段的多数剖沟与二侧边支撑区段的多数剖沟分别错位设置在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
[0019]实施时,该上层垫片中央底面设有一上凹部或下凸部,该下层垫片中央顶面设有与该上凹部或下凸部相对应对合的上凸部或下凹部。
[0020]实施时,对应于睡枕中央支撑区段的多数剖沟及弹性支撑柱,设置在上层垫片的下凸部底面或下层垫片的上凸部顶面。
[0021]实施时,该睡枕进一步包含一叠靠在上层垫片前方的辅助垫片,该辅助垫片顶面或底面的两侧设有多数平行排列的剖沟,使该辅助垫片中央形成一对应衬垫于人体颈椎的颈部支撑区段。
[0022]实施时,该外表层两侧相对于侧边支撑区段的顶面朝向中央支撑区段呈倾斜降低状。
[0023]相较于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在睡枕中央和两侧区段分别设置多个间隔排列的透气孔隙与弹性支撑柱,让睡枕中央区段所反馈的支撑力小于两侧区段,如此让使用者无论正睡、侧睡、或翻身改变睡姿时,都能够提供适当的支撑力,使颈部彻底放松,符合人体工学。
[0024]特别是当使用者侧睡时,除了能凭借侧边支撑区段较大的支撑力而不至于压迫手臂以外,若侧睡在中央支撑区段时,因肩膀将颈椎垫高后所需的支撑力较小,因此中央支撑区段仍然能够适度支撑于颈椎,克服市售侧睡枕中央凹陷容易让头部滑落,而造成颈部需施力后仰无法真正放松的缺失。...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正侧睡两用睡枕,其特征在于:该睡枕至少在其厚度的中央位置间隔设置多个透气孔隙,使每两相邻的透气孔隙之间形成一弹性支撑柱;位于睡枕中央位置的多个弹性支撑柱构成能够支撑后颈部及后脑的中央支撑区段,使睡枕两侧分别构成能够稳定支撑头部两侧的侧边支撑区段,并凭借调整各透气孔隙及/或弹性支撑柱的数量、宽度、排列密度或高度,让中央支撑区段反馈的支撑力小于侧边支撑区段反馈的支撑力,令使用者不论在仰睡或侧睡时,其颈椎都能大致符合未受力时的自然曲线,符合人体工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符合人体工学的正侧睡两用睡枕,其特征在于,该睡枕的厚度在相对于两侧边支撑区段的位置设有多个透气孔隙及弹性支撑柱,通过调整各透气孔隙及/或弹性支撑柱的数量、宽度、排列密度或高度,让中央支撑区段反馈的支撑力小于侧边支撑区段反馈的支撑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符合人体工学的正侧睡两用睡枕,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透气孔隙在睡枕上以纵向平行设置,或横向平行设置,或呈点阵状排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符合人体工学的正侧睡两用睡枕,其特征在于,该睡枕为一体成型,或由一下层垫片、一叠合于下层垫片顶面的上层垫片所组成,该上层垫片上方为一供使用者头部枕垫的外表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符合人体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文昌
申请(专利权)人:恬褋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