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复合化纤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74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复合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外布料层、薄膜、内里层、弹性层和支撑透气层。埋设于弹性层内的张力绳可以提升面料的抗拉伸性能和弹性层的抗变形性能;弹性层的材质为乳胶,本抗菌复合化纤面料用于坐垫、座椅、沙发等应用场景下,面料具有高弹性与服贴性;当人体施压于外布料层时,弹性层形变挤压,弹性层内部的空气借助支撑透气层上的纵向导气通孔、斜向导气通孔、径向导气槽和纬向导气槽快速排出,加快弹性层的形变速度,提升面料乘坐舒适性;外布料层的纱线材质为抗菌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内里层上分布有透气孔眼,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避免细菌滋生。避免细菌滋生。避免细菌滋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复合化纤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抗菌复合化纤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织物形成按编织方法可分为机织和和针织,其中机织就是与由相互垂直的一组经纱和一组纬纱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形成机织物的工艺过程。经纬纱交织规律与形式成为组织。针织时利用织针将纱线完成线圈,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而成为针织物的一门工艺技术。天然纤维时最容易受到微生物损害的纺织材料。天然纤维易吸湿,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其大分子容易被所沾污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水解而释放出营养物质,从而使得更多的微生物大量繁殖,追踪导致纺织物霉变、脆化和力学性能下降等;此外,当面料用于坐垫、座椅、沙发等应用场景下,由于人臀部施加压力于面料上时,会加压内部填充物,如果排气速度不够快,容易产生排气声,且面料容易膨胀变形,有鉴于此,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菌复合化纤面料,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菌复合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外布料层、薄膜、内里层、弹性层和支撑透气层,所述弹性层内设有沿着横向和纵向交错布置的张力绳,所述支撑透气层顶面间隔分布有多个凸条,凸条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弹性层的底面与支撑透气层的顶面形状相适配,所述支撑透气层的底面形成多个径向导气槽,径向导气槽位于凸条下方并与其一一对应,所述支撑透气层内设有连通凸条的顶面和径向导气槽的纵向导气通孔,该纵向导气通孔的中轴垂直于凸条的顶面。
[0005]优选的,所述张力绳包括橡胶皮芯和包覆于橡胶皮芯外部的织物外皮。
[0006]优选的,所述弹性层的材质为乳胶。
[0007]优选的,所述凸条的形状为梯形,所述径向导气槽的形状为梯形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透气层的底面设有多个纬向导气槽,所述纬向导气槽与径向导气槽垂直交错。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透气层内设有斜向导气通孔,该斜向导气通孔从凸条侧斜面延伸至径向导气槽侧斜面,所述斜向导气通孔的孔径从上往下依次减小。
[0010]优选的,所述外布料层的织物组织为一上一下平纹组织。
[0011]优选的,所述外布料层的纱线材质为抗菌复合纤维,所述抗菌复合纤维的结构为皮芯结构,抗菌复合纤维包括芯层和包覆于芯层外部的皮层。
[0012]优选的,所述内里层的的织物组织为透孔组织,所述透孔组织的完全纱线数为10,
透孔组织按田字形分成四等份,在田字形对角填充由经组织点构成的井字形,在田字形的另一对角位置填充由纬组织点构成的井字形。
[0013]优选的,所述薄膜的材质为聚氯乙烯。
[0014]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抗菌复合化纤面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埋设于弹性层内的张力绳可以提升面料的抗拉伸性能和弹性层的抗变形性能;弹性层的材质为乳胶,本抗菌复合化纤面料用于坐垫、座椅、沙发等应用场景下,面料具有高弹性与服贴性,可承载不同体重之人体,以最佳的支撑力去自然适应使用者的任何姿势,空气在面料中依然能自由流通,可分散人体与面料接触产生的热气、汗气、保持舒适干爽;当人体施压于外布料层时,弹性层形变挤压,弹性层内部的空气借助支撑透气层上的纵向导气通孔、斜向导气通孔、径向导气槽和纬向导气槽快速排出,加快弹性层的形变速度,提升面料乘坐舒适性;外布料层的纱线材质为抗菌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内里层的的织物组织采用透孔组织,使得内里层上分布有透气孔眼,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避免细菌滋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抗菌复合化纤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外布料层的织物组织图。
[0018]图4为内里层的织物组织图。
[0019]图5为抗菌复合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抗菌复合化纤面料,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外布料层100、薄膜200、内里层300、弹性层400和支撑透气层500。
[0022]弹性层400内设有沿着横向和纵向交错布置的张力绳401,张力绳401包括橡胶皮芯和包覆于橡胶皮芯外部的织物外皮,埋设于弹性层400内的张力绳401 可以提升面料的抗拉伸性能和弹性层400的抗变形性能。弹性层400的材质为乳胶,本抗菌复合化纤面料用于坐垫、座椅、沙发等应用场景下,面料具有高弹性与服贴性,可承载不同体重之人体,以最佳的支撑力去自然适应使用者的任何姿势,弹性层400由于乳胶的分子结构特殊,具有良好的舒适性、透气性,抑制细菌及寄生虫的滋生;开放式的乳胶多孔气囊结构体,使空气在面料中依然能自由流通,可分散人体与面料接触产生的热气、汗气、保持舒适干爽。
[0023]支撑透气层500顶面间隔分布有多个凸条501,凸条501之间形成凹槽,弹性层400的底面与支撑透气层500的顶面形状相适配,支撑透气层500的底面形成多个径向导气槽502,径向导气槽502位于凸条501下方并与其一一对应,支撑透气层500内设有连通凸条501的顶面和径向导气槽502的纵向导气通孔 503,该纵向导气通孔503的中轴垂直于凸条501的顶面。
[0024]凸条501的形状为梯形,径向导气槽502的形状为梯形
[0025]支撑透气层500的底面设有多个纬向导气槽504,纬向导气槽504与径向导气槽502
垂直交错。
[0026]支撑透气层500内设有斜向导气通孔,该斜向导气通孔从凸条501侧斜面延伸至径向导气槽502侧斜面,斜向导气通孔的孔径从上往下依次减小。支撑透气层500的材质为聚氨酯。
[0027]使用时,当人体施压于外布料层100时,弹性层400形变挤压,弹性层400 内部的空气借助支撑透气层500上的纵向导气通孔503、斜向导气通孔、径向导气槽502和纬向导气槽504快速排出,加快弹性层400的形变速度,提升面料乘坐舒适性。
[0028]如附图3所示为外布料层100的组织图,用中文数字标注经纱,用罗马数字标注纬纱,在经纱、纬纱的交织处,经纱浮在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标注组织符号
“■”
;在经纱、纬纱的交织处,纬纱浮在经纱之上为纬组织点,标注组织符号
“□”
。本技术的外布料层100按照图3所示的上机图进行编制,结构稳定且表面细致,并能提高织物的耐磨性,提高面料的使用寿命。
[0029]如图3所示,外布料层100的织物组织为一上一下平纹组织,平稳组织质地紧密,耐磨性和抗污性好。
[0030]如图5所示,外布料层100的纱线材质为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复合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外布料层、薄膜、内里层、弹性层和支撑透气层,所述弹性层内设有沿着横向和纵向交错布置的张力绳,所述支撑透气层顶面间隔分布有多个凸条,凸条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弹性层的底面与支撑透气层的顶面形状相适配,所述支撑透气层的底面形成多个径向导气槽,径向导气槽位于凸条下方并与其一一对应,所述支撑透气层内设有连通凸条的顶面和径向导气槽的纵向导气通孔,该纵向导气通孔的中轴垂直于凸条的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复合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绳包括橡胶皮芯和包覆于橡胶皮芯外部的织物外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复合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的材质为乳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复合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的形状为梯形,所述径向导气槽的形状为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复合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透气层的底面设有多个纬向导气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聪辉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三益织造染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