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热泵型热力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633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耦合热泵型热力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表面设置有一层导热板,其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条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脚,所述导热板的顶部设置有热力站本体,所述热力站本体的上方设置有缓冲架,其两侧均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并以热力站本体的中心轴线为对称中心呈对称设置,且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缓冲架与热力站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高,防护效果好,可有效防止顶部受到外力冲击而造成内部设备损坏,并且散热性能强,可及时降低内部设备的温度等特点。内部设备的温度等特点。内部设备的温度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耦合热泵型热力站


[0001]本技术涉及集中供热
,具体为耦合热泵型热力站。

技术介绍

[0002]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是供热网路与热用户的连接场所,它的作用是根据热网工况和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热网输送的热媒加以调节、转换,向热用户系统分配热量以满足用户需求,并根据需要,进行集中计量、检测供热热媒的参数和数量。
[0003]现有的耦合热泵型热力站由于结构设计的原因,缺少顶部防护机构,当受到重物冲击时其内部设备很容易损坏,并且现有的耦合热泵型热力站在长时间工作后,其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出,从而使得设备容易因过热而发生故障,因此急需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耦合热泵型热力站缺少顶部防护机构,受到外力冲击时容易损坏,并且散热性能差,长时间工作后内部设备容易因过热而发生故障的缺陷,提供耦合热泵型热力站。所述耦合热泵型热力站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高,防护效果好,可有效防止顶部受到外力冲击而造成内部设备损坏,并且散热性能强,可及时降低内部设备的温度等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耦合热泵型热力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表面设置有一层导热板,其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条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脚,所述导热板的顶部设置有热力站本体,所述热力站本体的上方设置有缓冲架,其两侧均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并以热力站本体的中心轴线为对称中心呈对称设置,且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缓冲架与热力站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
[0006]优选的,每个所述垫脚的底部表面均设置有一层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为橡胶垫结构,其表面刻有人字形防滑纹。
[0007]优选的,所述导热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根导热棒,所述导热棒呈等距设置,其底端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下方。
[0008]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风仓和电机,所述风仓固定连接在侧板靠近热力站本体的一侧侧壁上,所述电机安装在侧板远离热力站本体的一侧侧壁上,其输出轴的轴身固定连接有若干片扇叶,所述扇叶位于风仓内,所述风仓靠近热力站本体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根散热管,其底部固定连接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另一端管口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导热棒的一侧,所述散热管呈等距设置,其末端管口为喇叭形并延伸至热力站本体的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缓冲架的顶端为弧形,其顶部端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半球形橡胶块,且所述缓冲架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根支撑杆。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两对固定座和一对支架,两对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缓冲架的底部,并呈对称设置,且每对所述固定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一对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在热力站本体的顶部,并呈对称设置,且所述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杆身套设有一对套管,所述套管与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每个所述套管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一对活动座,每对所述活动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身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固定座之间的转轴上。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若干个缓冲杆和缓冲槽,所述缓冲杆固定连接在缓冲架的底部两侧,所述缓冲槽固定连接在热力站本体的顶部两侧,所述缓冲槽的数量与缓冲杆相同,其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所述缓冲槽的两侧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缓冲杆的底端与缓冲槽的槽底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缓冲杆的两侧底端杆身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穿过滑槽并延伸至缓冲槽外。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高,通过垫脚底部的防滑垫可增大垫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以便提高底座的稳定性,从而防止其发生打滑和位移;
[0014]2、防护效果好,通过缓冲架可对热力站本体的顶部进行防护,以避免其顶部受到重物冲击后造成内部设备损坏,并且通过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的相互配合可对缓冲架进行缓冲,以避免缓冲架的底部与热力站本体的顶部之间发生碰撞;
[0015]3、散热性能强,通过散热机构可及时散出热力站本体内部的热量,并有效降低其表面温度,从而避免热力站本体在长时间工作后内部设备因过热而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18]图3为图1中的B处放大图;
[0019]图4为图1中的C处放大图。
[0020]图中标号:1、底座;2、导热板;3、支撑腿;4、垫脚;5、热力站本体;6、缓冲架;7、侧板;8、防滑垫;9、导热棒;10、风仓;11、电机;12、扇叶;13、散热管;14、导风管;15、支撑杆;16、固定座;17、支架;18、导杆;19、套管;20、第一弹簧;21、活动座;22、连杆;23、缓冲杆;24、缓冲槽;25、滑槽;26、第二弹簧;27、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耦合热泵型热力站,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表面设置有一层导热板2,其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条支撑腿3,支撑腿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脚4,每个垫脚4的底部表面均设置有一层防滑垫8,防滑垫8为橡胶垫结构,其表面刻有人字形防滑纹,可增大垫脚4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以便提高底座1的稳定性,从而防
止其发生打滑和位移,导热板2的顶部设置有热力站本体5,热力站本体5内集成有供热设备,可实现集中供热,导热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根导热棒9,导热棒9呈等距设置,其底端贯穿底座1并延伸至底座1的下方,导热棒9与导热板2均为金属材质,可吸收热力站本体5内部的热量,并将其扩散至底座1的下方,热力站本体5的上方设置有缓冲架6,其两侧均设置有侧板7,侧板7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并以热力站本体5的中心轴线为对称中心呈对称设置,且侧板7上设置有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风仓10和电机11,风仓10固定连接在侧板7靠近热力站本体5的一侧侧壁上,电机11安装在侧板7远离热力站本体5的一侧侧壁上,其输出轴的轴身固定连接有若干片扇叶12,扇叶12位于风仓10内,通过驱动电机11可带动扇叶12旋转,以便进行鼓风,风仓10靠近热力站本体5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根散热管13,其底部固定连接有导风管14,导风管14的另一端管口贯穿底座1并延伸至导热棒9的一侧,通过导风管14可将扇叶12鼓出的凉风吹向导热棒9,从而可利用热传递的原理有效降低热力站本体5的内部温度,散热管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耦合热泵型热力站,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表面设置有一层导热板(2),其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条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脚(4),所述导热板(2)的顶部设置有热力站本体(5),所述热力站本体(5)的上方设置有缓冲架(6),其两侧均设置有侧板(7),所述侧板(7)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并以热力站本体(5)的中心轴线为对称中心呈对称设置,且所述侧板(7)上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缓冲架(6)与热力站本体(5)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热泵型热力站,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垫脚(4)的底部表面均设置有一层防滑垫(8),所述防滑垫(8)为橡胶垫结构,其表面刻有人字形防滑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热泵型热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根导热棒(9),所述导热棒(9)呈等距设置,其底端贯穿底座(1)并延伸至底座(1)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热泵型热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风仓(10)和电机(11),所述风仓(10)固定连接在侧板(7)靠近热力站本体(5)的一侧侧壁上,所述电机(11)安装在侧板(7)远离热力站本体(5)的一侧侧壁上,其输出轴的轴身固定连接有若干片扇叶(12),所述扇叶(12)位于风仓(10)内,所述风仓(10)靠近热力站本体(5)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根散热管(13),其底部固定连接有导风管(14),所述导风管(14)的另一端管口贯穿底座(1)并延伸至导热棒(9)的一侧,所述散热管(13)呈等距设置,其末端管口为喇叭形并延伸至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景张雅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环国投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