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净水机的集成水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43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净水机的集成水路板,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水路板本体,所述水路板本体包括第一板面及与第一板面相背离的第二板面,所述水路板本体上具有抽芯成型的前置净水水路和膜净化水路,所述前置净水水路包括前置进水直流道和前置出水直流道,所述前置进水直流道的一端与开设在第一板面上的原水进口连通,另一端与开设在第二板面上的前置滤芯进水口连通,所述前置进水直流道的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消音缓冲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自来水进水时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体验感。提升用户体验感。提升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集成水路板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净水机的集成水路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反渗透净水机一般包括集成水路板、前置滤芯及膜滤芯,集成水路板上设有前置净水水路和膜净水水路,其中,前置净水水路的前置进水流道与集成水路板上的原水进口连通,另一端与前置滤芯的进水口连通,使得自来水从原水进口流入前置滤芯内部,并依次在前置滤芯和膜滤芯中进行过滤净化,得到可以健康饮用的纯水。然而,当自来水水压存在不足及不稳定性时,自来水在进水过程中会形成脉动的水流冲击进水流道的壁面,产生较大的振动而引起噪声,尤其是在安静的环境或夜间使用时,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净水机的集成水路板,能够有效降低自来水进水时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体验感。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用于净水机的集成水路板,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水路板本体,所述水路板本体包括第一板面及与第一板面相背离的第二板面,所述水路板本体上具有抽芯成型的前置净水水路和膜净化水路,所述前置净水水路包括前置进水直流道和前置出水直流道,所述前置进水直流道的一端与开设在第一板面上的原水进口连通,另一端与开设在第二板面上的前置滤芯进水口连通,所述前置进水直流道的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消音缓冲腔。
[0006]进一步地,所述消音缓冲腔位于第一板面一侧或第二板面一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消音缓冲腔为两个,两个所述消音缓冲腔分别位于第一板面一侧和第二板面一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面一侧的消音缓冲腔的高度大于或小于第二面板一侧的消音缓冲腔的高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前置进水直流道位于第二面板一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前置出水直流道位于第一板面一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前置出水直流道的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消音缓冲腔。
[0012]进一步地,所述膜净化水路包括膜进水流道、膜纯水流道和膜废水流道;所述膜进水流道的一端与增压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开设在第二板面上的膜滤芯进水口连通;所述膜纯水流道的一端与开设在第二板面上的膜滤芯纯水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开设在第一板面上的纯水出口连通;所述膜废水流道的进水端与开设在第二板面上的膜滤芯废水出口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面朝向第一板面凹陷形成凹腔,所述凹腔的底面上抽芯成型有前置进水直流道。
[0014]进一步地,所述凹腔内设有多个筋条,多个所述筋条交错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申请通过前置进水直流道的一端与开设在第一板面上的原水进口连通,另一端与开设在第二板面上的前置滤芯进水口连通,所述前置进水直流道的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消音缓冲腔,使得自来水产生脉动的水流在前置进水流道中流经消音缓冲腔时,部分水流会进入消音缓冲腔内再流出,从而使得水流速度降低并逐渐形成稳定的水流,减少脉动的水流冲击壁面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同时脉动的水流冲击过前置进水流道内壁面的振动噪音在消音缓冲腔内形成来回反射或衍射而逐渐抵消,从而减少振动噪音向外传递。此外,前置进水直流道的一端与开设在第一板面上的原水进口连通,另一端与开设在第二板面上的前置滤芯进水口连通,避免了原水进口与前置滤芯的进水口直式连通,大大减弱脉动的水流对前置滤芯的冲击,提升前置滤芯的使用寿命。
[0017]2.所述消音缓冲腔为两个,两个所述消音缓冲腔分别位于第一板面一侧和第二板面一侧,与设于单一方向的消音缓冲腔相比,设于不同方向的消音缓冲腔使得前置进水流道具有多端弯折流道的效果,且不增加前置进水流道的长度,能够有效地降低脉动水流过大的水压,从而使得水流速度降低并逐渐形成稳定的水流,减少脉动的水流冲击壁面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减少脉动的水流冲击壁面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0018]3.所述第一板面一侧的消音缓冲腔的高度大于或小于第二面板一侧的消音缓冲腔的高度,使得脉动的水流在经过两个不同高度的消音缓冲腔,能够产生不同频率范围的声波,可相互叠加而产生抵消,进一步减少噪音向外传递,提高降噪效果。
[0019]4.所述前置进水直流道位于第二面板一侧,使得前置进水流道与原水进口位于水路板本体两侧,以减少水路板本体的高度,即减少水路板本体的厚度,有利于实现集成水路板的轻薄化且体积小。
[0020]5.所述前置出水直流道位于第一板面一侧,进一步使集成水路板结构紧凑和空间利用率高,更好地实现集成水路板的轻薄化且体积小。
[0021]6.所述第二板面朝向第一板面凹陷形成凹腔,使得水路板本体整体厚度减小,同时,通过所述凹腔的底面上抽芯成型有前置进水直流道,不仅使得集成水路板结构紧凑和空间利用率高,以实现集成水路板的轻薄化且体积小,进而实现净水机的小型化和降本;而且将前置进水直流道设于凹腔与滤芯之间,前置进水直流道内脉动的水流冲击壁面产生的噪音传递至在凹腔与滤芯之间形成的间隙中,使得声波能量在该间隙中被反射和折射而逐渐被消耗,从而降低噪音。
[0022]7.所述凹腔内设有多个筋条,多个所述筋条交错设置,能够有效地减弱脉动的水流冲击壁面而导致水路板产生的振动,从而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施例的净水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施例的集成水路板与前置滤芯及膜滤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施例的集成水路板与前置滤芯座及膜滤芯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施例的集成水路板与前置滤芯座及膜滤芯座在另一视角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实施例的水路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图5的A

A方向剖视图;
[0029]图7为图6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8为本实施例的水路板本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图8的C

C方向剖视图;
[0032]图10为本实施例的堵头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实施例的净水机的水路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
[0035]1支架;2增压泵,21水管;3前置滤芯;4膜滤芯;5前置滤芯座;6膜滤芯座;7集成水路板,71水路板本体,711第一板面,712第二板面,713凹腔,714筋条;81前置进水直流道;82前置出水直流道;84原水进口;85前置滤芯进水口;86前置滤芯出水口;87消音缓冲腔,871堵头,872密封圈;88膜进水流道;89膜纯水流道;90膜废水流道;91膜滤芯进水口;92膜滤芯纯水出口;93膜滤芯废水出口;94纯水出口;96废水阀进水口;97废水阀出水口;98废水阀;99废水出口;100进水阀进水口;101进水阀出水口;102进水阀;103TDS探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净水机的集成水路板,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水路板本体,所述水路板本体包括第一板面及与第一板面相背离的第二板面,所述水路板本体上具有抽芯成型的前置净水水路和膜净化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净水水路包括前置进水直流道和前置出水直流道,所述前置进水直流道的一端与开设在第一板面上的原水进口连通,另一端与开设在第二板面上的前置滤芯进水口连通,所述前置进水直流道的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消音缓冲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净水机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缓冲腔位于第一板面一侧或第二板面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净水机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缓冲腔为两个,两个所述消音缓冲腔分别位于第一板面一侧和第二板面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净水机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面一侧的消音缓冲腔的高度大于或小于第二面板一侧的消音缓冲腔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用于净水机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进水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刘博刘远俞思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