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风力机机舱散热除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186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散热除冰技术领域,尤其为气象站风力机机舱散热除冰装置,包括风力机机舱和风力支撑柱,风力支撑柱位于风力机机舱的顶部,风力机机舱内开设有机腔,机腔内设有风力机,机腔的内壁上且位于风力机的上方设有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的一侧设有模块一和模块二;风力支撑柱上设有气象站,气象站上设有风向标、测风仪和温湿度度传感器,且风向标和测风仪分别位于风力支撑柱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进气通槽、出气通槽、排热风扇盒和传热管之间的配合,采用了新型的加热方式,利用风力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多余热量为气象站加热除冰,同时解决了气象站的结冰和风力发电机无法快速排出大量热量的问题。发电机无法快速排出大量热量的问题。发电机无法快速排出大量热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象站风力机机舱散热除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除冰
,具体为气象站风力机机舱散热除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风力发电机气象站结冰问题的处理多采用独立热源对气象站进行解热除冰,需花费额外的能量,且除冰程度不高;而加热方式为独立热源,需定时检修,除冰效率并不理想,且风力发电机机舱内部经过长时间运行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大量的的热量无法快速的排出,导致机舱内部温度升高,加速内部设备以及线路老化,从而导致发电效率降低,鉴于此,我们提出气象站风力机机舱散热除冰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气象站风力机机舱散热除冰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气象站风力机机舱散热除冰装置,包括风力机机舱和风力支撑柱,所述风力支撑柱位于风力机机舱的顶部,所述风力机机舱内开设有机腔,所述机腔内设有风力机,所述机腔的内壁上且位于风力机的上方设有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的一侧设有模块一和模块二;所述风力支撑柱上设有气象站,所述气象站上设有风向标、测风仪和温湿度度传感器,且所述风向标和测风仪分别位于风力支撑柱的左右两侧;所述机腔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排气腔,所述排气腔通过进气通槽与机腔相连通,所述排气腔内且位于进气通槽的上方设有排热风扇盒;所述排气腔的顶部开设有出气通槽,所述出气通槽内设有呈L形的传热管,且所述传热管的顶端穿过出气通槽并延伸至外界,两个所述传热管的顶端分别正对着风向标和测风仪,所述传热管的顶端设有防尘网。
[0006]优选的,所述风力机通过螺栓与机腔的底部固定,所述控制器通过螺丝与机腔的内壁固定,所述模块一和模块二均通过螺丝与控制器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排热风扇盒通过螺栓与排气腔的内壁固定,所述传热管与出气通槽紧密粘接,所述防尘网通过螺丝与传热管固定,所述传热管的直径大于测风仪和风向标的高度。
[0008]优选的,所述模块一与测风仪、温湿度度传感器和模块二均电性连接,所述模块二与排热风扇盒电性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气象站与风力支撑柱紧密焊接,所述风向标、测风仪和温湿度度传感器均通过螺丝与气象站固定,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螺丝与机腔的内壁固定。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该气象站风力机机舱散热除冰装置通过设置的进气通槽、出气通槽、排热风扇盒和传热管之间的配合,在风力机工作产生大量的热能后,让排热风扇盒启动工作,将机腔中的大量的热能通过进气通槽吸入排气腔中,随后,排热风扇盒再将大量的热能吹入传热管
中,让传热管中的热能排到外界并吹在气象站上,使风向标和测风仪上结的冰能得到快速的融化;整体装置无须附加额外独立热源,可降低检修成本,使气象站最大化接收利用来自于机腔中的热量,让气象站能正常的工作;本技术采用新型加热方式,利用风力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多余热量为气象站加热除冰,同时解决了气象站的结冰和风力发电机无法快速排出大量热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风力机机舱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风力机机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16]风力机机舱1;机腔11;排气腔12;进气通槽13;出气通槽14;
[0017]风力支撑柱2;
[0018]风力机3;
[0019]气象站4;风向标41;测风仪42;温湿度度传感器43;
[0020]排热风扇盒5;传热管6;防尘网61;
[0021]温度传感器7;
[0022]控制器8;模块一81;模块二8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
[0026]气象站风力机机舱散热除冰装置,包括风力机机舱1和风力支撑柱2,风力支撑柱2位于风力机机舱1的顶部,风力机机舱1内开设有机腔11,机腔11内设有风力机3,机腔11的内壁上且位于风力机3的上方设有控制器8和温度传感器7,控制器8的一侧设有模块一81和模块二82;风力支撑柱2上设有气象站4,气象站4上设有风向标41、测风仪42和温湿度度传感器43,且风向标41和测风仪42分别位于风力支撑柱2的左右两侧;机腔1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排气腔12,排气腔12通过进气通槽13与机腔11相连通,排气腔12内且位于进气通槽13的上方设有排热风扇盒5;排气腔12的顶部开设有出气通槽14,出气通槽14内设有呈L形的传热管6,且传热管6的顶端穿过出气通槽14并延伸至外界,两个传热管6的顶端分别正对着风向标41和测风仪42,传热管6的顶端设有防尘网61,防尘网61能防止灰尘进入传热管6中。
[0027]具体的,风力机3通过螺栓与机腔11的底部固定,控制器8通过螺丝与机腔11的内壁固定,模块一81和模块二82均通过螺丝与控制器8固定,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使整体装置能正常的运行。
[0028]进一步的,排热风扇盒5通过螺栓与排气腔12的内壁固定,传热管6与出气通槽14紧密粘接,防尘网61通过螺丝与传热管6固定,保证结构的稳定,传热管6的直径大于测风仪42和风向标41的高度,让传热管6排出的大量的热能能吹在气象站4上的测风仪42和风向标41上,使测风仪42和风向标41上结的冰能快速融化,确保测风仪42和风向标41能正常的工作。
[0029]具体的,模块一81与测风仪42、温湿度度传感器43和模块二82均电性连接,使模块一81能发射或接收到测风仪42、温湿度度传感器43和模块二82的信号,模块二82与排热风扇盒5电性连接,使模块二82能控制排热风扇盒5是否启动工作。
[0030]进一步的,气象站4与风力支撑柱2紧密焊接,风向标41、测风仪42和温湿度度传感器43均通过螺丝与气象站4固定,温度传感器7通过螺丝与机腔11的内壁固定,确保整体装置的结构稳定,使风向标41、测风仪42、温湿度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象站风力机机舱散热除冰装置,包括风力机机舱(1)和风力支撑柱(2),所述风力支撑柱(2)位于风力机机舱(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机机舱(1)内开设有机腔(11),所述机腔(11)内设有风力机(3),所述机腔(11)的内壁上且位于风力机(3)的上方设有控制器(8)和温度传感器(7),所述控制器(8)的一侧设有模块一(81)和模块二(82);所述风力支撑柱(2)上设有气象站(4),所述气象站(4)上设有风向标(41)、测风仪(42)和温湿度度传感器(43),且所述风向标(41)和测风仪(42)分别位于风力支撑柱(2)的左右两侧;所述机腔(1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排气腔(12),所述排气腔(12)通过进气通槽(13)与机腔(11)相连通,所述排气腔(12)内且位于进气通槽(13)的上方设有排热风扇盒(5);所述排气腔(12)的顶部开设有出气通槽(14),所述出气通槽(14)内设有呈L形的传热管(6),且所述传热管(6)的顶端穿过出气通槽(14)并延伸至外界,两个所述传热管(6)的顶端分别正对着风向标(41)和测风仪(42),所述传热管(6)的顶端设有防尘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锋荣紫瑶门圣然戚艳娥韩金梅陈展毅逯阳徐本捷张立栋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电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