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片状记录媒体的插脱方法及盘片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179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盘片驱动装置,是使搭载有光拾取装置和主轴电机的摇臂机构进行摆动的装置。在上述光拾取装置的移动机构中,预先使光盘的半径方向外方侧的端部超出光盘的外周部地延长形成,在加载时,使所述光拾取装置向其延长形成的端部退避。因此,能可靠地使比所述主轴电机厚、并左右装置整体厚度的光拾取装置避免与光盘接触,能使其摆动移动量缩小而实现薄型化。其结果,能以低的成本实现光盘的前加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于用作进行光盘等的盘片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再生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等的盘片驱动装置的机构,并涉及在该盘片驱动装置中的记录媒体的插脱方法,尤其涉及从插入口将所述记录媒体向其面方向进行插脱(加载/卸载)的、所谓前加载方式的插脱方法。
技术介绍
图10是表示所述前加载方式的典型的以往技术的盘片驱动装置1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1(a)~(c)是对该盘片驱动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用的纵剖视图。该盘片驱动装置1,大致构成为具有在装置的外部与内部之间对光盘2进行搬送的盘片搬送机构3;后述的摇臂机构4;夹持机构5。所述光盘2是例如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及CD(小型盘片)等。图10和图11(a)表示将光盘2在装置内可转动(可记录再生)地进行保持的状态。所述光盘2,被载放在转台6上,利用该转台6与夹持机构5的协动动作被夹持在预定的记录再生位置上,且通过主轴电机7使所述转台6进行旋转驱动,且导向机构8使光拾取装置9与所述光盘2的记录面接近、并向大致半径方向移动而能依次地进行所述记录面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生。所述夹持机构5,具有夹子5a和挡板5b。所述夹子5a,构成为具有用磁性吸附等在与所述转台6之间对所述光盘2进行夹持的夹持部5c、与所述夹持部5c相连的小直径的连接部5d、与所述连接部5d相连的大直径的凸缘部5e。另一方面,在所述挡板5b上形成有游插所述连接部5d的孔5f。因此,如后述那样,根据光盘2和转台6的高度位置,在转台6上将所述光盘2可转动地进行夹持,又,为了进行加载/卸载动作而能松开。所述盘片搬送机构3,在这些图10和图11(a)~图11(c)中,仅表示托盘,但如后述那样,从图11(a)所示的记录再生位置将所述光盘2如图11(b)和图11(c)所示、将所述光盘2载放在所述托盘上,在与装置本体10的插入口11之间,将所述光盘2向水平方向移动地进行搬送。又,所述摇臂机构4,构成为具有所述转台6和对其进行旋转驱动的主轴电机7;导向机构8;搭载在所述导向机构8上、被移动驱动的光拾取装置9;搭载它们的框架12;对所述框架12进行摆动移动驱动的未图示的驱动源。所述框架12,其基端部向所述光盘2的外径的外方延伸,被与所述光盘2平行并与光盘2的插排方向13正交的轴12a摆动移动自如地支承着,从该基端部侧设有导向机构8和光拾取装置9,在游端部上搭载着对所述转台6进行支承的主轴电机7。因此,利用所述未图示的驱动源使该框架12上升时,成为图11(a)所示的记录再生状态,转台6将载放在所述托盘上的光盘2和夹子5a抬起,在与夹子5a的夹持部5c之间对光盘2进行夹持,并作成可旋转的状态。与此相反,在所述加载/卸载时,所述框架12,如图11(b)所示,向箭头符号15方向下降,转台6从在所述托盘上所形成的台孔14脱出,由此,光盘2被载放在所述托盘上,又,夹子5a,利用凸缘部5e对该下降进行限制,从光盘2离开。这样,光盘2就能向所述插排方向13移动。图12和图13分别是所述摇臂机构4的俯视图和仰视图。所述导向机构8,构成为具有搭载光拾取装置9的导轨8a和导向丝杠8b;与所述导向丝杠8b呈一体的步进电机8c。所述光拾取装置9,被架设在成对的所述导轨8a和导向丝杠8b之间。与所述导轨8a对应的移动片9a,能在所述导轨8a上进行滑动,与所述导向丝杠8b对应的移动片9b,通过用所述步进电机8c使所述导向丝杠8b进行旋转驱动,在所述导向丝杠8b的轴线方向发生驱动力。在所述移动片9a、9b之间,支承有搭载着光学系统和受发光元件等的拾取装置本体9c。用所述图11(a)~图11(c)对上述结构的盘片驱动装置1的盘片排出动作进行说明。在需要将光盘2向装置10外排出的场合,主轴电机7,立即开始使其旋转停止的动作,并且,光拾取装置9也停止信号的读取或写入动作。然后,光拾取装置9,利用摇臂机构4的步进电机8c,向光盘2的旋转中心方向(光盘2的半径方向内方侧、所述摇臂机构4的游端部侧)移动驱动,如图11(a)所示,在步进电机7的附近的移动终端位置进行待机。接着,摇臂机构4向箭头符号15方向开始下降,转台6和光盘2也下降。这时,夹子5a,利用夹持部5c的向转台6的吸附力与光盘2和主轴电机7呈一体地开始下降。当所述夹子5a的下降量达到所述连接部5d的长度时,由于该夹子5a的下降被凸缘部5e和挡板5b限制,故该夹子5a结束夹持动作,将光盘2松开。被松开的光盘2还继续下降,但是,如图11(b)所示,被盘片搬送机构3的托盘接受,保持成大致水平的状态。主轴电机7进一步下降,并停止在不妨碍后述的盘片搬送机构3的动作的位置。该位置,也是在所述托盘内所保持的光盘2、在盘片搬送动作中不与光拾取装置9接触的位置。盘片搬送机构3的托盘,在载放光盘2的状态下利用未图示的搬送机构驱动部,如图11(c)所示,被向排出方向13a搬送。按与上述的动作大致相反的顺序,光盘2被从装置的外部向箭头符号13b的方向搬入。这样,对于实现所述前加载,通过将摇臂机构4以轴12a作为摆动支点进行摆动并通过从光盘2的搬送路径进行退避,与升降机构等相比,能低成本地避免所述光拾取装置9与光盘2的接触。这里,作为另一以往技术,例如,有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6-44633号公报(公开日期1994年2月18日)”。但是,该以往技术,在将偏磁线圈单元与写入用光学头组合地使用的、所谓磁性辅助光盘装置中,是涉及偏磁单元的退避的结构。所述偏磁单元,以与盘片面大致接触状态下使用的情况多,其动作轨迹,基本上是平行移动。因此,关于利用本专利技术那样的光学头的摆动变位引起的退避,没有任何记载。尤其,所述DVD及CD那样的光媒体,仅用非接触的光学头(所述光拾取装置9),就能进行记录再生,故通过仅使光学头退避,能避免与盘片接触,并能实现装置整体的薄型化。在上述那样的以往技术中,在光拾取装置9移动至摇臂机构4的步进电机7的安装位置附近(光盘2的半径方向内方侧的移动终端位置)后,需要将光盘2排出。这是由于在排出和所插入的光盘2倾斜的场合、光拾取装置9位于与搭载该光盘2的转台6接近的位置、更能使接触的可能性降低的缘故。因此,所述光拾取装置9离摇臂机构4的摆动中心即轴12a最远。并且,使下降动作结束后的光拾取装置9与光盘2的距离最大化,在排出时和插入时,能可靠地避免两者的接触。但是,上述的盘片驱动装置1,为了可靠地避免光拾取装置9与光盘2的接触,当要增大下降时的它们的间隔时,如上所述,需要预先使光拾取装置9向成为摆动的游端部侧的转台6侧移动,如果这样,光拾取装置9的摆动移动量当然就成为最大。可是,一般,光拾取装置9的厚度比所述转台6和使其旋转驱动的主轴电机7的组合厚,该光拾取装置9位于所述主轴电机7的光盘2的半径方向外方侧,因此,尽管是设在摆动支点侧,但装置整体的厚度H1,受到该光拾取装置9的厚度的制约。这里,为了使所述厚度H1减薄,也可以考虑预先使用薄型的光拾取装置,但是,一般,价格较贵,在驱动装置整体的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本来就是很贵的零件,因此一般不予采用。另一方面,至今,以平面型的大型监视器为中心、使DVD、CD、放大器、喇叭、HDD、调谐器等其他的周边设备复合一体化的薄型壁挂型商品成为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盘片状记录媒体的插脱方法,在盘片状记录媒体进行插脱时,通过光拾取装置从该记录媒体的载放面下沉,而避免该记录媒体与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接触,并向其面方向插脱该记录媒体,搭载有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机构组件,在转台侧具有游端部,在所述记录媒体的排出方向的上游侧具有基端部,在所述记录媒体的插脱时,所述机构组件将所述基端部作为摆动支点,并通过所述游端部侧向记录媒体的厚度方向离开移动,实现所述的下沉,其特征在于,为了实现记录/再生,将所述光拾取装置向所述记录媒体的大致半径方向导向的导向机构,使所述光拾取装置的轨迹与所述记录媒体的插排方向平行地形成在所述机构组件上,且其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外方侧的端部超出所述记录媒体的外周部而延长形成,在所述插脱时,使光拾取装置退避到该延长形成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7-17 2003-1986211.一种盘片状记录媒体的插脱方法,在盘片状记录媒体进行插脱时,通过光拾取装置从该记录媒体的载放面下沉,而避免该记录媒体与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接触,并向其面方向插脱该记录媒体,搭载有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机构组件,在转台侧具有游端部,在所述记录媒体的排出方向的上游侧具有基端部,在所述记录媒体的插脱时,所述机构组件将所述基端部作为摆动支点,并通过所述游端部侧向记录媒体的厚度方向离开移动,实现所述的下沉,其特征在于,为了实现记录/再生,将所述光拾取装置向所述记录媒体的大致半径方向导向的导向机构,使所述光拾取装置的轨迹与所述记录媒体的插排方向平行地形成在所述机构组件上,且其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外方侧的端部超出所述记录媒体的外周部而延长形成,在所述插脱时,使光拾取装置退避到该延长形成的端部。2.一种盘片状记录媒体的插脱方法,在盘片状记录媒体进行插脱时,通过光拾取装置从离该记录媒体的载放面下沉,而避免该记录媒体与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接触,并向其面方向插脱该记录媒体,搭载有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机构组件,在转台侧具有游端部,在所述记录媒体载放在记录/再生位置的状态下,在从与该记录媒体的排出方向正交的直径线至所述排出方向的上游侧具有基端部,在所述记录媒体的插脱时,所述机构组件将所述基端部作为摆动支点,并通过所述游端部侧向记录媒体的厚度方向离开移动,实现所述的下沉,其特征在于,为了实现记录/再生,将所述光拾取装置向所述记录媒体的大致半径方向导向的导向机构,使所述光拾取装置的轨迹在从所述直径线至所述排出方向的上游侧的范围以内形成于机构组件上,且其半径方向外方侧的端部超出所述记录媒体的外周部而延长形成,在所述插脱时,使光拾取装置退避到该延长形成的端部。3.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在盘片状记录媒体进行插脱时,通过光拾取装置从该记录媒体的载放面下沉,而避免该记录媒体与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接触,并向其面方向插脱该记录媒体,搭载有所述光拾取装置的机构组件,在转台侧具有游端部,在所述记录媒体的排出方向的上游侧具有基端部,在所述记录媒体的插脱时,所述机构组件将所述基端部作为摆动支点,并通过所述游端部侧向记录媒体的厚度方向离开移动,实现所述的下沉,其特征在于,为了实现记录/再生,将所述光拾取装置向所述记录媒体的大致半径方向导向的导向机构,使所述光拾取装置的轨迹与所述记录媒体的插排方向平行地形成在所述机构组件上,且其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外方侧的端部超出所述记录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梶田信幸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