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140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包括升压部分和输出部分;所述升压部分包括脉冲发生器、N型场效应管Q7、二极管D6、电感L1和电容C1;所述输出部分包括带有寄生二极管的N型场效应管Q1、Q2、Q3、Q4以及NPN型三极管Q5、Q6;通过上述期间及其连接结构,能够克服传统驱动电路中的器件体积和噪音大,继电器有触点粘连的现象,工作不可靠等缺点,有效改善电路性能,使电机在启动和停止的时候感受不到顿挫感,平滑的启动和停止,给人带来更舒适的使用体验,适用于一切需要直流电的电机正反转应用领域,如现如今的牙科综合治疗椅、智能机器人和飞行器、电动按摩椅等人工智能控制。电动按摩椅等人工智能控制。电动按摩椅等人工智能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智能化时代,直流电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以实现装置的运转驱动。传统的直流电机驱动方案是利用机械开关、继电器和接触器实现的,显然,这些器件的体积和噪音较大,而且继电器有触点粘连的现象、工作不可靠等缺点。此外,在驱动电路中用于控制的开关管多是采用P 沟道的功率场效应管,我们知道P沟道管存在内阻力大、功率消耗大、成本高等缺点,影响着驱动性能与效率,因此,急需对传统的直流电路驱动方案进行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实现降低噪音、减少电路功耗与成本的效果。
[0004]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包括升压部分和输出部分;
[0005]所述升压部分包括脉冲发生器、N型场效应管Q7、二极管D6、电感L1和电容C1,所述N型场效应管Q7的漏极经所述电感L1连接VCC端,其源极接地,其栅极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至所述N型场效应管Q7的漏极,其阴极连接电容C1作为升压部分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1接地;
[0006]所述输出部分包括带有寄生二极管的N型场效应管 Q1、Q2、Q3、Q4以及NPN型三极管Q5、Q6,其中:由所述 N型场效应管Q1、Q2和NPN型三极管Q5构成反向输出单元,所述N型场效应管Q1与Q2相串联,N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至VCC端,其源极与N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 N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至升压部分的输出端,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N 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共同连接至负相信号输入端,所述N 型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由所述N型场效应管Q3、Q4和NPN型三极管Q6构成正向输出单元,所述N型场效应管Q3与Q4相串联,N型场效应管 Q3的漏极连接至VCC端,其源极与N型场效应管Q4的漏极连接,N型场效应管Q4的源极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6 的集电极连接至升压部分的输出端,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N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共同连接至负相信号输入端,所述N型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
[0007]所述N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作为与电机连接的负相输出端,所述N型场效应管Q3的源极作为与电机连接的正相输出端,正相信号输入端与负相信号输入端的信号分别产生于上位的控制电路。
[0008]所述升压部分还包括用于基准电压取样的电阻R5和 R6,所述电阻R5和R6串联连接于升压部分的输出端与地端之间,且二者的连结点反馈连接至脉冲发生器。
[0009]所述升压部分还包括用于功率控制检测的电阻R7和 RS,所述电阻RS连接N型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地端之间,所述电阻R7用于将电阻RS的电压反馈至脉冲发生器。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包括升压部分和输出部分;所述升压部分包括脉冲发生器、 N型场效应管Q7、二极管D6、电感L1和电容C1;所述输出部分包括带有寄生二极管的N型场效应管Q1、Q2、Q3、 Q4以及NPN型三极管Q5、Q6;通过上述期间及其连接结构,能够克服传统驱动电路中的器件体积和噪音大,继电器有触点粘连的现象,工作不可靠等缺点,有效改善电路性能,使电机在启动和停止的时候感受不到顿挫感,平滑的启动和停止,给人带来更舒适的使用体验,适用于一切需要直流电的电机正反转应用领域,如现如今的牙科综合治疗椅、智能机器人和飞行器、电动按摩椅等人工智能控制。
附图说明
[001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2]图1为一种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的原理图;
[0013]图2为一种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的部分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参照图1

2,一种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包括升压部分和输出部分;
[0019]所述升压部分包括脉冲发生器和由N型场效应管Q7、二极管D6、电感L1、电容C1和电阻R5、R6、R7、RS组成的功率控制电路,所述N型场效应管Q7的漏极经所述电感 L1连接VCC端,其源极接地,其栅极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至所述N型场效应管Q7的漏极,其阴极连接电容C1作为升压部分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电阻R5和R6用于基准电压取样,该二者串联连接于升压部分的输出端与地端之间,且二者的连结点反馈连接至脉冲发生器;所述电阻R7和RS 用于功率控制检测,所述电阻RS连接
N型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地端之间,所述电阻R7用于将电阻RS的电压反馈至脉冲发生器;
[0020]所述输出部分包括带有寄生二极管的N型场效应管 Q1、Q2、Q3、Q4,以及NPN型三极管Q5、Q6,其中:由所述N型场效应管Q1、Q2和NPN型三极管Q5构成反向输出单元,所述N型场效应管Q1与Q2相串联,N型场效应管 Q1的漏极连接至VCC端,其源极与N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N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5 的集电极连接至升压部分的输出端,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N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共同连接至负相信号输入端,所述N型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由所述N型场效应管Q3、Q4和NPN型三极管Q6构成正向输出单元,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压部分和输出部分;所述升压部分包括脉冲发生器、N型场效应管Q7、二极管D6、电感L1和电容C1,所述N型场效应管Q7的漏极经所述电感L1连接VCC端,其源极接地,其栅极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至所述N型场效应管Q7的漏极,其阴极连接电容C1作为升压部分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输出部分包括带有寄生二极管的N型场效应管Q1、Q2、Q3、Q4以及NPN型三极管Q5、Q6,其中:由所述N型场效应管Q1、Q2和NPN型三极管Q5构成反向输出单元,所述N型场效应管Q1与Q2相串联,N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至VCC端,其源极与N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N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至升压部分的输出端,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N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共同连接至负相信号输入端,所述N型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由所述N型场效应管Q3、Q4和NPN型三极管Q6构成正向输出单元,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睿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