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1166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先浇筑形成的下段墙体、分别设置在下段墙体两侧的脚手架以及设置在下段墙体上部的模板,两道所述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浇筑上段墙体的腔体,所述模板下端向下延伸一段长度至下段墙体上,两道所述模板之间通过对拉螺杆拉结,所述模板下端与下段墙体之间通过对拉螺杆连接;所述脚手架上端高于上段墙体顶部,且通过连接杆将两脚手架连接一体;所述模板与脚手架之间连接有钢管,所述钢管一端连接在脚手架上,另一端连接在对拉螺杆上,所述下段墙体上的对拉螺杆与脚手架通过钢丝绳拉结。本申请适用于超高墙体施工,具有稳固性好、安全性高以及工艺简单的优点。安全性高以及工艺简单的优点。安全性高以及工艺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

技术介绍

[0002]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者结构墙,在房屋或者建筑物中主要承担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其中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最为常用。
[0003]目前,剪力墙施工时通常在两侧支设模板形成浇筑剪力墙的腔体,然后利用对拉螺杆以及斜撑等结构将两模板固定和支撑,向腔体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剪力墙。
[0004]然而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各种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越来越多,如今各种高大空间的建筑,许多都采用超高的剪力墙围成。在剪力墙的高度过高时,其支撑困难,占用空间大,模板的稳固性不足,容易发生涨模、脱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适用于超高墙体施工,具有稳固性好、安全性高以及工艺简单的优点。
[0006]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超高剪力墙施工时,其支撑困难,模板的稳固性不足。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先浇筑形成的下段墙体、分别设置在下段墙体两侧的脚手架以及设置在下段墙体上部的模板,两道所述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浇筑上段墙体的腔体,所述模板下端向下延伸一段长度至下段墙体上,两道所述模板之间通过对拉螺杆拉结,所述模板下端与下段墙体之间通过对拉螺杆连接;所述脚手架上端高于上段墙体顶部,且通过连接杆将两脚手架连接一体;所述模板与脚手架之间连接有钢管,所述钢管一端连接在脚手架上,另一端连接在对拉螺杆上,所述下段墙体上的对拉螺杆与脚手架通过钢丝绳拉结。
[0009]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进一步的,所述脚手架包括两排相互平行设置的立杆,两排所述立杆之间通过多道横杆连接,每排所述立杆通过多道水平杆连接。
[0010]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进一步的,所述横杆上铺设有走道板,所述走道板靠近脚手架外侧的一端设有挡脚板。
[0011]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进一步的,所述脚手架远离模板的一侧设有安全网。
[0012]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进一步的,所述模板外设有多道竖向设置的次楞,所述次楞外设有多道水平设置的主楞,所述主楞成对设置,所述对拉螺杆穿过模板并位于每对主楞之间,所述对拉螺杆上套设有从内到外依次设
置的山字扣和螺母,所述山字扣抵接在主楞上。
[0013]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进一步的,所述对拉螺杆上于腔体内固定套设有止水片。
[0014]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进一步的,所述立杆靠近模板的一侧设有水平设置的连杆,所述钢管一端与连杆连接,另一端与对拉螺栓连接。
[0015]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进一步的,所述钢管和钢丝绳沿着水平方向交替设置且两者间隔一定距离。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申请通过超高侧墙分段进行浇筑,利用连接杆将两个脚手架连接为一体,并将脚手架与已浇筑完成的下段墙体拉结,保证脚手架的稳固性,从而使脚手架能够作为钢管的支撑体,在脚手架和模板之间增设钢管,增加模板的稳定性,避免模板的稳固性不足,容易发生涨模、脱落等问题。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突出模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模板安装的俯视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下段墙体;2、脚手架;3、模板;4、对拉螺杆;5、止水片;6、次楞;7、主楞;8、山字扣;9、螺母;10、连接杆;11、钢管;12、钢丝绳;13、立杆;14、水平杆;15、横杆;16、走道板;17、挡脚板;18、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结合图1

图3,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包括下段墙体1、分别设置在下段墙体1两侧的脚手架2以及设置在下段墙体1上部的模板3。
[0025]下段墙体1是将超高侧墙上下分段浇筑的先浇筑部分,其采用常规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浇筑方式进行施工。
[0026]模板3采用15mm厚木模板3,模板3为两道,分别设置在下段墙体1的两侧,两道模板3之间形成用于浇筑上段墙体的腔体;模板3的下端向下延伸300mm至下段墙体1上,能够防止出现上、下段墙体1出现错台、漏浆等质量问题。
[0027]两道模板3之间通过对拉螺杆4,模板3的下端与下段墙体1之间也通过对拉螺杆4连接。对拉螺杆4采用三段式对拉螺栓,对拉螺杆4的竖向间距为500mm,水平间距为500mm。为了保证侧墙的防渗要求,在对拉螺杆4的中间位置均设止水片5,止水片5为120*120mm的钢板,厚度3

4mm,止水片5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孔洞,套设在对拉螺杆4上并与对拉螺杆4双面焊接牢固。
[0028]模板3外分布有多道竖向设置的次楞6,次楞6为50*50mm的方通,且次楞6沿着侧墙
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次楞6外设有多道水平设置的主楞7,主楞7采用Φ48
×
3.0mm双钢管11,且主楞7沿着侧墙的高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对拉螺杆4穿过模板3并位于每对主楞7之间,对拉螺杆4上套设有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山字扣8和螺母9,山字扣8抵接在一对主楞7上,通过旋紧螺母9压紧。进一步的,在每道模板3的两块模板3拼缝处设置尺寸大于次楞6的木方,木方尺寸100*50mm。
[0029]脚手架2上端高于上段墙体的顶部,并通过连接杆10将两个脚手架2上端连接为一体。模板3与脚手架2之间连接有钢管11,钢管11一端连接在脚手架2上,另一端套在对拉螺杆4端部,钢管11采用脚手架2的两步三跨或者两步两跨的方式进行分布,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高度,选择合适的间距进行分布。下段墙体1上的对拉螺杆4与脚手架2通过钢丝绳12拉结,钢丝绳12按照一定间距进行分布,钢丝绳12一端拉结在对拉螺杆4上,另一端倾斜向上拉结在脚手架2上。钢管11和钢丝绳12沿着水平方向交替设置且两者间隔一定距离。
[0030]脚手架2包括两排相互平行设置的立杆13,每排立杆13为竖向间隔设置的多根立杆13。每排相邻的立杆13之间通过水平杆14连接,水平杆14与立杆13通过扣件连接,水平杆14沿着立杆1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道。两排立杆13之间通过横杆15连接,横杆15位于水平杆14顶面,且横杆15沿着立杆13的长度方向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先浇筑形成的下段墙体(1)、分别设置在下段墙体(1)两侧的脚手架(2)以及设置在下段墙体(1)上部的模板(3),两道所述模板(3)之间形成用于浇筑上段墙体的腔体,所述模板(3)下端向下延伸一段长度至下段墙体(1)上,两道所述模板(3)之间通过对拉螺杆(4)拉结,所述模板(3)下端与下段墙体(1)之间通过对拉螺杆(4)连接;所述脚手架(2)上端高于上段墙体顶部,且通过连接杆(10)将两脚手架(2)连接一体;所述模板(3)与脚手架(2)之间连接有钢管(11),所述钢管(11)一端连接在脚手架(2)上,另一端连接在对拉螺杆(4)上,所述下段墙体(1)上的对拉螺杆(4)与脚手架(2)通过钢丝绳(12)拉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2)包括两排相互平行设置的立杆(13),两排所述立杆(13)之间通过多道横杆(15)连接,每排所述立杆(13)通过多道水平杆(1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池全现浇混凝土侧墙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5)上铺设有走道板(16),所述走道板(16)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根深李跃卢志杰黄永鹏谭超蒋成辉王鹏钊张霖肖杨马丽邓莉兰杨肖张槐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