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花远志育苗扦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0549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林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花远志育苗扦插装置,包括插筒组件、活动铲组件和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插筒组件在下端带有第一铲尖的圆形空心筒体的两侧设有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所述的活动铲组件包括半圆形的弧形板和固接在其下端的带有第二铲尖的铲体,活动铲组件铰接在插筒组件上且用带有铰接头的刚性连杆与活动手柄铰连接。利用活动手柄下压使第二铲尖与第一铲尖贴合,筒体下端封堵形成尖铲即可在土壤上建坑;插穗置于筒体内,利用活动手柄上拉使第二铲尖张开即可将插穗落入坑内,本装置提起后土壤回落即可培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快速建坑、置放插穗、培土护直,使扦插更方便并提高育苗成活率。扦插更方便并提高育苗成活率。扦插更方便并提高育苗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花远志育苗扦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林业
,具体涉及一种黄花远志育苗扦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黄花远志是一种集药用和绿化观赏为一体的珍稀、名贵植物,黄花远志的种苗繁殖主要有种子实生繁殖、扦插育苗和组织培养。目前野生黄花远志的繁殖方式大多是从野生母树植株上剪截插穗进行扦插育苗。扦插时需要将基质土壤刨坑并用手或夹子将插穗枝条插在土壤中再培土护直,由于插穗枝条为带腋芽的幼茎,扦插前需要药物消毒,目前的扦插方式极易损伤插穗且易二次染菌,使扦插后的育苗成活率低,且扦插不方便。如何设计一种扦插装置,能快速建坑、置放插穗、培土护直,使扦插更方便并提高育苗成活率,是目前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黄花远志育苗扦插装置包括插筒组件、活动铲组件和连杆。本技术所述的插筒组件在下端带有第一铲尖的圆形空心筒体的两侧设有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所述的活动铲组件包括半圆形的弧形板和固接在其下端的带有第二铲尖的铲体,活动铲组件铰接在插筒组件上且用带有铰接头的刚性连杆与活动手柄铰连接。利用活动手柄下压使第二铲尖与第一铲尖贴合,筒体下端封堵形成尖铲即可在土壤上建坑;插穗置于筒体内,利用活动手柄上拉使第二铲尖张开即可将插穗落入坑内,本装置提起后土壤回落即可培土。本技术将活动铲组件与插筒组件铰接并通过活动手柄操控第二铲尖闭合和张开,即可快速建坑、置放插穗、培土护直,使扦插更方便并提高育苗成活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黄花远志育苗扦插装置,包括连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筒组件和活动铲组件,所述的插筒组件为在下端带有尖头的圆形空心筒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的空管构件,所述的活动铲组件包括半圆形的弧形板和固接在弧形板下端的带有尖头的铲体,所述的活动铲组件铰接在插筒组件的筒体上且用带有铰接头的刚性连杆与活动手柄铰连接。
[0006]所述的插筒组件的筒体为圆形空管,其内径大于待扦插的插穗枝条的最大外径,筒体的下部切除一半管壁后形成切缺,筒体的下端为“V”形尖头的第一铲尖,第一铲尖的铲面为与筒体的管内壁一致的圆弧面。
[0007]所述的插筒组件还包括第一铰支座、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的活动手柄由第一铰链铰接在筒体上部外壁的一侧,且活动手柄与筒体的切缺在同一侧,所述的第一铰支座固接在活动手柄的中部下方用于与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的第二铰链固接在筒体的切缺与筒体外壁的交接处用于与活动铲组件铰接,所述的第一铰支座、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的铰轴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的固定手柄固接在筒体上部外壁的另一侧。
[0008]所述的活动铲组件的弧形板为半圆形弧板,弧形板的内弧半径与插筒组件的筒体的内圆半径相同。
[0009]所述的铲体为半圆形弧板,其下端为“V”形尖头的第二铲尖,铲体的外圆弧面的半径小于筒体的内圆半径,铲体的圆弧面的开口方向与筒体的第一铲尖的圆弧面的开口方向相同,第一铲尖的内弧面可将第二铲尖的外弧面包覆在其中。
[0010]所述的铲体倾斜地固接在弧形板的下端且铲体的弧面开口方向与弧形板的弧面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的活动铲组件的弧形板由第二铰链铰接在插筒组件的筒体上,活动铲组件的弧形板的弧面开口方向与筒体的切缺处的弧面开口方向相对,弧形板可与筒体的切缺处未切除的一半管壁合围成一个完整的圆管且此时第二铲尖的最下端与第一铲尖的最下端贴合并平齐。
[0011]所述的活动铲组件还包括第二铰支座,所述的第二铰支座固接在弧形板中部的外壁上用于与连杆的下端铰接,第二铰支座的铰轴中心线与第一铰支座的铰轴中心线平行。
[0012]所述的筒体、弧形板和铲体由碳钢或不锈钢制备,优选不锈钢。
[0013]所述的连杆的杆体为刚性的圆杆或方杆,且两端均带有铰接头。
[0014]由以上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黄花远志育苗扦插装置的优点在于:一是插筒组件和活动铲组件的下端分别带有固定的第一铲尖和活动的第二铲尖,利用活动手柄下压使第二铲尖与第一铲尖贴合,筒体下端封堵形成尖铲即可在土壤中下压建坑,操作很方便,且所建立的坑洞大小一致和适中使插穗枝条能保持直立;二是可将插穗置于插筒组件的筒体内,刚性筒体可保护带腋芽和消毒过的幼茎插穗,利用活动手柄上拉使第二铲尖张开即可将插穗落入坑内,使插穗枝条不被损伤和二次染菌;三是插筒组件和活动铲组件提起后土壤回落即可培土。本技术将活动铲组件与插筒组件铰接并通过活动手柄操控第二铲尖闭合和张开,即可快速建坑、置放插穗、培土护直,使扦插更方便并提高育苗成活率。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黄花远志育苗扦插装置的总体示意图
[0016]图2为A向示意图
[0017]图3为B

B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插筒组件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C向示意图
[0020]图6为活动铲组件放大示意图
[0021]图7为D向示意图
[0022]图8为E

E放大示意图
[0023]图9为活动铲组件张开状态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插筒组件;11固定手柄;12活动手柄;13第一铰支座;14第一铰链;15筒体;151切缺;152第一铲尖;16第二铰链;2活动铲组件;21第二铰支座;22弧形板;23铲体;231第二铲尖;3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7]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黄花远志育苗扦插装置,包括插筒组件1、活动铲组件2和连杆3。所述的插筒组件1包括固定手柄11、活动手柄12、第一铰支座13、第一铰链14、筒体15和第二铰链16,所述的筒体15为圆形空管,其内径大于待扦插的插穗枝条的最大外径,筒体15的下部切除一半管壁后形成切缺151,筒体15的下端为“V”形尖头的第一铲尖152,第一铲尖152的铲面为与筒体15的管内壁一致的圆弧面;所述的活动手柄12由第一铰链14铰接在筒体15上部外壁的一侧,且活动手柄12与筒体15的切缺151在同一侧,所述的第一铰支座13固接在活动手柄12的中部下方用于与连杆3的上端铰接,所述的第二铰链16固接在筒体15的切缺151与筒体15外壁的交接处用于与活动铲组件2铰接,所述的第一铰支座13、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的铰轴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的固定手柄11固接在筒体15上部外壁的另一侧。所述的活动铲组件2包括第二铰支座21、弧形板22和铲体23,所述的弧形板22为半圆形弧板,弧形板22的内弧半径与插筒组件1的筒体15的内圆半径相同;所述的铲体23为半圆形弧板,其下端为“V”形尖头的第二铲尖231,铲体23的外圆弧面的半径小于筒体15的内圆半径,铲体23的圆弧面的开口方向与筒体15的第一铲尖152的圆弧面的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花远志育苗扦插装置,包括连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筒组件(1)和活动铲组件(2),所述的插筒组件(1)为在下端带有尖头的圆形空心筒体(1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手柄(11)和活动手柄(12)的空管构件,所述的活动铲组件(2)包括半圆形的弧形板(22)和固接在弧形板(22)下端的带有尖头的铲体(23),所述的活动铲组件(2)铰接在插筒组件(1)的筒体(15)上且用带有铰接头的刚性连杆(3)与活动手柄(12)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花远志育苗扦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筒组件(1)的筒体(15)为圆形空管,筒体(15)的下部切除一半管壁后形成切缺(151),筒体(15)的下端为“V”形尖头的第一铲尖(152),第一铲尖(152)的铲面为与筒体(15)的管内壁一致的圆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花远志育苗扦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筒组件(1)还包括第一铰支座(13)、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所述的活动手柄(12)由第一铰链(14)铰接在筒体(15)上部外壁的一侧,且活动手柄(12)与筒体(15)的切缺(151)在同一侧,所述的第一铰支座(13)固接在活动手柄(12)的中部下方用于与连杆(3)的上端铰接,所述的第二铰链(16)固接在筒体(15)的切缺(151)与筒体(15)外壁的交接处用于与活动铲组件(2)铰接,所述的第一铰支座(13)、第一铰链(14)和第二铰链(16)的铰轴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的固定手柄(11)固接在筒体(15)上部外壁的另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黄花远志育苗扦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铲组件(2)的弧形板(22)为半圆形弧板,弧形板(22)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森林寇贵德徐明高
申请(专利权)人:德化县恋南山农林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