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纤叶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054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8
一种玻纤叶轮包含叶轮座。所述叶轮座包括基盘部,及多个叶片部。所述基盘部具有外侧面。所述叶片部由所述基盘部朝相反于所述外侧面的一侧垂直延伸。其中,所述叶轮座是以玻璃纤维材料作为补强材并以树脂作为基材且采用树脂转注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制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树脂转注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制造,所述基盘部与所述叶片部不必再分开制作而能节省作业时间。此外,由于树脂转注成型是应用封闭式的模具组,可以减少使用溶剂所带来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提升制造精度,并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玻纤叶轮运输流体的效率较佳。纤叶轮运输流体的效率较佳。纤叶轮运输流体的效率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纤叶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机系统的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纤叶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所出售的玻纤叶轮是采用手糊法制作。具体来说,参阅图1与图2,一种现有的玻纤叶轮包含一个基盘91、一个顶盖92、多个连接于该基盘91与该顶盖92之间的片芯93,及多个设置于所述片芯93与该基盘91或该顶盖92的交接处的补强片94。该基盘91的制作方式是先在一个开放式模具95涂布脱模剂以后,一边铺设玻璃纤维材料,一边涂刷树脂,直到抵达预定的厚度为止,再进行固化与脱模作业。同样地,该顶盖92与所述片芯93也是以此种方式独立制作。又,该基盘91、该顶盖92与所述片芯93分别制作完成以后,会将所述片芯93竖立于该基盘91与该顶盖92之间,并以玻璃纤维材料铺设于所述片芯93与该基盘91或该顶盖92的交接处。在交接处铺设玻璃纤维材料的同时也会一边涂刷树脂。树脂固化以后便会形成所述补强片94。如此一来,该基盘91、所述片芯93与该顶盖92便得以彼此连接,且具备相当程度的结构强度。
[0003]然而,由于铺设玻璃纤维材料与涂刷树脂皆是以手工的方式完成,制造该现有的玻纤叶轮时不只制造过程相当麻烦且成品的精度不足。详细来说,制造者的工作环境将充斥着溶剂且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进行作业。手工制造的物品也无法如同机械一般精准。此外,该基盘91与所述片芯93交接处的表面会呈阶梯状(如图2所示)。同样地,该顶盖92与所述片芯93交接处的表面也会呈阶梯状(未于图式中显示)。此种结构将导致流体流过该现有的玻纤叶轮时受到阻扰,进而导致运输流体的效率不佳并产生预料之外的扰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制造且运输流体的效率较佳的玻纤叶轮。
[0005]本技术玻纤叶轮,包含叶轮座。
[0006]所述叶轮座包括基盘部,及多个叶片部。所述基盘部具有外侧面。所述叶片部由所述基盘部朝相反于所述外侧面的一侧垂直延伸。其中,所述叶轮座是以玻璃纤维材料作为补强材并以树脂作为基材且采用树脂转注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制造。
[0007]本技术玻纤叶轮,所述叶轮座的每一个叶片部具有连接于所述基盘部的叶基段、连接于所述叶基段的片体段,及连接于所述片体段的叶端段,所述玻纤叶轮还包含顶盖,所述顶盖是以树脂转注成型的方式制造并与所述叶端段接合。
[0008]本技术玻纤叶轮,所述玻璃纤维材料采用的原料型态为编织纤维、短纤与连续长纤的其中一个。
[0009]本技术玻纤叶轮,所述叶轮座的每一个叶片部具有连接于所述基盘部的叶基段、连接于所述叶基段的片体段,及连接于所述片体段的叶端段,每一个叶基段由所述基盘部垂直延伸时呈连续变化并逐渐减缩,且表面为光滑的弧面而非阶梯状。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树脂转注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制造,所述
基盘部与所述叶片部不必再分开制作而能节省作业时间。此外,由于树脂转注成型是应用封闭式的模具组,可以减少使用溶剂所带来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提升制造精度,并使得本技术玻纤叶轮运输流体的效率较佳。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一种现有的玻纤叶轮的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玻纤叶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0014]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说明制造该实施例的一个下模具与一个上模具;
[0016]图6是一个立体图,说明通过该下模具与该上模具所制造的一个叶轮座;
[0017]图7是图4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9]参阅图3与图4,本技术玻纤叶轮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叶轮座1,及一个顶盖2。
[0020]该叶轮座1包括一个基盘部11,及多个叶片部12。该基盘部11具有一个外侧面111。所述叶片部12由该基盘部11朝相反于该外侧面111的一侧垂直延伸。每一个叶片部12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基盘部11的叶基段121、一个连接于该叶基段121的片体段122,及一个连接于该片体段122的叶端段123。该顶盖2与所述叶端段123接合。
[0021]在复合材料力学的领域中,复合材料是由补强材(Reinforcement)与基材(Matrix)组成。该叶轮座1与该顶盖2的材质是复合材料。更进一步来说,用来制造该叶轮座1与该顶盖2的复合材料是以玻璃纤维材料作为补强材并以树脂作为基材。在本实施例中,该玻璃纤维材料采用的原料型态为短纤,但也可以是编织纤维或是连续长纤,不应以此为限。
[0022]又,制造该叶轮座1的制程技术为树脂转注成型(Resin Transfer Molding,RTM),且为一体成型制造。详细来说,制造该叶轮座1之前需要准备一个封闭式模具组3。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该封闭式模具组3包含一个下模具31,及一个盖合于该下模具31的上模具32。该下模具31与该上模具32共同界定出一个模穴33,该模穴33的形状对应于该叶轮座1。该下模具31的下端设置有多个排气口311,该上模具32的中央则设置有一个灌注口312。
[0023]制造该叶轮座1时,应预先将玻璃纤维材料填入该下模具31,再将该上模具32盖合于该下模具31,使得该玻璃纤维材料散布于该模穴33内的各处。然后,再将树脂由该灌注口312注入该模穴33,使得整个模穴33被树脂填满。原本在该模穴33内的空气则可以由所述排气口311排出。填充完树脂之后,便可以执行固化作业以及脱模作业。
[0024]如此一来,便能够得到一体成型的叶轮座1(如图6所示)。要特别强调的是,该基盘部11与所述叶片部12是在该封闭式模具组3内同步制作,并非彼此独立的组件。因此,相较于先前技术来说,该基盘部11与所述叶片部12不必再分开制作而能节省作业时间。此外,由于树脂转注成型是应用封闭式的模具组,可以减少使用溶剂所带来的风险。同时,还可以通
过使用相同规格的模具,使得各个产品近乎相同,免去手工制造所带来的误差,有效提升制造精度。
[0025]还要说明的是,由于应用树脂转注成型,本实施例成型之后不须再以其他组件进行补强。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基盘部11与叶片部12之间的交接处不会形成阶梯状的表面。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叶基段121由所述基盘部11垂直延伸时呈连续变化并逐渐减缩,且表面为光滑的弧面而非阶梯状。如此一来,便能够防止流体经过所述叶片部12时受到阻扰或产生意料之外的扰流,有效提升运输流体的效率。
[0026]类似地,该顶盖2也可以应用树脂转注成型的方式制造,并在该顶盖2固化之前预先将所述叶片部12的叶端段123插入制造该顶盖2的模穴之中,使得该顶盖2在固化以后便稳固地接合于所述叶端段123。
[0027]综上所述,本技术玻纤叶轮,通过采用树脂转注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制造,该基盘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纤叶轮,包含叶轮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座,包括基盘部,及多个叶片部,所述基盘部具有外侧面,所述叶片部由所述基盘部朝相反于所述外侧面的一侧垂直延伸,其中,所述叶轮座是以玻璃纤维材料作为补强材并以树脂作为基材且采用树脂转注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制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座的每一个叶片部具有连接于所述基盘部的叶基段、连接于所述叶基段的片体段,及连接于所述片体段的叶端段,所述玻纤叶轮还包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冠宏
申请(专利权)人:啟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