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式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013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持式充电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的充电机构和夹持机构,充电机构包括无线充电组件和充电宝组件;夹持机构可活动地安装于壳体且可从底部夹持待充电设备;夹持机构包括联动块和夹持块,夹持块可转动地安装于联动块的顶端,联动块的底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夹持块与壳体相配合,能够共同夹紧待充电设备。本充电装置可通过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给待充电设备充电,使用方便;设置了全新结构的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可有效的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夹持,稳定性好且体积小、空间占用小、使用方便、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式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夹持式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
[0003]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大多为无线充电宝或者设置于桌面的无线充电器等,因此,在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需要将待充电设备平放且垂直于无线充电宝或者无线充电器的表面,否则会出现滑动甚至摔掉待充电设备导致无法完成充电,稳定性差且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性强、结构紧凑、体积小、空间占用小且稳定好的夹持式充电装置,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夹持式充电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的充电机构和夹持机构,充电机构用于给待充电设备充电,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待充电设备,充电机构包括无线充电组件和充电宝组件,无线充电组件用于实现对待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充电宝组件用于实现储电以及对待充电设备的有线充电;
[0006]夹持机构可活动地安装于壳体且可从底部夹持待充电设备;
[0007]夹持机构包括联动块和夹持块,夹持块可转动地安装于联动块的顶端,联动块的底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夹持块与壳体相配合,能够共同夹紧待充电设备。
[0008]由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有多种充电方式:一是可以将待充电设备夹持到本装置上,使用无线充电组件给手机无线充电;二是利用充电宝组件实现有线充电,同时充电宝组件具有储电功能,可以满足用户的应急需求;通过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给待充电设备充电,有效的规避了充电线不良带来的风险隐患。
[0009]更为重要地是,本技术的充电装置设置了全新结构的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的工作原理为:通过转动联动块和夹持块,使得夹持块与壳体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夹持块与壳体共同配合将待充电设备夹紧且能从底部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夹持,稳定性好;此外,该夹持机构对材质和制造精度要求较低,普通的塑料材质也可满足要求,该夹持机构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空间占用小且使用方便、稳定好、成本低。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前壳、后壳和中框,前壳和后壳分别位于所述中框的两侧,前壳和后壳均能与中框相卡合,联动块的底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前壳,夹持块与前壳相配合,能够共同夹紧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组件和充电宝组件设置于中框与后壳形成的容纳腔内。由此,位于中间的中框是整个充电装置的支撑和受力点,前壳和后壳均能卡合在中框上,对充电装置的内部构件进行保护,如此设计便于壳体各部分的加工开模。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夹持块通过第一转动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联动块的顶端,联动块的底端通过第二转动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前壳,夹持块与前壳相配合,能够共同夹紧待充电设备。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壳上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与夹持块、联动块相配合,通过转动夹持块和联动块,可将夹持块、联动块共同收纳于收纳槽内;
[0013]当夹持块、联动块收纳于收纳槽后,夹持块的上表面与前壳的上表面相平齐;
[0014]收纳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第一收纳槽与夹持块相配合,第二收纳槽与联动块相配合,第二收纳槽位于第一收纳槽的底部。
[0015]由此,在不使用夹持机构时,可将夹持块和联动块全部收纳于前壳的收纳槽内,收合后的整个充电装置只有一个壳体的体积,体积小、空间占用小、使用方便。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壳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开口,联动块的底部设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与第一开口限位配合,前壳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第一凸起的两端部通过第二转动组件与第一安装孔可转动配合。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动轴和第二扭簧,第一凸起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转动轴套装于第二安装孔内,第二扭簧套装于第二转动轴的外周且位于第二安装孔内,第二扭簧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孔的孔壁相抵,另一端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相抵。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式充电装置还包括电控机构,电控机构设置于中框与后壳形成的容纳腔内,无线充电组件和充电宝组件与电控机构电性连接,充电宝组件包括电池,电池设置于中框与后壳形成的容纳腔内且与电控机构电性连接。由此,电控机构为整个充电装置的控制中心,可以为电路板;充电宝组件的电池可以实现供电和储电功能,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组件包括隔磁片和发射线圈,隔磁片安装于中框,发射线圈安装于隔磁片且与电控机构电性连接,前壳的上表面设有与发射线圈相对应的无线充电区域标记。由此,隔磁片用于增强发射线圈的磁场强度,增加能量传送效率,可加快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速度;无线充电区域标记的设置便于快速找到无线充电区域,正确放置待充电设备。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组件还包括插头,中框上设有定位部,插头设于所述定位部内且与电控机构连接,后壳上设有凹槽,凹槽与所述定位部相对应,插头能够转动从定位部和凹槽内伸出或收纳在定位部内,插头从凹槽伸出时能够与后壳垂直。由此,通过插头可以将装置插入面板开关上进行通电,然后再将手机等待充电设备夹持到本装置上,使用无线充电组件给手机充电;插头隐藏在定位部内,通过凹槽方便取出,不用时收纳在定位部内又不占空间。定位部与中框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绝缘体,将插头与设备内部其他结构进行隔开,使用更加安全。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框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输入接口和至少一个输出端口,输入接口和输出端口均与电控机构电性连接。由此,通过输入接口、输出端口与数据线的配合可以实现电池的充放电。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框上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电控机构电连接。由此,控制开关用于打开充电宝组件的电池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有多种充电方式:一是可以将待充电设备夹持到本装置上,使用无线充电组件给手机无线充电;二是利用充电宝组件实现有线充电,同时充电宝组件具有储电功能,可以满足用户的应急需求;通过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给手机充电,有效的规避了充电线不良带来的风险隐患。
[0025]更为重要地是,本技术的充电装置设置了全新结构的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的工作原理为:通过转动联动块和夹持块,使得夹持块与壳体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夹持块与壳体共同配合将待充电设备夹紧且能从底部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夹持,稳定性好;此外,该夹持机构对材质和制造精度要求较低,普通的塑料材质也可满足要求,该夹持机构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空间占用小且使用方便、稳定好、成本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的充电机构(2)和夹持机构(3),所述充电机构(2)用于给待充电设备(5)充电,所述夹持机构(3)用于夹持待充电设备(5),所述充电机构(2)包括无线充电组件(21)和充电宝组件(22),所述无线充电组件(21)用于实现对待充电设备(5)的无线充电,所述充电宝组件(22)用于实现储电以及对待充电设备(5)的有线充电;所述夹持机构(3)可活动地安装于壳体(1)且可从底部夹持待充电设备(5);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联动块(31)和夹持块(32),所述夹持块(32)可转动地安装于联动块(31)的顶端,所述联动块(31)的底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所述夹持块(32)与壳体(1)相配合,能够共同夹紧待充电设备(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前壳(11)、后壳(13)和中框(12),所述前壳(11)和后壳(13)分别位于所述中框(12)的两侧,所述前壳(11)和后壳(13)均能与所述中框(12)相卡合,所述联动块(31)的底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前壳(11),所述夹持块(32)与前壳(11)相配合,能够共同夹紧待充电设备(5),所述无线充电组件(21)和充电宝组件(22)设置于中框(12)与后壳(13)形成的容纳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还包括第一转动组件(33)和第二转动组件(34),所述夹持块(32)通过第一转动组件(33)可转动地安装于联动块(31)的顶端,所述联动块(31)的底端通过第二转动组件(34)可转动地安装于前壳(11),所述夹持块(32)与前壳(11)相配合,能够共同夹紧待充电设备(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1)上开设有收纳槽(111),所述收纳槽(111)与夹持块(32)、联动块(31)相配合,通过转动夹持块(32)和联动块(31),可将夹持块(32)、联动块(31)共同收纳于收纳槽(111)内;当所述夹持块(32)、联动块(31)收纳于收纳槽(111)后,所述夹持块(32)的上表面与前壳(11)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收纳槽(11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收纳槽(111a)和第二收纳槽(111b),所述第一收纳槽(111a)与夹持块(32)相配合,所述第二收纳槽(111b)与联动块(31)相配合,所述第二收纳槽(111b)位于第一收纳槽(111a)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九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