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铜丝拉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007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铜线拉伸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细铜丝拉伸装置,包括支架、工作台,以及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包括底座、对称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设置于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之间的导向杆、位于导向杆上方的调节机构和夹持机构,在底座上设置刻度线,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动板、设置于第二立板上的第一螺纹孔,以及第一螺纹杆,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摇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与所述第一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不受场地限制,有效地提高了细铜丝的测试效率,从而提高了细铜丝的退火质量和退火效率。铜丝的退火质量和退火效率。铜丝的退火质量和退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铜丝拉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铜线拉伸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细铜丝拉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细铜丝的退火是电线电缆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导电性能、机械性能及表面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退火的工艺和生产方式,为了使细铜丝退火后得到良好的导电性能、机械性能及稳定的表面质量,必须严格控制退火的工艺,而测试细铜线的断裂伸长率是评价退火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细铜丝的拉伸装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0003]现有技术中,细铜丝的拉伸机一般体积大、重量重,对使用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对细铜丝的测试受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影响细铜丝的测试效率从而降低退火质量和退火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细铜丝拉伸装置。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细铜丝拉伸装置,包括支架、位于所述支架上方的工作台,以及位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包括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的底座、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两端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的导向杆、位于所述导向杆上方的调节机构和夹持机构,在所述底座上设置刻度线,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且沿所述导向杆滑动的滑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板上的第一螺纹孔,以及一端与所述滑动板转动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并伸出的第一螺纹杆,在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所述滑动板的一端设置与所述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的摇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滑动板之间且用于将所述细铜线的两端分别夹持的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与所述第一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立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夹持板、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板上方且与所述第一立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立板滑动连接的第二夹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二螺纹孔,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板转动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并伸出的第二螺纹杆,在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端设置第一手柄,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的第三夹持板、位于所述第三夹持板上方且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三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且与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的第四夹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三螺纹孔,以及一端与所述第四夹持板转动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螺纹孔并伸出的第三螺纹杆,在所述第三螺纹杆远离所受第四夹持板的一端设置第二手柄。
[0008]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三夹持板的上方设置圆弧状凹槽,在所述第二夹持板和所述第四夹持板的下方设置与所述圆弧状凹槽相适应的压块。
[0009]优选地,所述圆弧状凹槽在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三夹持板的上方均匀设置多组,所述压块在所述第二夹持板和所述第四夹持板的下方对应设置多组。
[0010]优选地,在所述摇把上设置防滑胶套。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由于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滑动板之间的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便于在所述圆弧状凹槽和所述压块的作用下对细铜丝的两端进行夹持,并在所述调节装置的作用下,通过摇动所述摇把,使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滑动,从而对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之间的细铜丝进行拉伸,且可通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刻度得到相应的数据,完成测试,同时,设置的多组圆弧状凹槽和压块可同时对多根细铜丝进行拉伸测试,提高测试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不受场地限制,有效地提高了细铜丝的测试效率,从而提高了细铜丝的退火质量和退火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图1中第一夹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图1中第二夹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第一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支架,2.工作台,3.底座,4.刻度线,5.第一立板,6.第二立板,7.滑动板,8.导向杆,9.第一螺纹杆,10.第一螺纹孔,11.摇把,12.防滑胶套,13.第二螺纹杆,14.第一手柄,15.第三螺纹杆,16.第二手柄,17.第一夹持板,18.第二夹持板,19.第二螺纹孔,20.第一固定板,21.圆弧状凹槽,22.压块,23.第三夹持板,24.第四夹持板,25.第二固定板,26.第三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如图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细铜丝拉伸装置,包括支架1、位于所述支架1上方的工作台2,以及位于所述工作台2上的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包括与所述工作台2固定连接的底座3、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3两端且与所述底座3固定连接的第一立板5和第二立板6、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5和所述第二立板6之间的导向杆8、位于所述导向杆8上方的调节机构和夹持机构,在所述底座3上设置刻度线4,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5和所述第二立板6之间且沿所述导向杆8滑动的滑动板7、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板6上的第一螺纹孔10,以及一端与所述滑动板7转动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10并伸出的第一螺纹杆9,在所述第一螺纹杆9远离所述滑动板7的一端设置与所述第一螺纹杆9固定连接的摇把11,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5和所述滑动板7之间且用于将所述细铜线的两端分别夹持的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与所述第一立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与所述滑动板7固定连接。便于在夹持机构的作用下对细铜丝的两端
进行夹持,并在所述调节装置的作用下,通过摇动所述摇把11,使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在所述第一立板5和所述第二立板6之间滑动,从而对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之间的细铜丝进行拉伸。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立板5固定连接的第一夹持板17、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板17上方且与所述第一立板5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20、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板17和所述第一固定板20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立板5滑动连接的第二夹持板18、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0上的第二螺纹孔19,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板18转动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19并伸出的第二螺纹杆13,在所述第二螺纹杆13远离所述第二夹持板18的一端设置第一手柄14,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与所述滑动板7固定连接的第三夹持板23、位于所述第三夹持板23上方且与所述滑动板7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板25、位于所述第三夹持板23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5之间且与所述滑动板7滑动连接的第四夹持板24、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5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铜丝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位于所述支架上方的工作台,以及位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包括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的底座、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两端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的导向杆、位于所述导向杆上方的调节机构和夹持机构,在所述底座上设置刻度线,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且沿所述导向杆滑动的滑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板上的第一螺纹孔,以及一端与所述滑动板转动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并伸出的第一螺纹杆,在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所述滑动板的一端设置与所述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的摇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滑动板之间且用于将细铜丝的两端分别夹持的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与所述第一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铜丝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立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夹持板、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板上方且与所述第一立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立板滑动连接的第二夹持板、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方元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华光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