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丝锭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000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纤生产领域,是一种碳纤维原丝简易丝锭搬运装置,适用于碳纤维原丝的搬运,通过使用本装置可有效避免原丝在搬运过程中受到污染、磨损、断丝,提升原丝外观质量,杜绝因此造成的碳纤维生产过程中的断股、毛丝,进一步提升碳纤维合格率及强度等性能指标。其次,根据原丝重量,本装置可通过单人或双人操作,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避免搬运过程中带来的安全隐患。带来的安全隐患。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易丝锭搬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化纤行业简易丝锭搬运装置,属于化纤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原丝成品丝锭直径较大,重量40kg左右,现有的搬运方法是先将丝锭倾斜一定角度或放倒,两手分别钩住纸筒内壁进行搬运。在倾斜或放倒的过程中,由于丝锭的直径较大,丝锭边缘触地,原丝端面及侧边易磨损、污染,造成端面及侧边原丝发毛,甚至断股,导致碳纤维生产过程中产生毛丝、断丝,影响碳纤维强度等性能指标,大幅降低碳纤维合格率。另外,因碳纤维原丝成品丝锭较重,操作人员在称量、取样、入库等搬运过程中易扭伤、砸伤,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简易丝锭搬运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简易丝锭搬运装置,包括提杆、泄压手柄、滑动杆、顶部胀紧板、上胀紧圈、下胀紧圈、底部胀紧板、胀紧拉杆,提杆下方设置有滑动杆,滑动杆靠近提杆的一端设置有泄压手柄,泄压手柄下方的滑动杆上设置有顶部胀紧板,顶部胀紧板下方设置有上胀紧圈,上胀紧圈的下方设置有下胀紧圈,下胀紧圈下方设置有底部胀紧板,顶部胀紧板和底部胀紧板两边均通过胀紧拉杆连接。
[0005]进一步的讲,提杆为空心圆管,泄压手柄为C型钢,滑动杆为套管, 顶部胀紧板与底部胀紧板均为圆形板,且圆形板外侧一周设置有凹槽,凹槽数量为3或6或9个,上胀紧圈和下胀紧圈均为圆形孔板,圆形孔的数量为2

12个,胀紧拉杆为锯齿状,共3或6或9根,与胀紧板凹槽数量对应,胀紧拉杆与顶部胀紧板连接固定处设置有5

30mm间隙。
[0006]进一步的讲,滑动杆内管连接提杆、上胀紧圈、下胀紧圈,外管连接泄压手柄、顶部胀紧板。
[0007]进一步的讲,提杆长400

800mm,内径20

50mm;滑动杆内管直径20

50mm ,外管直径25

55mm ;顶部胀紧板与提杆之间高度50

200mm;顶部胀紧板直径和底部胀紧板直径5

30mm;顶部胀紧板和底部胀紧板之间高度100

300mm。
[0008]进一步的讲,上胀紧圈直径小于下胀紧圈直径10

50mm; 胀紧拉杆为上宽下窄,相差5

30mm,下部宽10

20mm;下胀紧圈直径小于底部胀紧板直径10

20mm。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原丝简易丝锭搬运装置,适用于碳纤维原丝的搬运过程,根据原丝重量,可通过单人或双人操作本装置来搬运原丝,避免原丝在搬运过程中受到污染、磨损、断丝,提升原丝外观质量,杜绝因此造成的碳纤维生产过程中的断股、毛丝,进一步提升碳纤维合格率及强度等性能指标。其次,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避免搬运过程中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上胀紧圈和下胀紧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顶部胀紧板和底部胀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提杆、2泄压手柄、3滑动杆、4顶部胀紧板、5上胀紧圈、6下胀紧圈、7底部胀紧板、8胀紧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原丝简易丝锭搬运装置,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原丝在搬运过程中受到污染、磨损、断丝,提升原丝外观质量,杜绝因此造成的碳纤维生产过程中的断股、毛丝,进一步提升碳纤维合格率及强度等性能指标。其次,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避免搬运过程中带来的安全隐患。
[0016]简易丝锭搬运装置包括提杆、泄压手柄、滑动杆、顶部胀紧板、上胀紧圈、下胀紧圈、底部胀紧板、胀紧拉杆。其中滑动杆为套管,提杆、上胀紧圈、下胀紧圈通过滑动杆内管连接为一体,泄压手柄、顶部胀紧板通过滑动杆外管连接为一体,顶部胀紧板与底部胀紧板为圆形板,一周有3或6或9个凹槽,胀紧拉杆为锯齿状,3根或6根或9根,与胀紧板凹槽数量对应,胀紧拉杆均匀分布在胀紧圈周围,利用螺栓固定在顶部底部胀紧板之间,胀紧拉杆与顶部胀紧板、底部胀紧板连接固定处设置有一定间隙,在滑动杆上升过程中带动胀紧圈上移的同时,胀紧拉杆与顶部胀紧板、底部胀紧板的间隙大小根据丝锭筒内径大小自动调节,实现该装置的自动锁紧功能。
[001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18]实施案例
[0019]参见图1,进行碳纤维原丝搬运时,手握提杆,将本装置放入碳纤维原丝丝锭筒内,同时握住提杆和泄压手柄,向上提拉,带动上胀紧圈、下胀紧圈向上移动,胀紧拉杆卡紧丝筒,自动锁紧,提拉提杆和泄压手柄,对丝锭进行移动搬运。
[0020]通过实施,原丝在搬运过程中无污染、磨损、断丝,避免了因此造成的不合格原丝,其次,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避免了搬运过程中带来的安全隐患。
[0021]简易丝锭搬运装置,根据丝锭重量,单人或两人利用简易丝锭搬运装置,对碳纤维原丝进行移动、搬运。这一简易丝锭搬运装置材质可为碳钢、不锈钢等。提杆为空心圆管,泄压手柄为C型钢,滑动杆为套管,顶部胀紧板与底部胀紧板为圆形板,一周有3或6或9个凹槽,上胀紧圈、下胀紧圈为圆形孔板,胀紧拉杆为锯齿状,共3根或6根或9根,与胀紧板凹槽数量对应,胀紧拉杆均匀分布在胀紧圈周围,利用螺栓固定在顶部、底部胀紧板之间,胀紧拉杆与顶部胀紧板连接固定处设置有5

30mm活动间隙。提杆、上胀紧圈、下胀紧圈通过滑动杆内管焊接为一体,泄压手柄、顶部胀紧板通过滑动杆外管焊接为一体。提杆长400

800mm,内径20

50mm;滑动杆内管直径20

50mm ,外管直径25

55mm ;顶部胀紧板与提杆之间高度50

200mm;顶部胀紧板、底部胀紧板直径小于等于丝锭筒内径30mm内;顶部胀紧板、底部胀紧板之间高度100

300mm。上胀紧圈、下胀紧圈直径不同,上胀紧圈直径小于下胀紧圈直径10

50mm; 胀紧拉杆为上宽下窄,相差5

30mm,下部宽10

20mm;下胀紧圈直径小于底部胀紧
板直径10

20mm。滑动杆上升过程中带动上胀紧圈、下胀紧圈上移的同时,胀紧拉杆与顶部胀紧板的间隙大小根据丝锭筒内径大小自动调节,实现该装置的自动锁紧功能。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所保护范围的结构特征并不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简易丝锭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杆、泄压手柄、滑动杆、顶部胀紧板、上胀紧圈、下胀紧圈、底部胀紧板、胀紧拉杆,提杆下方设置有滑动杆,滑动杆靠近提杆的一端设置有泄压手柄,泄压手柄下方的滑动杆上设置有顶部胀紧板,顶部胀紧板下方设置有上胀紧圈,上胀紧圈的下方设置有下胀紧圈,下胀紧圈下方设置有底部胀紧板,顶部胀紧板和底部胀紧板两边均通过胀紧拉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丝锭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提杆为空心圆管,泄压手柄为C型钢,滑动杆为套管, 顶部胀紧板与底部胀紧板均为圆形板,且圆形板外侧一周设置有凹槽,凹槽数量为3或6或9个,上胀紧圈和下胀紧圈均为圆形孔板,圆形孔的数量为2

12个,胀紧拉杆为锯齿状,共3或6或9根,与胀紧板凹槽数量对应,胀紧拉杆与顶部胀紧板连接固定处设置有5

30mm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丝锭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杆内管连接提杆、上胀紧圈、下胀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晋虎韩笑笑景延军马秋娴赵日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