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氯比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994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氯比色装置,包括检测座、取样瓶、遮光盖、底盖和电路板,检测座内设有容纳取样瓶的第一凹槽,检测座底部设有容纳电路板的第二凹槽。电路板上安装有光线发射模块、光线接收模块、主控模块和通讯模块,第一凹槽两侧设有缺口,光线发射模块通过缺口向取样瓶发射光线,光线接收模块通过缺口接收取样瓶透射的光线并产生透射数据;光线接收模块将所述透射数据发送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透射数据产生余氯比色结果并通过通讯模块发送至上位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测量快速、准确,还能通过通讯模块发送至上位机,便于数据统计。便于数据统计。便于数据统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氯比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质检测仪器仪表
,具体涉及一种余氯比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余氯是一种消毒产物,在自来水、泳池水、养殖水、娱乐用水、医疗用水、排放污水等都有可能存在或是强制性要求保存一定量的余氯,所以,这些行业对余氯的检测示水质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标准要求自来水中要含有一定的余氯,以达到控制水中细菌的作用,但如果余氯的含量过高,会影响到水的口感,甚至会影响人的健康,所以在生产过程对余氯的控制检测必不可少。目前的余氯比色试纸存在以下问题:
[0003]1:余氯试纸比色法测量误差大,需要肉眼判断,人为比对。
[0004]2:比色结果无法导出,不方便进行数据统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余氯比色装置,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余氯检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余氯比色装置,包括检测座、取样瓶、遮光盖、底盖和电路板,所述检测座内设有容纳取样瓶的第一凹槽,检测座底部设有容纳电路板的第二凹槽;所述遮光盖与检测座卡合,所述检测座底部与底盖卡合;
[0007]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光线发射模块、光线接收模块、主控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第一凹槽两侧设有缺口,光线发射模块通过缺口向取样瓶发射光线,光线接收模块通过缺口接收取样瓶透射的光线并产生透射数据;光线接收模块将所述透射数据发送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透射数据产生余氯比色结果并通过通讯模块发送至上位机。
[0008]优选地,所述光线发射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放大器、发射头和三极管,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电源,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头的负极连接,发射头的正极接电源;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光线接收模块包括第二放大器、接收头、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接收头的正极连接,接收头的负极接地;第四电阻与第一电容并联后的第一端与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与第一电容并联后的第二端接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还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还与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与第五电阻并联后的第一端与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容与第五电阻并联后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还与主控模块电
性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型号为ADUCM361的单片机。
[0011]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包括TYPE

C接口,TYPE

C接口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包括USB接口,USB接口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包括WIFI模块,WIFI模块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包括蓝牙模块,蓝牙模块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发射头的型号为HSE860

L504。
[0016]优选地,所述接收头的型号为HSPD850

C33。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测量快速、准确,减少人为误差。
[0019]2、自带通讯接口输出,可无线传输数据,也可以有线传输数据,便于数据统计。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光线发射模块的电路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光线接收模块的电路图。
[0024]附图中,1

遮光盖,2

取样瓶瓶盖,3

取样瓶瓶体,4

检测座,5

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6]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余氯比色装置,包括遮光盖1、取样瓶、检测座4、底盖5和电路板,取样瓶包括取样瓶瓶盖2和取样瓶瓶体3。检测座4内设有容纳取样瓶的第一凹槽,检测座底部设有容纳电路板的第二凹槽。遮光盖1与检测座4卡合,检测座4底部与底盖5卡合。
[0028]电路板上安装有光线发射模块、光线接收模块、主控模块和通讯模块,第一凹槽两侧设有缺口,光线发射模块通过缺口向取样瓶发射光线,光线接收模块通过缺口接收取样瓶透射的光线并产生透射数据;光线接收模块将透射数据发送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透射数据产生余氯比色结果并通过通讯模块发送至上位机。
[0029]其中,光线发射模块采用恒流源设计,保持发射头发光强度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光线发射模块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第一放大器U2、发射头LED1和三极管Q1,第一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1的第一端、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1的第二
端接电源,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头LED1的负极连接,发射头LED1的正极接电源;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放大器U2采用型号为OP07C的放大器芯片,发射头LED1采用型号为HSE860

L504的发光二极管。
[0030]光线接收模块采用电流转电压的运算放大电路,保持输出稳定。如图3所示,光线接收模块包括第二放大器U9、接收头RS1、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和电容C14;第二放大器U9的反相输入端与接收头RS1的正极连接,接收头RS1的负极接地;电阻R14与电容C11并联后的第一端与第二放大器U9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4与电容C11并联后的第二端接地;第二放大器U9的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氯比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座、取样瓶、遮光盖、底盖和电路板,所述检测座内设有容纳取样瓶的第一凹槽,检测座底部设有容纳电路板的第二凹槽;所述遮光盖与检测座卡合,所述检测座底部与底盖卡合;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光线发射模块、光线接收模块、主控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第一凹槽两侧设有缺口,光线发射模块通过缺口向取样瓶发射光线,光线接收模块通过缺口接收取样瓶透射的光线并产生透射数据;光线接收模块将所述透射数据发送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透射数据产生余氯比色结果并通过通讯模块发送至上位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氯比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发射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放大器、发射头和三极管,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电源,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头的负极连接,发射头的正极接电源;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余氯比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头的型号为HSE860

L50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氯比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接收模块包括第二放大器、接收头、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传伟黄宇恒黄凯杰罗传平黎泳志黄一桓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诺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