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高延性抗震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977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06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结构高延性抗震节点,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领域,其包括内板、外板和支撑板,内板、外板和支撑板均竖直设置且均设置有四个,四个内板围设成正方形,四个外板围设成正方形并位于四个内板的外侧,相邻的内板之间、相邻的外板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支撑板位于内板与外板之间,支撑板的一端与内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板固定连接,四个内板的内侧穿设有竖向连接头,竖向连接头的截面呈方形并与四个内板滑动连接,竖向连接头与支撑柱固定连接,外板上开设有连接口,连接口内穿设有横向连接头,横向连接头水平设置,横向连接头的一端与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内板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使得钢结构连接节点具有更好抗震能力的效果。力的效果。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高延性抗震节点


[0001]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高延性抗震节点。

技术介绍

[0002]轻型钢结构装配式房屋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工业化程度高等特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通常采用现场进行装配连接,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的作业方式相比,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作业方式能够极大程度缩短施工工期,并能够减少大量的现场作业量。
[0003]现有可参考的公告号为CN20985491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采用外套筒装配式连接的模块化钢结构连接节点,包括外套筒、上部模块单元和下部模块单元,外套筒包括竖直套筒和竖向板,竖直套筒与竖向板固定连接,竖向板设置在竖直套筒的外侧。上部模块单元包括上部模块柱和模块顶梁,下部模块单元包括下部模块柱和模块底梁,上部模块柱和下部模块柱分别插设在竖直套筒沿竖直方向的两端内并与竖直套筒固定连接;模块顶梁与模块底梁上均设置有腹板,腹板均与竖向板固定连接,从而利用外套筒将上部模块单元与下部模块单元进行固定。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虽然连接节点刚度大、强度大,但当连接节点受到较大冲击时,例如处于地震等情况中,当连接节点处出现断裂后,建筑中的梁和柱的位置很可能会出现错位的情况,使得建筑整体很容易破坏甚至坍塌,连接节点不能适用于地震多发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使得钢结构连接节点具有更好的抗震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结构高延性抗震节点。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结构高延性抗震节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钢结构高延性抗震节点,包括内板、外板和支撑板,内板、外板和支撑板均竖直设置且均设置有四个,四个内板围设成正方形,四个外板围设成正方形并位于四个内板的外侧,相邻的内板之间、相邻的外板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支撑板位于内板与外板之间,支撑板的一端与内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板固定连接,四个内板的内侧穿设有竖向连接头,竖向连接头的截面呈方形并与四个内板滑动连接,竖向连接头与支撑柱固定连接,外板上开设有连接口,连接口内穿设有横向连接头,横向连接头水平设置,横向连接头的一端与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内板固定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竖向连接头插设在四个内板所围设的正方形内,然后将横向连接头从连接口穿入,并将横向连接头与内板固定连接,从而将横向连接头与内板固定,当节点处水平方向上受到较大的冲击时,支撑板能够对内板和外板之间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减小横向连接头与内板之间的连接出现断裂的可能性,从而使钢结构连接节点具有更好的抗震能力。
[0009]可选的,所述竖向连接头设置有两个,两个竖向连接头分别设置在内板竖直方向
的两端,两个竖向连接头相互抵接,两个竖向连接头上均开设有多个固定槽,固定槽与横向连接头相对应,横向连接头穿过内板并插设在固定槽内,横向连接头与固定槽滑动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竖向连接头上均开设有多个固定槽,当横向连接头穿过连接口并穿过内板时,横向连接头的端部能够放置在固定槽内,并与固定槽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横向连接头与竖向连接头的连接更加紧密,提高横向连接头与竖向连接头的连接质量。
[0011]可选的,位于上方的所述竖向连接头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定位头,位于下方竖向连接头的顶端开设有定位槽,定位头插设在定位槽内并与定位槽滑动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竖直方向拉动竖向连接头,使得定位头插设在定位槽内,从而利用定位头和定位槽配合使用,实现两个竖向连接头安装过程中的定位功能。
[0013]可选的,所述横向连接头远离横梁的一端开设有插接槽,定位槽的槽底固定设置有插接头,插接头插设在插接槽内并与插接槽滑动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位于上方的竖向连接头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时,位于定位槽内的插接头插设在插接槽内,从而将横向连接头与竖向连接头固定,使得连接节点的整体性更好。
[0015]可选的,所述内板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外板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内板沿竖直方向的两端均穿设有第一螺栓,位于内板竖直方向两端的第一螺栓分别与两个竖向连接头螺纹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竖向连接头与内板固定时,将多个第一螺栓旋紧,使得多个第一螺栓均与竖向连接头螺纹连接,从而将竖向连接头与内板固定。
[0017]可选的,所述横向连接头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外板固定。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横向连接头沿靠近内板的方向移动,使得横向连接头插设在固定槽内,同时限位板与外板抵接,再将限位板与外板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横向连接头与外板的连接更加稳定,减小横向连接头从外板上脱离的可能性。
[0019]可选的,所述内板与外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筒,加强筒穿设在内板、外板和两个支撑板所围设成的空腔内,内板、外板和支撑板均与加强筒之间均留有间隙。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内板与外板之间设置加强筒,当连接节点受到较大冲击时,内板或外板出现变形时,加强筒位于内板与外板之间,使得连接节点整体结构不会出现较大的形变,减小连接节点由于受到冲击而破坏的可能性。
[0021]可选的,所述支撑板沿竖直方向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挡板,两个挡板均水平设置并分别与加强筒竖直方向的两端抵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强筒竖直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挡板,挡板能够对加强筒起到限位的作用,当加强筒受到内板或外板的冲击时,位于加强筒竖直方向两端的挡板能够对加强筒起到限位和支撑的作用,从而减小加强筒受到冲击时从内板与外板之间脱离的可能性。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在内板与外板之间设置支撑板,当节点处水平方向上受到较大的冲击时,支撑板能够对内板和外板之间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减小横向连接头与内板之间的连接出现断裂的可能性;
[0025]2.通过在两个竖向连接头上均开设有多个固定槽,使得横向连接头穿过内板并插设在固定槽内,提高横向连接头与竖向连接头的连接质量;
[0026]3.通过在内板与外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筒,使得内板或外板在出现变形时,连接节点整体结构不会出现较大的形变,减小连接节点由于受到冲击而破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3是旨在显示定位头的剖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套;11、内板;111、第一螺栓;12、支撑板;121、挡板;13、外板;131、连接口;14、加强筒;2、横向连接头;21、插接槽;22、限位板;221、第二螺栓;3、竖向连接头;31、定位槽;32、定位头;33、插接头;34、固定槽;4、横梁;5、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高延性抗震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11)、外板(13)和支撑板(12),内板(11)、外板(13)和支撑板(12)均竖直设置且均设置有四个,四个内板(11)围设成正方形,四个外板(13)围设成正方形并位于四个内板(11)的外侧,相邻的内板(11)之间、相邻的外板(13)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支撑板(12)位于内板(11)与外板(13)之间,支撑板(12)的一端与内板(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板(13)固定连接,四个内板(11)的内侧穿设有竖向连接头(3),竖向连接头(3)的截面呈方形并与四个内板(11)滑动连接,竖向连接头(3)与支撑柱(5)固定连接,外板(13)上开设有连接口(131),连接口(131)内穿设有横向连接头(2),横向连接头(2)水平设置,横向连接头(2)的一端与横梁(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内板(1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高延性抗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接头(3)设置有两个,两个竖向连接头(3)分别设置在内板(11)竖直方向的两端,两个竖向连接头(3)相互抵接,两个竖向连接头(3)上均开设有多个固定槽(34),固定槽(34)与横向连接头(2)相对应,横向连接头(2)穿过内板(11)并插设在固定槽(34)内,横向连接头(2)与固定槽(34)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高延性抗震节点,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所述竖向连接头(3)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定位头(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幸杜小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瑞鑫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