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火蚁婚飞蚁三重捕杀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922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火蚁婚飞蚁三重捕杀网,包括网罩、粘虫罩与三个支撑杆,所述网罩为顶角与底面均设置有开口的四面体,所述网罩的三个侧壁棱线处内壁缝制有穿管部,所述穿管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支撑杆位于对应的穿管部内,所述穿管部的底端螺旋缠绕于支撑杆的外壁处形成螺旋部,所述螺旋部的底端与支撑杆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套接有橡胶管,三个所述橡胶管的外壁通过铁丝捆绑固定,所述橡胶管的交叉处设置有粘虫板,所述网罩的顶部开口处外壁与三个橡胶管的交叉处通过细绳捆绑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低廉,可起到三重捕杀效果,对红火蚁婚飞蚁的捕杀效果好,值得大范围推广。值得大范围推广。值得大范围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火蚁婚飞蚁三重捕杀网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捕杀网,具体是一种红火蚁婚飞蚁三重捕杀网。

技术介绍

[0002]红火蚁,隶属于膜翅目、蚁科、切叶蚁亚科、火蚁属,原产于南美洲的巴拉那河流域,20世纪30年代传入美国南部,并迅速传播到其他地区,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
[0003]红火蚁于2004年首次在广东省吴川市被发现,之后随着苗木、草坪、废旧物品等作长距离传播扩散,已经相继入侵福建省、江西省、浙江省等省份,2016年底,红火蚁入侵浙江省金华市,随后在丽水、绍兴、仙居、温州相继发现红火蚁疫情。农业部于2017年4月1日发布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2016)》显示,红火蚁已入侵我国11个省281个县(区、市)。
[0004]红火蚁严重威胁公共设施、人类安全、农林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为此农业部于2005年将红火蚁增列为中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0005]人为传播和自然扩散是红火蚁传播和扩散的主要方式。它们通过被污染的草皮、花卉、苗木、园艺农耕机具设备、空货柜、运输工具等传播;自然扩散这是可以通过搬巢、婚飞、洪水等扩散。目前所采用的防治手段主要包括植物检疫、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4种。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红火蚁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毒饵诱杀、药剂灌巢、以及毒饵和药剂结合的二阶段处理法等。
[0006]目前的技术方案中对于红火蚁婚飞蚁的灭杀并无专门的记载,现阶段主要是针对红火蚁蚁巢的处理方法,但是在杀灭蚁巢之前的时间段内,对于红火蚁婚飞蚁离巢向外婚飞进行扩散的过程中,并无十分有效地杀灭红火蚁婚飞蚁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火蚁婚飞蚁三重捕杀网,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红火蚁婚飞蚁三重捕杀网,包括网罩、粘虫罩与三个支撑杆,所述网罩为顶角与底面均设置有开口的四面体,所述网罩的三个侧壁棱线处内壁缝制有穿管部,所述穿管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支撑杆位于对应的穿管部内,所述穿管部的底端螺旋缠绕于支撑杆的外壁处形成螺旋部,所述螺旋部的底端与支撑杆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套接有橡胶管,三个所述橡胶管的外壁通过铁丝捆绑固定,所述橡胶管的交叉处设置有粘虫板,所述网罩的顶部开口处外壁与三个橡胶管的交叉处通过细绳捆绑固定,所述粘虫罩通过三个支撑条安装于网罩的顶部。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包括套管,所述橡胶管套接于套管的顶端外壁,所述套管的底端贯穿设置有内管,所述套管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手拧螺栓,所述手
拧螺栓的螺纹端贯穿套管的外壁。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管的外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手拧螺栓的螺纹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位于限位槽内。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条的底端位于套管的外侧。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管的底端铰接有踏板,所述踏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钉。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粘虫罩呈棱台形,所述网罩的顶端位于粘虫罩内,所述粘虫罩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三角形开口,所述粘虫罩的顶部开口尺寸小于底部开口尺寸。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条的一端设置有直线弯折部,所述支撑条的另一端设置有弧线弯折部,所述直线弯折部与弧线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直线弯折部贯穿网罩的外壁后位于对应的橡胶管内,所述弧线弯折部与粘虫罩的棱线贴合。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低廉,通过螺旋部、粘虫板及粘虫罩的设置,可起到三重捕杀效果,对红火蚁婚飞蚁的捕杀效果好,值得大范围推广。
[0018]2、本技术通过通过套管、内管及手拧螺栓的设置,可对支撑杆的长度进行调节,同时只需转动手拧螺栓便可对内管伸出套管的长度进行固定,操作简单,利用限位条与限位槽的相互配合,可对防止内管与套管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同时限位条可增大手拧螺栓与内管之间的接触面接,从而防止拧紧手拧螺栓时,对内管造成损坏。
[0019]3、本技术通过踏板与定位钉的设置,在对捕杀网进行固定时,踩下踏板,使定位钉插入泥土内,可保证捕杀网布设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种红火蚁婚飞蚁三重捕杀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一种红火蚁婚飞蚁三重捕杀网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3]图4为一种红火蚁婚飞蚁三重捕杀网中粘虫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一种红火蚁婚飞蚁三重捕杀网中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网罩1、穿管部2、螺旋部3、套管4、内管5、限位槽6、手拧螺栓7、限位条8、踏板9、定位钉10、橡胶管11、粘虫板12、支撑条13、直线弯折部14、弧线弯折部15、粘虫罩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8]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说明书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0]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红火蚁婚飞蚁三重捕杀网,包括网罩1、粘虫罩16与三个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1为顶角与底面均设置有开口的四面体,所述网罩1的三个侧壁棱线处内壁缝制有穿管部2,所述穿管部2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支撑杆位于对应的穿管部2内,所述穿管部2的底端螺旋缠绕于支撑杆的外壁处形成螺旋部3,所述螺旋部3的底端与支撑杆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套接有橡胶管11,三个所述橡胶管11的外壁通过铁丝捆绑固定,所述橡胶管11的交叉处设置有粘虫板12,所述网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火蚁婚飞蚁三重捕杀网,包括网罩(1)、粘虫罩(16)与三个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1)为顶角与底面均设置有开口的四面体,所述网罩(1)的三个侧壁棱线处内壁缝制有穿管部(2),所述穿管部(2)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支撑杆位于对应的穿管部(2)内,所述穿管部(2)的底端螺旋缠绕于支撑杆的外壁处形成螺旋部(3),所述螺旋部(3)的底端与支撑杆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套接有橡胶管(11),三个所述橡胶管(11)的外壁通过铁丝捆绑固定,所述橡胶管(11)的交叉处设置有粘虫板(12),所述网罩(1)的顶部开口处外壁与三个橡胶管(11)的交叉处通过细绳捆绑固定,所述粘虫罩(16)通过三个支撑条(13)安装于网罩(1)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火蚁婚飞蚁三重捕杀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套管(4),所述橡胶管(11)套接于套管(4)的顶端外壁,所述套管(4)的底端贯穿设置有内管(5),所述套管(4)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手拧螺栓(7),所述手拧螺栓(7)的螺纹端贯穿套管(4)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火蚁婚飞蚁三重捕杀网,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明辉张晨光王艳俏李月红冯剑白建平于献文姜笠明何灿陈映江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恒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