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897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包括共用进水池,设置在共用进水池一侧壁上的进水口和另一侧的沉积池,进水池和沉积池之间通过挡水墙隔开;沉积池分为泥沙沉积区、第一和第二引水过渡区;泥沙沉积区位于沉积池中部,泥沙沉积区的底板高程低于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和进水池的底板高程;在进水池底板上设置有导沙槽,导沙槽自进水口延伸至沉积区;在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所述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电动阀与第一、第二泵站抽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进水池内泥沙沉积,水体过流有效截面稳定,提高双输水泵站运行效率。同时达到泥沙清理不停机,保证正常供水。保证正常供水。保证正常供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


[0001]本技术涉及输水渠道长距离调水工程中的双输水泵站,尤其是涉及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

技术介绍

[0002]在大江大渠长距离调水工程中,设置双输水泵站是必不可少的,双输水泵站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供水安全保障。双输水泵站通常包括:前池、检修闸门、进水池、双水泵房及副厂房等建筑物。双输水泵站投入运行后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入进水池内进行清理淤积的泥沙,在清理泥沙时需要水泵停机中断供水。目前,双输水泵站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有待解决的问题有:
[0003]1、泵站运行一年后进水池内沉积泥沙影响水体流态,降低泵站运行效率。以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36号分水口输水管线双输水泵站的第三水厂泵站、金山水厂泵站为例,进水池尺寸为长度为38.9m,宽度为14.8m,深度9.5m,每年淤积泥沙深度约为6.1m,即为进水池净深度的三分之二;水体由前池流入进水池至水泵进水管,在进水池内水体的底部类似升高的沙滩,水体过流有效截面较少,糙率增大。
[0004]2、伴随泵站运行,进水池内淤积泥沙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泥沙的淤积速度不再同进水池初期运行时一样,泥沙的淤积速度会随之减慢,水体带来的泥沙大多进入水泵抽到输水管道中,进而沉积到输水管道中;另外,对于水泵的过机泥沙还会加速水泵叶轮的磨损。
[0005]3、清理进水池内淤积泥沙每年需要清理一次,清理泥沙需要水泵停止运行、中断供水,近几年清理泥沙年平均费用需要三十余万,导致泵站运行费用高。
[0006]4、进水池内淤积的泥沙含有藻类有机物,每年5月份开始发酵,直接看到水面有气泡冒出,到八、九月份最为严重,对泵站水质产生污染。
[0007]分析发生以上缺陷的原因,主要是流动的水体中含有泥沙和藻类菌,水体进入进水池后过流面积增大,流速变慢,为泥沙沉积创造了条件。仔细观察由进水检修闸门至水泵主过流区域相对沉积泥沙少,水泵进水口处几乎形成漏斗形状,泥沙被水泵抽走了。查阅目前现行的设计规范,没有专门针对输水泵站进水池清理泥沙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中也没输水泵站进水池清理泥沙的条文要求。因此,对进水池内进行淤积泥沙清理,是适应长距离供水工程建设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利用水体进入进水池后的动能以及水泵引水管提供的动能,实现不停机淤积泥沙清理。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10]本技术所述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包括布置在第一泵站和第二泵站之间的共用进水池,设置在所述共用进水池一侧壁上的进水口;共用进水池相对
于所述进水口的另一侧设置有沉积池,进水池和所述沉积池之间通过挡水墙隔开;沉积池分为泥沙沉积区、第一引水过渡区和第二引水过渡区;所述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分别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第二泵站的沉积池两端,所述泥沙沉积区位于沉积池中部,泥沙沉积区的底板高程低于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和进水池的底板高程;在进水池的底板上至少设置有三条导沙槽,所述导沙槽自进水池的进水口延伸至位于泥沙沉积区的所述挡水墙位置处,并通过开设在挡水墙上对应位置处的导流孔与泥沙沉积区连通;在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所述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电动阀与第一、第二泵站抽水管连通。
[0011]所述泥沙沉积区的底板为水平面,所述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的底板分别为朝着泥沙沉积区向下倾斜的斜面,坡度为5

7%,以利于泥沙保持在泥沙沉积区内;泥沙沉积区底板高程低于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地板高程的高程差设定原则为:以满足所述第一、第二泵站一周工作时间的泥沙沉积容量为准。
[0012]所述导沙槽为直通槽,开设在所述挡水墙上的导流孔为方形导流孔。
[0013]所述进水池的底板为朝着沉积池向下倾斜的斜面,坡度为2

3%。
[0014]本技术优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0015]1、减少双输水泵站进水池内泥沙沉积,改善进水池内水体流态,水体过流有效截面稳定,提高双输水泵站运行效率。
[0016]2、减少水泵过机泥沙及水泵叶轮的磨损。
[0017]3、定期清理双输水泵站进水池内淤积泥沙工序简单,采用泥浆泵车对泥沙沉积池的沉积区进行泥沙集中清理,减少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达到双输水泵站不停机,保证正常供水。
[0018]4、双输水泵站进水池内淤积泥沙适时清理,遏制沉积泥沙中藻类有机物对泵站水质产生污染。
[0019]5、避免了在双输水泵站进水池内大面积清理沉积泥沙工作,节约泵站运行费用;现有已经运行的一个双输水泵站清理沉积泥沙专项费用每年在35万元左右;初步测算,采用本专利技术成果泵站清理沉积泥沙每周清理一次,清理一次费用约1200元左右,年清理费用6万5千元,而且还足以保证泵站能够长期、连续运行,提高供水可靠性和供水质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所述双输水泵站、进水池、沉积池的布置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N

N向剖视图(顺时针旋转90
º
)。
[0022]图3是图1的K1

K1向剖视图(顺时针旋转90
º
)。
[0023]图4是图1的K2

K2向剖视图(顺时针旋转90
º
)。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25]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所述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包括向第
一泵站1.1、第二泵站1.2供水的共用进水池1.3。
[0026]在第一泵站1.1、第二泵站1.2建设期同时建设进水池2和沉积池3,使得第一泵站1.1和第二泵站1.2位于进水池2的任一相对两侧,沉积池3和进水池2的进水口2.1位于进水池2的另一相对两侧,进水池2的底板为朝着沉积池3向下倾斜的斜面,坡度为3%,以利于清理进水池2内沉积的泥沙。
[0027]进水池2和沉积池3之间通过混凝土挡水墙4隔开,沉积池3的面积是进水池2面积的20%;沉积池3分为第一引水过渡区3.1、第二引水过渡区3.2和泥沙沉积区3.3;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3.1、3.2分别位于靠近第一、第二泵站1.1、1.2的沉积池3两端,泥沙沉积区3.3位于沉积池3中部;泥沙沉积区3.3的底板为水平面,其底板高程低于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3.1、3.2和进水池2的底板高程;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3.1、3.2的底板分别为朝着泥沙沉积区3.3向下倾斜的斜面,坡度为5%,以利于泥沙保持在泥沙沉积区3.3内。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包括布置在第一泵站和第二泵站之间的共用进水池,设置在所述共用进水池一侧壁上的进水口;其特征在于:共用进水池相对于所述进水口的另一侧设置有沉积池,进水池和所述沉积池之间通过挡水墙隔开;沉积池分为泥沙沉积区、第一引水过渡区和第二引水过渡区;所述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分别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第二泵站的沉积池两端,所述泥沙沉积区位于沉积池中部,泥沙沉积区的底板高程低于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和进水池的底板高程;在进水池的底板上至少设置有三条导沙槽,所述导沙槽自进水池的进水口延伸至位于泥沙沉积区的所述挡水墙位置处,并通过开设在挡水墙上对应位置处的导流孔与泥沙沉积区连通;在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所述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龙张亚辉吴振宁刘晓琴周利娟郑二伟陈利军李志伟王福玉王科然刘伟伟王含笑闫观清蒋志宏陈平岳鹏展冯凉王敬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