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工程污水治理用净化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86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工程污水治理用净化沉淀池,属于沉淀池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沉淀池本体,沉淀池本体的左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抽泥泵和第二沉淀筒,沉淀池本体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第一沉淀腔、第二沉淀腔和第三沉淀腔,第一沉淀腔、第二沉淀腔和第三沉淀腔内侧壁的下端均设置有污泥导流板,沉淀池本体的前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使污水依次通过第一沉淀腔、第二沉淀腔和第三沉淀腔进行沉淀,使污水达到多次沉淀净化的效果,且使沉淀池本体达到连续沉淀净化水的目的,在三个沉淀腔内侧壁的下端均设置有污泥导流板,污泥导流板便于沉淀分离污水中的污泥,使提高污水沉淀净化的质量。的质量。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工程污水治理用净化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沉淀池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环保工程污水治理用净化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现今,在对工程污水进行排放之前,需要对工程污水进行沉淀净化处理,然后再进行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0003]现有的沉淀池结构简单,达不到多次沉淀净化的效果,使污水沉淀的效率与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环保工程污水治理用净化沉淀池,旨在解决现有的沉淀池结构简单,达不到多次沉淀净化的效果,使污水沉淀的效率与质量降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保工程污水治理用净化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左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抽泥泵和第二沉淀筒,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第一沉淀腔、第二沉淀腔和第三沉淀腔,所述第一沉淀腔、第二沉淀腔和第三沉淀腔下端面的中部均连通有第一排泥管,所述第一沉淀腔、第二沉淀腔和第三沉淀腔内侧壁的下端均设置有污泥导流板,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前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的中部均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沉淀腔和第二沉淀腔连通,第二输送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沉淀腔和第三沉淀腔连通;
[0006]多个所述第一排泥管的另一端连通有抽泥管,所述抽泥管的另一端贯穿沉淀池本体并延伸至沉淀池本体的外部与抽泥泵右侧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抽泥泵左侧的输出端连通有输送泥管,所述输送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沉淀筒连通,所述第二沉淀筒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过滤网层,所述第二沉淀筒和沉淀池本体之间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和输送泥管分别位于过滤网层的上方和下方;
[0007]所述第一沉淀腔内侧壁的左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球形缓冲套,所述球形缓冲套左侧的上方与第一沉淀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药剂箱,所述药剂箱右侧的下方连通有微型抽泵,所述微型抽泵的输出端管位于第一沉淀腔内侧壁的上方。
[0008]为了提高污水沉淀净化的质量,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沉淀池本体左侧的上方和右侧的下方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右端与第一沉淀腔连通,且位于球形缓冲套的内部,所述排水管的左端与第三沉淀腔连通,所述排水管位于污泥导流
板的上方。
[0009]为了在安装板的中部方便安装液位传感器,使液位传感器便于实时监测沉淀腔内污水的水量,作为本技术优选的,第一沉淀腔、第二沉淀腔和第三沉淀腔内侧壁的右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液位传感器。
[0010]为了起到缓冲效果,防止输送的水引起沉淀池内污泥的震起,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右端的下方均设置有倾斜缓冲板,所述倾斜缓冲板与第二沉淀腔和第三沉淀腔内侧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倾斜缓冲板位于污泥导流板的上方。
[0011]为了用支撑安装套方便支撑固定污泥导流板,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沉淀腔、第二沉淀腔和第三沉淀腔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安装套,所述污泥导流板的下端面与支撑安装套的上端面紧贴。
[0012]为了方便将污水中的污泥沉淀到污泥导流板,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沉淀腔、第二沉淀腔与第三沉淀腔的下端面和污泥导流板的形状均呈“漏斗”状,所述污泥导流板的上端面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斜导流孔。
[0013]为了方便将第二沉淀筒内沉淀的污泥排出,提高污水沉淀的质量,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排泥管的中部均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电控阀,所述第二沉淀筒的下端面连通有第二排泥管,所述回流管和第二排泥管的中部均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该种环保工程污水治理用净化沉淀池,通过在沉淀池本体的内侧壁设置三个沉淀腔,同时在沉淀池本体的前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使污水依次通过第一沉淀腔、第二沉淀腔和第三沉淀腔进行沉淀,使污水达到多次沉淀净化的效果,且使沉淀池本体达到连续沉淀净化水的目的,在三个沉淀腔内侧壁的下端均设置有污泥导流板,污泥导流板便于沉淀分离污水中的污泥,最后沉淀净化水通过排水管进行排出,使提高污水沉淀净化的质量;
[0016]2.该种环保工程污水治理用净化沉淀池,在三个沉淀腔的下端均连通第一排泥管,第一排泥管通过抽泥管与抽泥泵连通,抽泥泵与第二沉淀筒通过输送泥管连通,在第二沉淀筒的内侧壁固定过滤网层,启动抽泥泵,将三个沉淀腔底部沉淀的污泥水输送到第二沉淀筒内,过滤网层对沉淀的污泥水进而二次过滤沉淀,打开回流管上方的单向阀,便于将第二沉淀筒内沉淀的水输送到第一沉淀腔内,打开第二排泥管,方便排放沉淀的污泥,进一步加强沉淀净化的质量与效率;
[0017]3.该种环保工程污水治理用净化沉淀池,通过在第一沉淀腔内侧壁的左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架,进而在安装架的上下两侧分别方便连接药剂箱和球形缓冲套,进水管位于球形缓冲套内部,球形缓冲套起到缓冲水流速的效果,防止输送的污水的冲击力引起第一沉淀腔内污泥的震起,药剂箱内方便储存污水处理添加剂,启动微型抽泵,方便向第一沉淀腔内添加污水处理添加剂,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环保工程污水治理用净化沉淀池的整体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沉淀池本体的剖视结构图;
[0020]图3为本技术a处的放大结构图;
[0021]图4为本技术b处的放大结构图。
[0022]图中,1、沉淀池本体;101、第一沉淀腔;102、第二沉淀腔;103、第三沉淀腔;104、支撑安装套;105、污泥导流板;1051、斜导流孔;106、进水管;107、排水管;108、第一排泥管;109、电控阀;2、安装板;201、液位传感器;3、抽泥泵;301、抽泥管;302、输送泥管;4、第二沉淀筒;401、过滤网层;402、回流管;403、单向阀;404、第二排泥管;5、安装架;501、球形缓冲套;502、药剂箱;503、微型抽泵;6、第一输送管;601、第二输送管;602、控制阀;603、倾斜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工程污水治理用净化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左侧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抽泥泵(3)和第二沉淀筒(4),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第一沉淀腔(101)、第二沉淀腔(102)和第三沉淀腔(103),所述第一沉淀腔(101)、第二沉淀腔(102)和第三沉淀腔(103)下端面的中部均连通有第一排泥管(108),所述第一沉淀腔(101)、第二沉淀腔(102)和第三沉淀腔(103)内侧壁的下端均设置有污泥导流板(105),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前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输送管(6)和第二输送管(601),所述第一输送管(6)和第二输送管(601)的中部均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控制阀(602),所述第一输送管(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沉淀腔(101)和第二沉淀腔(102)连通,第二输送管(60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沉淀腔(102)和第三沉淀腔(103)连通;多个所述第一排泥管(108)的另一端连通有抽泥管(301),所述抽泥管(301)的另一端贯穿沉淀池本体(1)并延伸至沉淀池本体(1)的外部与抽泥泵(3)右侧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抽泥泵(3)左侧的输出端连通有输送泥管(302),所述输送泥管(302)的另一端与第二沉淀筒(4)连通,所述第二沉淀筒(4)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过滤网层(401),所述第二沉淀筒(4)和沉淀池本体(1)之间连通有回流管(402),所述回流管(402)和输送泥管(302)分别位于过滤网层(401)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一沉淀腔(101)内侧壁的左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架(5),所述安装架(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球形缓冲套(501),所述球形缓冲套(501)左侧的上方与第一沉淀腔(1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药剂箱(502),所述药剂箱(502)右侧的下方连通有微型抽泵(503),所述微型抽泵(503)的输出端管位于第一沉淀腔(101)内侧壁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定西市生态环境局安定分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