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41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体,位于工作台面的上方,机体内设置有通风通道;第一换热器,设置在通风通道内,气流流经第一换热器后吹出;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连通;换热部,位于工作台面的下方,第二换热器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部内,换热部内具有换热介质,第二换热器与换热介质接触,以使第二换热器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不方便安装在厨房内的问题。有技术中的空调器不方便安装在厨房内的问题。有技术中的空调器不方便安装在厨房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厨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要的进出场所,但厨房内热源多,湿度大,尤其在夏季,炎热的气温使厨房内的热湿环境更加恶劣,给烹饪者带来很强的不适感,因此,厨房中的制冷需求大。但是厨房特殊的工作环境:灶间油烟重、温度高和空间狭小等,导致厨房内安装空调不方便,同时会存在以下缺陷:
[0003](1)厨房空间狭小,安装分体式空调需要面临墙壁开孔、走管等问题,整体结构分散,且厨房外墙一般没有预留室外机安装位,给空调的安装带来不便;
[0004](2)现有中央空调体积较大,而厨房空间较小,不便于安装;
[0005](3)移动式空调为风冷散热,需要在墙壁或窗户上开孔安装废热排风管,散热效果较差,不方便且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不方便安装在厨房内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体,位于工作台面的上方,机体内设置有通风通道;第一换热器,设置在通风通道内,气流流经第一换热器后吹出;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连通;换热部,位于工作台面的下方,第二换热器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部内,换热部内具有换热介质,第二换热器与换热介质接触,以使第二换热器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0008]进一步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均与第一换热器连通;换热部包括:水槽,第一换热部件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水槽的外壁上;换热箱,换热介质设置在换热箱内,第二换热部件位于换热箱内。
[0009]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端与第一换热部件连通,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端与第二换热部件连通;空调器还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部件连通,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部件连通。
[0010]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支路,第一换热器的冷媒流出管通过第一支路与第一换热部件连通;第二支路,第一换热器的冷媒流出管通过第二支路与第二换热部件连通。
[0011]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控制阀,设置在第一支路上并与第一支路连通,通过第一控制阀控制第一支路的通断;第二控制阀,设置在第二支路上并与第二支路连通,通过第二控制阀控制第二支路的通断。
[0012]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三支路,第一换热器的冷媒流入管通过第三支路与第一换热部件连通;第四支路,第一换热器的冷媒流入管通过第四支路与第二换热部件连通。
[0013]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三控制阀,设置在第三支路上并与第三支路连通,通
过第三控制阀控制第三支路的通断;第四控制阀,设置在第四支路上并与第四支路连通,通过第四控制阀控制第四支路的通断。
[0014]进一步地,水槽的槽体上设置有夹层,第一换热部件安装在夹层内,空调器还包括:温度检测部件,设置在夹层内并与第一换热部件相对,通过温度检测部件检测第一换热部件的温度。
[0015]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排水管,与水槽连通;接水盘,设置在第一换热器的下方,以承接第一换热器上的冷凝水,接水盘通过第二管路与排水管连通。
[0016]进一步地,机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过滤组件,设置在进风口处;第二过滤组件,设置在出风口处。
[0017]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空调器包括机体、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换热部,机体位于工作台面的上方,机体内设置有通风通道;第一换热器设置在通风通道内,气流流经第一换热器后吹出;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连通,换热部位于工作台面的下方,第二换热器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部内,换热部内具有换热介质,第二换热器与换热介质接触,以使第二换热器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这样设置可以方便将空调器安装在较小的空间内,不需要单独设置室外机进行散热,利用换热介质对第二换热器进行散热,同时第二换热器散发出的热量还可以加热换热介质,使换热介质重复利用,使整个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方便安装在厨房内。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空调器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3]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00、工作台面;1、机体;10、通风通道;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换热部;31、第一换热部件;32、第二换热部件;40、水槽;41、换热箱;11、第一管路;12、第一支路;13、第二支路;120、第一控制阀;130、第二控制阀;14、第三支路;15、第四支路;140、第三控制阀;150、第四控制阀;6、温度检测部件;7、排水管;8、接水盘;16、第二管路;160、折弯部;17、第三管路;170、节流阀;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03、第一过滤组件;104、第二过滤组件;9、导流风机;200、压缩机;300、第五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请参考图1至图5,包括:机体1,位于工作台面100的上方,机体1内设置有通风通道10;第一换热器2,设置在通风通道10内,气流流经第一换热器2后吹出;第二换热器3,与第一换热器2连通;换热部4,位于工作台面100的下方,第二换热器3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部4内,换热部4内具有换热介质,第二换热器3与换热介质接触,以使第二换热器3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002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包括机体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和换热部4,机体1位于工作台面100的上方,机体1内设置有通风通道10;第一换热器2设置在通风通道10内,气流流经第一换热器2后吹出;第二换热器3与第一换热器2连通,换热部4位于工作台面100的下方,第二换热器3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部4内,换热部4内具有换热介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位于工作台面(100)的上方,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通风通道(10);第一换热器(2),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10)内,气流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2)后吹出;第二换热器(3),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连通;换热部(4),位于所述工作台面(100)的下方,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换热部(4)内,所述换热部(4)内具有换热介质,所述第二换热器(3)与所述换热介质接触,以使所述第二换热器(3)与所述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3)包括第一换热部件(31)和第二换热部件(32),所述第一换热部件(31)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件(32)均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连通;所述换热部(4)包括:水槽(40),所述第一换热部件(31)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水槽(40)的外壁上;换热箱(41),所述换热介质设置在所述换热箱(41)内,所述第二换热部件(32)位于所述换热箱(4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冷媒出口端与所述第一换热部件(31)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冷媒入口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件(32)连通;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管路(11),所述第一管路(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部件(31)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件(3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支路(12),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冷媒流出管通过第一支路(12)与所述第一换热部件(31)连通;第二支路(13),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冷媒流出管通过第二支路(13)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件(3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控制阀(12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12)上并与所述第一支路(12)连通,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明士彭光前王锐锋车雯于琦王喜成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