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轨枕剪切强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8129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成轨枕剪切强度检测装置,包括连接设置在试验机上的支座,支座包括竖直座和横向座;所述竖直座的顶端面上开设有矩形槽,竖直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挡块,矩形槽内滑动设置有上移动挡块,上移动挡块通过设置在上固定挡块上的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将轨枕试样上下夹持定位在支座上;所述横向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侧固定挡板,横向座的顶端面上滑动配装有侧移动挡板,侧移动挡板通过设置在侧固定挡板上的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将轨枕试样左右夹持定位在支座上;所述侧移动挡板和竖直座之间还设置有垫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出轨枕的剪切强度和粘接剪切强度,真实地反映出轨枕的质量,保证了轨枕的安全使用。枕的安全使用。枕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成轨枕剪切强度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合成轨枕力学性能检测
,更具体涉及一种合成轨枕剪切强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存在的轨枕有木枕、混凝土枕以及聚氨酯合成轨枕三种。其中,木枕作为传统铁路普遍采用的轨枕,具有造价低、富有弹性、重量轻、绝缘性能好的优点,但是由于森林资源有限,长期砍伐会出现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另外木枕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下,存在防腐性能差、易风化开裂、寿命短、耐久性差、物理力学性能差、保持轨距道钉抗拔性能差等缺点;混凝土枕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轨枕,具有寿命长、稳定性好的优点,缺点是硬度大、弹性差、重量大、消音减震效果差、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聚氨酯合成轨枕是一种新型的轨枕,具有重量轻、物理力学性能优异,保持轨距道钉抗拔性能好、合成材料资源丰富的优点,具有替代传统的木枕和混凝土轨枕的巨大潜力。我国铁路已开始逐渐使用复合材料轨枕,具有重量轻、加工性好、耐久性好和力学性能优异等优点,相比于现有的混凝土轨枕和木枕具有很大的优势。
[0003]为保证合成轨枕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剪切强度和粘接剪切强度进行测试,但目前无专用于合成轨枕的检测装置。现多通过对轨枕试样底部进行支撑,两侧紧固的方法进行测量,得出的数据偏差较大,无法真实反映轨枕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成轨枕剪切强度检测装置,以解决目前没有合成轨枕相对应的剪切强度检测装置,以及现应用的检测方法得出的数据偏差较大,无法真实反映轨枕力学性能的问题,以准确地检测出轨枕的剪切强度和粘接剪切强度,真实反映出轨枕的质量,保证轨枕的安全使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合成轨枕剪切强度检测装置,包括连接设置在试验机上的支座,支座包括一体连接成L型的竖直座和横向座;所述竖直座的顶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定位轨枕试样的矩形槽,竖直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挡块,矩形槽内滑动设置有上移动挡块,上移动挡块通过设置在上固定挡块上的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将轨枕试样上下夹持定位在支座上;所述横向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侧固定挡板,横向座的顶端面上滑动配装有侧移动挡板,侧移动挡板通过设置在侧固定挡板上的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将轨枕试样左右夹持定位在支座上;所述侧移动挡板和竖直座之间还设置有连接设置在试验机上并在试验机的驱动下对轨枕试样施加剪切力的垫块。
[0007]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开设在上固定挡块上的第一螺纹孔以及螺纹配装在第一螺纹孔内并能够驱动上移动挡块下降的上固定螺栓。
[0008]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矩形槽的内侧壁上竖向开设有一对第一燕尾槽,上移
动挡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燕尾槽相配装的一对第一燕尾滑块。
[0009]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开设在侧固定挡板上的第二螺纹孔以及螺纹配装在第二螺纹孔内并能够驱动侧移动挡板向左移动的侧固定螺栓。
[0010]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横向座的顶端面上水平开设有第二燕尾槽,侧移动挡板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与第二燕尾槽相配装的第二燕尾滑块。
[0011]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侧移动挡板的顶端面上开设有U型凹槽,U型凹槽内竖向间隔转动设置有若干用于消除轨枕试样与侧移动挡板之间摩擦力的滚轴。
[0012]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滚轴包括横向固定设置在侧移动挡板上的固定杆以及转动套设在固定杆上并设置在U型凹槽内的轴套。
[0013]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支座的底端通过固定轴连接设置在试验机上。
[0014]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0015]本技术能够通过第一驱动结构驱动上移动挡块动作,将轨枕试样进行上下夹持定位,通过第二驱动结构驱动侧移动挡板动作,将轨枕试样进行左右夹持定位,进而有效防止了施加压力时轨枕试样出现倾斜而影响测量结果的问题。并且本技术在侧移动挡板上安装有四个滚轴,有效消除了轨枕试样与侧移动挡板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本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出轨枕的剪切强度和粘接剪切强度,真实地反映出轨枕的质量,保证了轨枕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滚轴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上移动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侧移动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轨枕试样为轨枕剪切试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轨枕试样为轨枕粘接剪切试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固定轴,2、支座,21、竖直座,22、横向座,3、侧固定挡板,4、侧固定螺栓,5、侧移动挡板,51、第二燕尾滑块,6、滚轴,61、固定杆,62、轴套,7、上移动挡块,71、第一燕尾滑块,8、上固定挡块,9、上固定螺栓,10、轨枕试样,11、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一种合成轨枕剪切强度检测装置,结合图1至图7所示,包括支座2、上固定挡块8、上移动挡块7、第一驱动结构、侧固定挡板3、侧移动挡板5、第二驱动结构和垫块11。
[0026]支座2的底端通过固定轴1连接设置在试验机上,支座2包括一体连接成L型的竖直座21和横向座22。
[0027]竖直座21的顶端面上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用于定位轨枕试样10。
[0028]竖直座21的上方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挡块。
[0029]矩形槽内滑动设置有上移动挡块7。矩形槽的内侧壁上竖向开设有一对第一燕尾
槽,上移动挡块7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燕尾槽相配装的一对第一燕尾滑块71。
[0030]上移动挡块7通过设置在上固定挡块8上的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将轨枕试样10上下夹持定位在支座2上。即将轨枕试样10放置在上移动挡块7下方的矩形槽内,再通过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将轨枕试样10上下夹持定位在支座2上。
[0031]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螺纹孔以及上固定螺栓9。第一螺纹孔开设在上固定挡块8上。上固定螺栓9螺纹配装在第一螺纹孔内,并能够驱动上移动挡块7下降。
[0032]横向座22的侧壁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侧固定挡板3,横向座22的顶端面上滑动配装有侧移动挡板5。横向座22的顶端面上水平开设有第二燕尾槽,侧移动挡板5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与第二燕尾槽相配装的第二燕尾滑块51。
[0033]侧移动挡板5通过设置在侧固定挡板3上的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将轨枕试样10左右夹持定位在支座2上。
[0034]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螺纹孔以及侧固定螺栓4。第二螺纹孔开设在侧固定挡板3上。侧固定螺栓4螺纹配装在第二螺纹孔内,并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轨枕剪切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设置在试验机上的支座(2),支座(2)包括一体连接成L型的竖直座(21)和横向座(22);所述竖直座(21)的顶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定位轨枕试样(10)的矩形槽,竖直座(2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挡块(8),矩形槽内滑动设置有上移动挡块(7),上移动挡块(7)通过设置在上固定挡块(8)上的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将轨枕试样(10)上下夹持定位在支座(2)上;所述横向座(2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侧固定挡板(3),横向座(22)的顶端面上滑动配装有侧移动挡板(5),侧移动挡板(5)通过设置在侧固定挡板(3)上的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下将轨枕试样(10)左右夹持定位在支座(2)上;所述侧移动挡板(5)和竖直座(21)之间还设置有连接设置在试验机上并在试验机的驱动下对轨枕试样(10)施加剪切力的垫块(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轨枕剪切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开设在上固定挡块(8)上的第一螺纹孔以及螺纹配装在第一螺纹孔内并能够驱动上移动挡块(7)下降的上固定螺栓(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轨枕剪切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槽的内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光杨富民周尧耿月任柄楠刘晓煌谢计华
申请(专利权)人:铁科腾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