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氧化水处理和生物除臭协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765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催化氧化水处理和生物除臭协同系统,包括吸收单元、臭氧预氧化单元、臭氧催化氧化单元、臭氧发生单元、生物除臭单元;所述吸收单元、臭氧预氧化单元、臭氧催化氧化单元沿废水进水方向依次连通,形成废水处理通路;所述臭氧发生单元、臭氧催化氧化单元、吸收单元、生物除臭单元沿臭氧输送方向依次连通,形成臭气处理通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催化氧化水处理和生物除臭协同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处理各类难降解有机废水及嗅味浓度高的废水,使得臭氧利用率达95%以上,废水的COD去除率达90%以上。除率达90%以上。除率达9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催化氧化水处理和生物除臭协同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废气及废水处理的
,涉及一种催化氧化水处理和生物除臭协同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充分利用臭氧尾气的催化氧化水处理和生物除臭协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生产的增长,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特别是工业废水,成分更加复杂,常含有一些难于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如酚类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杂环类化合物,多氯联苯等化合物等。并且,在集中处理污废水的同时,有大量恶臭、VOC和有毒气体排出,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目前,生物处理是最经济实用、应用面最广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但是,常规生物处理难以将含有难降解有机物的废水处理到达标排放或回用水平。
[0003]针对生物处理出水中残存的难降解有机物,常采用的处理技术包括混凝、吸附、氧化、膜分离等。其中,混凝技术的处理效果受混凝剂种类、结构、形式、水中杂志、温度、pH等的影响,应用受限;吸附和膜分离虽然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普遍存在成本较高、设备运行维护复杂的问题。
[0004]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由于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单独氧化部分污染物质,同时,臭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又能产生
·
OH,自由基具有无选择性的氧化能力,其综合效果对难降解物质具有氧化能力强、分解速度快、污染物去除率高、成本可控等优点。目前很多专利对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和采用的催化剂都进行了研究。
[0005]中国专利201620406484.4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原水与臭氧从接触填料层下方进入,处理后的水从装置上方的出水口流出。装置设置两层填料,气水接触的第一层填料为陶粒接触填料,第二层填料为催化剂填料,处理后的臭氧尾气部分回用,提高臭氧的利用率。
[0006]中国专利201620892677.5公开了一种双效臭氧催化氧化废水处理装置,依次串联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和紫外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对废水进行两次催化氧化,深化对废水的氧化,也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
[0007]中国专利201621444789.0公开了一种多级高效臭氧催化氧化循环反应器,主要包括气水混合器,一级催化氧化反应器、二级催化氧化反应器、三级催化氧化反应器,并设有吸风机和臭氧循环管,将前一级反应后剩余的臭氧输送到下一级反应器中,增大臭氧与污水的接触面,提高臭氧的利用率。
[0008]以上专利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但是仍需要增加臭氧尾气处理装置,在提高臭氧利用率的同时也会带来了设备操作维护的复杂性。另外,也未考虑污水厂全流程的协同处理,仍然不能十分有效的利用臭氧尾气。
[0009]在臭气治理技术上,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其中,物理法不改变恶臭物质的化学性质,只是用一种物质将臭味掩蔽和稀释,或将恶臭物质由气象转移至液相或固相,工艺简单,但是治标不治本,处理效率不稳定,对高浓度臭气处理效率低。化学法主
要利用该化学药剂或化学方法与恶臭物质反应生成无臭物质而脱臭,但需不断加入化学药剂,运行费用高,存在二次污染。生物法是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来降解恶臭物质,具有设备简单、费用低廉、管理维护方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国内外大都将生物除臭作为研究重点。
[0010]中国专利200910244430.7公开了一种处理气态污染物的错流生物滴滤装置,让废气进入装置后形成均匀稳定的进气区,附着生物膜的填料区设置在进气区外围,使废气与喷淋液均匀的流过填料去,成为清洁气体后进入气体收集区,最后经收集区排出。该装置有效的提高了气液与生物的接触效率。
[0011]中国专利201410817507.6公开了一种生物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在配好的菌液和营养液中加入1000mg/L甲基硅油,形成两相混合液,先实现循环喷淋,采用两相混合液流动相作为滴滤设备吸附剂,再通废气使填料挂膜完成,使生物滴滤工艺广谱高效低能耗。
[0012]中国专利201420448818.5公开了臭气的一体式生物化学除臭设备,采用生物滤池为主,化学药剂法为辅的臭气处理工艺。生物滤池设置有预洗段与生物段,降低废气污染物浓度;再经化学喷淋塔处理进一步降低废气污染物浓度。
[0013]以上专利通过改善气流、水流与填料的接触形式,对单体生物除臭装置进行了优化,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气液传质效率及填料的利用率。但是未与水处理中的资源全流程考虑,长期运行条件下微生物生存环境得不到更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1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化氧化水处理和生物除臭协同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处理各类难降解有机废水及嗅味浓度高的废水,使得臭氧利用率达95%以上,废水的COD去除率达90%以上。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催化氧化水处理和生物除臭协同系统,包括吸收单元、臭氧预氧化单元、臭氧催化氧化单元、臭氧发生单元、生物除臭单元;所述吸收单元、臭氧预氧化单元、臭氧催化氧化单元沿废水进水方向依次连通,形成废水处理通路;所述臭氧发生单元、臭氧催化氧化单元、吸收单元、生物除臭单元沿臭氧输送方向依次连通,形成臭气处理通路。
[0016]优选地,所述吸收单元包括并联的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所述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经供水管路与进水点相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经供水管路与臭氧预氧化单元相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塔经通气管路分别与臭氧催化氧化单元、第二吸收塔相连通,所述第二吸收塔经通气管路与生物除臭单元相连通。
[0017]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分别与进水点之间的供水管路上设有进水阀,所述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分别与臭氧预氧化单元之间的供水管路上设有出水阀。
[0018]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的进水口位于塔顶,所述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的出水口位于塔底。
[0019]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收塔的进气口位于塔底,所述第一吸收塔的出气口位于塔顶,所述第二吸收塔的进气口位于塔下部,所述第二吸收塔的出气口位于塔顶。
[0020]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为专利申请号200910050035.5中的一种
深度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臭氧

生物滤池系统。
[0021]优选地,所述臭氧预氧化单元为臭氧预氧化池。
[0022]优选地,所述臭氧预氧化单元与臭氧催化氧化单元之间的供水管路上设有废水输送泵。
[0023]优选地,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单元为臭氧催化氧化塔。
[0024]更优选地,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的进水口位于塔底,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出水口位于塔顶,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的进气口位于塔底,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出气口位于塔顶。
[0025]更优选地,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经供水管路与第一循环泵形成循环水回路,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循环水出口位于塔顶,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循环水进口位于塔底。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催化氧化水处理和生物除臭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单元(1)、臭氧预氧化单元(2)、臭氧催化氧化单元(3)、臭氧发生单元(4)、生物除臭单元(5);所述吸收单元(1)、臭氧预氧化单元(2)、臭氧催化氧化单元(3)沿废水进水方向依次连通,形成废水处理通路;所述臭氧发生单元(4)、臭氧催化氧化单元(3)、吸收单元(1)、生物除臭单元(5)沿臭氧输送方向依次连通,形成臭气处理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氧化水处理和生物除臭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单元(1)包括并联的第一吸收塔(11)和第二吸收塔(12),所述第一吸收塔(11)和第二吸收塔(12)经供水管路(B)与进水点(A)相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塔(11)和第二吸收塔(12)经供水管路(B)与臭氧预氧化单元(2)相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塔(11)经通气管路(C)分别与臭氧催化氧化单元(3)、第二吸收塔(12)相连通,所述第二吸收塔(12)经通气管路(C)与生物除臭单元(5)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催化氧化水处理和生物除臭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塔(11)和第二吸收塔(12)分别与进水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燕霞赵宁华郭靖操启顺刘霞魏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