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茶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76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节能茶壶,其底部装有若干组呈辐射状排列的吸热片,每组吸热片具有若干个隔焰片,隔焰片之间形成排气道。每个隔焰片的位于茶壶周向外侧的一端还制有一折边,该折边与隔焰片构成一定角度,折边之间的空间形成挡气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供氧不足,燃烧温度不易提高的缺陷。具有通风增氧,提高燃烧温度,热效率高以及节能的特点。(*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厨房烧水用具。现有的茶壶底面是平面或波纹状,因而吸热效果一般,燃料利用率不高。针对其缺陷,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86202173)公开了一种有空气燃烧室的锅、壶,其主要特点是在锅壶底部外侧联接一中间带孔,有若干条呈辐射状或螺旋状凹槽的金属盘状物,以形成许多各自独立的空气燃烧室,用于提高燃烧温度和热效率。然而,由于该种结构的空气燃烧室,在使用时空气不易进入室中,因此供氧不足,燃烧条件较差,燃烧室中的燃烧温度不易提高,阻碍了热效率的提高。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提供的茶壶装有特殊结构形状的吸热片,使其放置在炉上使用时,具有通风助氧、提高燃烧温度的作用,进而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茶壶的底部外侧装有若干组呈辐射状排列的吸热片,每组吸热片具有若干个隔焰片,隔焰片之间形成通气道。每个隔焰片的位于茶壶底部周向的一端还制有一折边,该折边与排焰片构成一定角度,使折边间的空间构成挡气道,以延长火焰在茶壶底部的滞留时间。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该茶壶的外形正视示意图。图2是该茶壶的外形仰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其中一组加热片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加热片的左视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A-A部位移出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3中的B-B部位移出剖面示意图。由图1可知,该茶壶由壶嘴1、壶耳2、壶把3、壶顶4、壶盖5、铆钉6、壶身7、吸热片8组成。由图2可知,每组加热片由若干个隔焰片9组成。隔焰片之间形成通气道。隔焰片的平面与茶壶底面一般以接近垂直为宜,使得排列而成的隔焰片能有效地支承茶壶及茶壶内液体的重量,并且在茶壶搁在炉上使用时,火焰能直接伸入隔焰片之间的通气道中对茶壶底及隔焰片加热。另外每个隔焰片的位于茶壶底部周向的一端制有一个折边15。该折边与隔焰片构成一定角度E,相邻折边之间形成一挡气道。该挡气道可使茶壶使用时进入通气道中的火焰向茶壶周向外侧的跑逸速度受到一定阻碍,因而火焰及燃烧热量在茶壶底部的滞留时间得以延长,从而提高了茶壶的吸热效率。一般情况下,E越大,火焰滞留时间可越长。但E若过大,空气流通速度则会减小,易造成供氧不足,反而会影响燃烧温度的提高。为方便制造,该加热片采用冲压成型,然后铆接到茶壶上去的方法。由图3可知,每组加热片由铆钉10、11、12铆接到茶壶的底面上。自然,铆接部位以及铆钉数量也可按根据不同的要求自行确定。从图3及图6中还可知,该加热片铆接于茶壶上后,通气道13形成一中空的通气孔。为保证燃烧时的供氧,该通气孔的长度不宜过大。另外为使用方便,每个折边的外侧都制有一个倒角14。本技术采用的吸热片的结构,在使用时可使燃烧火苗伸入在通气道中时,也能与空气充分接触,因而显著改善了燃烧条件,提高了燃烧温度,具有通风增氧的效果。所设计的隔焰片上的折边之间所形成的挡气道,可使火焰及热量向茶壶底部四周扩散的速度得以减慢,因而热效率以及燃料利用率得以进一步提高。根据测算,同样煮开一壶水,加上吸热片后,烧水时间可缩短40%以上,显著地节约了能源。本技术中的加热片若扩展安装于其它炊具,也能取得类似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茶壶,其底部外侧装有若干组呈辐射状排列的吸热片,其特征在于每组吸热片都具有若干个隔焰片,隔焰片之间形成通气道,每个隔焰片的位于茶壶周向外侧的一端具有一个折边,该折边平面与隔焰片平面构成一角度,折边之间的空间构成挡气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茶壶,其底部外侧装有若干组呈辐射状排列的吸热片,其特征在于每组吸热片都具有若干个隔焰片,隔焰片之间形成通气道,每个隔焰片的位于茶壶周向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连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江南铝制品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