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飞鹂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可变形结构的吸引器通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7439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可变形结构的吸引器通条,用于疏通堵塞的吸引器头,包括通条本体和设置在通条本体上部的可变形结构;可变形结构的两端与通条本体固定,中部与通条本体活动连接;可变形结构包括上变形体和下变形体,上变形体和下变形体相互靠近一端均与固定环连接固定,固定环套设在通条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通条本体上部固定可变形结构,来带出吸引器头内碎骨片或组织,便于吸引器头疏通使用。通过固定环在通条本体上下滑动,使得上变形体和下变形体的外径不断变化,从而更好地切割组织、疏通骨碎片;同时通过在上变形体和下变形体的外表面均设有若干条形纹条形纹呈刀刃状,能够对组织实现切割作用。能够对组织实现切割作用。能够对组织实现切割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可变形结构的吸引器通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具有可变形结构的吸引器通条。

技术介绍

[0002]吸引器主要作为手术中连接在吸引管上的末端装置用以接触被吸引物体,临床进行骨科(如半髋术)或妇科手术中,骨碎片或血凝块易堵塞吸引器头,手术中常用的吸引器头200如图1所示;在查看连接管无堵塞、吸水冲洗吸头管腔连通情况下,使用直线吸头通条100(小吸头用通条,见图2所示,大吸头不专门配置通条)反复疏通后吸引器头堵塞情况仍较严重,通一次吸一下又没吸力,究其原因,是吸引器头被碎骨片、组织(伤后肌化组织、血凝块)堵塞,通条疏通时,直接穿过骨碎片或组织,但未带出,骨碎片或组织仍留在吸引器头管腔内造成堵塞。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可变形结构的吸引器通条,将其与吸引器头配套使用时,能使其能带出吸引器头内碎骨片或组织,便于吸引器头疏通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可变形结构的吸引器通条,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具有可变形结构的吸引器通条,用于疏通堵塞的吸引器头,包括通条本体和设置在通条本体上部的可变形结构;所述可变形结构的两端与通条本体固定,中部与通条本体活动连接;
[0007]所述可变形结构包括上变形体和下变形体,上变形体和下变形体相互靠近一端均与固定环连接固定,所述上变形体、下变形体及固定环均套设在通条本体上。<br/>[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条本体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且两个限位块对称固定在套接于通条本体上的固定环的上、下两侧。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变形体或下变形体均为弹性球面体。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球面体外表面设有若干条形纹。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条形纹呈刀刃状。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变形结构的顶端与通条本体上端之间的距离D取值为3~6cm。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变形体或下变形体变形时的最大外径小于与通条本体配套使用的吸引器头的管腔内径。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变形结构轴向任意位置的横截面的中心点均与通条本体自身的旋转轴线相重合或偏移。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通过在通条本体上部固定可变形结构,可变形结构能带出吸引器头
内碎骨片或组织,便于吸引器头疏通使用。
[0017]2、限位块限定上变形体和下变形体的变形范围,通过固定环在通条本体上下滑动,使得上变形体和下变形体的外径不断变化,从而更好地切割组织、疏通骨碎片;同时通过在上变形体和下变形体的外表面均设有若干条形纹所述条形纹呈刀刃状,能够对组织实现切割作用;通过在通条本体头部(回转体结构的顶端与通条本体上端之间)留出一定距离,便于疏通碎骨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常用吸引器头的分体式结构;
[0019]图2为常用的直线吸头通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
[0022]图5为上变形体或下变形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00、直线吸头通条;200、吸引器头;1、通条本体;2、可变形结构;2.1、上变形体;2.2、下变形体;2.3、固定环;2a、条形纹;3、限位块;
[0024]D表示可变形结构的顶端与通条本体上端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7]参阅图3至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可变形结构的吸引器通条,用于疏通堵塞的吸引器头,包括通条本体1和设置在通条本体1上部的可变形结构2;其中,所述通条本体1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且所用材料具有柔韧性,通过吸引器头的拐角处时,易于通过,用后不变形或轻微弯曲可恢复,例如PVC、TPE;
[0028]所述可变形结构2的两端与通条本体1固定,中部与通条本体1活动连接;所述可变形结构2包括上变形体2.1和下变形体2.2,上变形体2.1和下变形体2.2相互靠近一端均与固定环2.3连接固定,所述上变形体2.1、下变形体2.2及固定环2.3均套设在通条本体1上。
[0029]本技术中,所述通条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3,且两个限位块3对称固定在套接于通条本体1上的固定环3的上、下两侧。限位块3限定上变形体2.1和下变形体2.2的变形范围,通过固定环2.3在通条本体1上下滑动,使得上变形体2.1和下变形体2.2的外径不断变化,从而更好地切割组织、疏通骨碎片。
[0030]本技术中,所述上变形体2.1或下变形体2.2均为弹性球面体,具体的,所述上
变形体2.1和下变形体2.2采用PVC、硅胶等耐高温材料制成。
[0031]参阅图5,所述弹性球面体外表面设有若干条形纹2a,所述条形纹2a呈刀刃状,能够对组织实现切割作用;刀刃状条形纹作钝化处理,防止伤手。
[0032]本技术中,所述可变形结构2的顶端与通条本体1上端(处于通条本体1头部处)之间的距离D取值为3~6cm,优选的,D取值为5cm。在具体应用中,现有吸引器头200的结构如图1所示,现有吸引器头200的垂直长度一般在25cm左右,本技术提供的通条本体1长度为30~35cm;在通条本体1头部留出一定距离,是为了避免疏通碎骨片困难。
[0033]本技术中,所述上变形体2.1或下变形体2.2在变形时,其最大外径小于与通条本体1配套使用的吸引器头的管腔内径。进一步的,上变形体2.1或下变形体2.2变形时最大外径在与之配套使用的吸引器头的管腔内径的1/2~4/5之间;保证上变形体2.1或下变形体2.2既能通过吸引器头腔体拐角处,又能疏通吸引器头内堵塞的骨碎片或组织。
[0034]本技术中,所述可变形结构2轴向任意位置的横截面的中心点均与通条本体1自身的旋转轴线相重合或偏移。
[00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变形结构的吸引器通条,用于疏通堵塞的吸引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条本体(1)和设置在通条本体(1)上部的可变形结构(2);所述可变形结构(2)的两端与通条本体(1)固定,中部与通条本体(1)活动连接;所述可变形结构(2)包括上变形体(2.1)和下变形体(2.2),上变形体(2.1)和下变形体(2.2)相互靠近一端均与固定环(2.3)连接固定,所述上变形体(2.1)、下变形体(2.2)及固定环(2.3)均套设在通条本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变形结构的吸引器通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条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3),且两个限位块(3)对称固定在套接于通条本体(1)上的固定环(2.3)的上、下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变形结构的吸引器通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变形体(2.1)或下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飞鹂王紫艳段素霞
申请(专利权)人:董飞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