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726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后悬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靠近两端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杆靠近连接件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受力杆位于拱形杆的正下方,从而可以避免拱形杆直接受到磕碰,而受力杆受到磕碰后,会通过弹簧和限位块,配合弹性组件和活动杆,达到了使弹簧和弹性组件发生形变的效果,从而起到了卸除受力杆受到磕碰受力的作用,而弹簧和弹性组件形变能使受力杆上升,可以使汽车在行驶途中受到磕碰或搁置后更便于通过,即该结构能减小受到磕碰后直接形成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后悬架
,具体为一种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底盘悬挂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比如支撑力、制动力和驱动力等,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
[0003]汽车底盘后悬挂用连杆指的是用于连接后车轮的连接杆,该连杆可以是普通圆杆,也可是个连接组件,然而无论是普通圆杆的连杆还是连接组件的连杆,在面对道路不平时,都可能会使连杆受到磕碰,而连杆在受到磕碰后,可能会形成裂缝等安全隐患,因此为了避免连杆在使用时受到磕碰后出现安全隐患,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具备提高汽车行驶途中受磕碰后安全性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连杆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受到磕碰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靠近两端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杆靠近连接件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受力杆,通过受力杆位于拱形杆的正下方,从而可以避免拱形杆直接受到磕碰,而受力杆受到磕碰后,会通过弹簧和限位块,配合弹性组件和活动杆,达到了使弹簧和弹性组件发生形变的效果,从而起到了卸除受力杆受到磕碰受力的作用,而弹簧和弹性组件形变能使受力杆上升,可以使汽车在行驶途中受到磕碰或搁置后更便于通过,即该结构能减小受到磕碰后直接形成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0006]本技术的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中段为正视面为弧形的拱形杆,所述拱形杆的顶部竖直开设有活动孔,所述竖杆的表面与活动孔的内壁相贴合,起到了可以竖杆的活动提供空间的作用。
[0007]本技术的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其中所述弹簧的顶部贴合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上表面与拱形杆的底部相贴合,所述竖杆贯穿限位块,起到了便于弹簧形变的作用。
[0008]本技术的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其中所述连接杆靠近拱形杆的表面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弹性组件贯穿限位框,起到了对弹性组件的形变提供限制的作用。
[0009]本技术的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其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有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第三弹片、第四弹片和束缚箍,所述第二弹片的底面贴合在第一弹片上表面的中央,所述第三弹片的底面贴合在第二弹片上表面的中央,所述第四弹片的底面贴合在第三弹片上表面的中央,所述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第三弹片、第四弹片之间均通过束缚箍捆扎在一起,所述第一弹片靠近左右两端的底面均通过转轴与活动杆连接,所述第一弹片贯穿限位框,该结构的设置提高了弹性组件的强度。
[0010]本技术的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其中所述弹性组件和受力杆的正视面均为中央凹陷的弧形,起到了增加该机构受力的作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受力杆位于拱形杆的正下方,从而可以避免拱形杆直接受到磕碰,而受力杆受到磕碰后,会通过弹簧和限位块,配合弹性组件和活动杆,达到了使弹簧和弹性组件发生形变的效果,从而起到了卸除受力杆受到磕碰受力的作用,而弹簧和弹性组件形变能使受力杆上升,可以使汽车在行驶途中受到磕碰或搁置后更便于通过,即该结构能减小受到磕碰后直接形成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弹性组件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连接杆;2、拱形杆;21、活动孔;3、连接件;4、活动杆;5、弹性组件;51、第一弹片;52、第二弹片;53、第三弹片;54、第四弹片;55、束缚箍;6、竖杆;7、弹簧;8、受力杆;9、支撑杆;10、限位框;1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的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杆1,连接杆1靠近两端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3,连接杆1靠近连接件3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杆4,活动杆4的顶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弹性组件5,弹性组件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6,竖杆6的表面套设有弹簧7,竖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受力杆8,通过受力杆8位于拱形杆2的正下方,从而可以避免拱形杆2直接受到磕碰,而受力杆8受到磕碰后,会通过弹簧7和限位块11,配合弹性组件5和活动杆4,达到了使弹簧7和弹性组件5发生形变的效果,从而起到了卸除受力杆8受到磕碰受力的作用,而弹簧7和弹性组件5形变能使受力杆8上升,可以使汽车在行驶途中受到磕碰或搁置后更便于通过,即该结构能减小受到磕碰后直接形成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0020]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为:连接杆1的中段为正视面为弧形的拱形杆2,拱形杆2的顶部竖直开设有活动孔21,竖杆6的表面与活动孔21的内壁相贴合,起到了可以竖杆6的活动提供空间的作用。
[0021]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为:弹簧7的顶部贴合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的上表面与拱形杆2的底部相贴合,竖杆6贯穿限位块11,起到了便于弹簧7形变的作用。
[0022]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区别为:连接杆1靠近拱形杆2的表面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10,弹性组件5贯穿限位框10,起到了对弹性组件5的形变提供限制的作用。
[0023]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为:弹性组件5包括有第一弹片51、第二弹片52、第三弹片53、第四弹片54和束缚箍55,第二弹片52的底面贴合在第一弹片51上表面的中央,第三弹片53的底面贴合在第二弹片52上表面的中央,第四弹片54的底面贴合在第三弹片53上表面的中央,第一弹片51、第二弹片52、第三弹片53、第四弹片54之间均通过束缚箍55捆扎在一起,第一弹片51靠近左右两端的底面均通过转轴与活动杆4连接,第一弹片51贯穿限位框10,该结构的设置提高了弹性组件5的强度。
[0024]实施例7与实施例6的区别为:弹性组件5和受力杆8的正视面均为中央凹陷的弧形,起到了增加该机构受力的作用。
[0025]在使用本技术时:该机构中连接杆1的端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靠近两端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杆(1)靠近连接件(3)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杆(4),所述活动杆(4)的顶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弹性组件(5),所述弹性组件(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6),所述竖杆(6)的表面套设有弹簧(7),所述竖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受力杆(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的中段为正视面为弧形的拱形杆(2),所述拱形杆(2)的顶部竖直开设有活动孔(21),所述竖杆(6)的表面与活动孔(21)的内壁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7)的顶部贴合有限位块(11),所述限位块(11)的上表面与拱形杆(2)的底部相贴合,所述竖杆(6)贯穿限位块(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后悬架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凯飞杨林李孟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林吉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