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714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拾光器装置,具有分离成包含光束的光轴的第1光束和从光轴看位于第1光束外侧的光束的分离部以及对光束进行感光的第2感光部。第2感光部具有用划分线划分并且相邻的主感光区域和对从主感光区域露出的光束进行感光的辅助感光区域,将辅助感光区域设在从主感光区域看与划分线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而且与主感光区域相邻的位置,划分线延伸方向的辅助感光区域长度短于主感光区域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光盘等信息记录媒体以光的方式进行信息记录或再现的光盘装置中装载的拾光器装置,详细而言,涉及可对具有多个记录再现层的光盘进行正确的记录再现运作的拾光器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光盘能以高密度记录大量信息信号,因而在音频、视频、计算机等许多领域加快利用。最近,为了增大记录容量,提出适应作为设置多个记录层的记录媒体的情况、或适应使激光为短波长或扩大物镜数值孔径的情况的光记录媒体等。使用上述设置多个记录层的记录媒体中各记录再现面间距小的光记录媒体的情况下,光束要对某一个记录再现面进行访问时,来自该记录再现面的反射光受到来自相邻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影响。这时,光束聚焦调整用的聚焦误差信号也受其影响,不能进行准确的聚焦调整。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光器件,如图11所示,提出一种拾光器装置(例如参考日本国专利公报“专利第3372413号公报”(公布日期2003年2月4日)(与美国专利说明书“US5881035”对应))。上述专利第3372413号公报揭示的拾光器装置如图11所示,光盘904反射的反射光被全息元件913衍射后,照射到感光元件912。如图12所示,往所述光盘904的径向延伸的划分线913g和从所述划分线913g的中心往光盘904的纹道方向延伸的划分线913h将全息元件913划分成3个划分区域913a、913b、913c。如图12所示,感光元件912具有排列在所述纹道方向的4个矩形感光区域912a、912b、912c、912d。中央的感光区域912a、912b是聚焦用的感光区域,往所述径向延伸的划分线912y划分所述聚焦用的感光区域912a、912b。两侧的感光区域912c、912d是纹道跟踪用的感光区域,并且以所述聚焦用的感光区域912a、912b为间隙,在所述径向隔开规定间隔设置所述纹道跟踪用的感光区域912c、912d。这里,除上述4个感光区域912a、912b、912c、912d外,还在所述聚焦用的感光区域912a、912b的外侧分别设置聚焦用的辅助感光区域912e、912f。如图12所示,由所述划分线913g、913h划分全息元件913,并且受全息元件913衍射的衍射光,如图12所示作为光束P91、P92、P93照射感光元件912。即,如图13(a)所示,将光束P91照射在感光元件912的聚焦用的感光区域912a、912b。加大物镜903与光盘904的距离时,如图13(b)所示,将光束P91按半圆状照射在聚焦用的感光区域912b上。进一步加大物镜903与光盘904的距离时,如图13(c)所示,包括聚焦用的感光区域912b和聚焦用的辅助感光区域912f,都得到照射。此外,减小所述物镜903与光盘904的距离时,如图13(d)所示,将光束P91按半圆状照射在聚焦用的感光区域912a上。进一步减小物镜903与光盘904的距离时,如图13(e)所示,包括聚焦用的感光区域912a和聚焦用的辅助感光区域912e,都得到照射。如图14所示,所述拾光器装置使用聚焦用的辅助感光区域取得聚焦误差信号FES(Focus Error Signal),因而所述拾光器装置不容易产生偏移。如图12所示,将聚焦用的感光区域912a、912b配置成在所述划分线912y上照射所述光束P91。又将所述纹道跟踪(下文简称为跟踪)用的感光区域912c配置成在所述跟踪用的感光区域912c上照射所述光束P93,将所述跟踪用的感光区域912d配置成在所述跟踪用的感光区域912d上照射所述光束P92。这时,设感光区域912a、912b、912c、912d、912e、912f的输出信号分别为S1a、S1b、S1c、S1d、S1e、S1f,则用运算FES=(S1a+S1f)-(S1b+S1e)求出聚焦误差信号FES。由此,将FES曲线的形状校正成适合多层记录层。图14的实线是表示上述聚焦误差信号FES曲线(FES=(S1a+S1f)-(S1b+S1e))的曲线。图14中,将用上述运算式FES=(S1a+S1f)-(S1b+S1e)算出的曲线作为FES曲线1(即图14中的实线)。图14的虚线是表示FES曲线(FES=S1a-S1b)的曲线。图14中,将用上述运算式FES=S1a-S1b算出的曲线作为FES曲线2(即图14中的虚线)。所述FES曲线2是不存在所述聚焦用的辅助感光区域912e、912f的情况。对所述FES曲线1和FES曲线2进行比较,在引入FES的范围超过-d1~+d1的区域,FES曲线2缓慢收敛为0,FES曲线1急剧收敛为0。据此,例如对层间距离为d2的2层光盘904进行再现时,如图15所示,FES曲线1获得FES偏移足够小的2条(2层)独立FES曲线。因此,用算出所述FES曲线1的组成能进行正常的聚焦伺服。另一方面,利用使激光为短波长或加大物镜的数值孔径NA增大光盘记录容量的BD(Blue-ray Disc蓝光光盘)中,使用NA为0.85的物镜和波长为405nm的激光实现大容量化。这种大容量化的光盘随着物镜的NA加大,受球面像差的影响。为了抑制所述球面像差,有效的是设光盘衬底的厚度为t,则减小厚度t的尺寸公差。然而,厚度t的误差取决于光盘的制造方法,因而存在提高厚度t的尺寸精度非常困难的问题。提高厚度t的尺寸精度还存在光盘制造成本提高的缺点。因此,拾光器装置中要求具有校正对光盘进行再现时产生的球面像差的功能。作为校正所述球面像差的功能,一般使光束扩展器等透镜以机械方式移动。为了准确且高速地进行所述球面像差校正,需要检测出成为球面像差校正目标的球面像差误差信号。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专利公开2002-157771号公报”(2002年5月31日公开)(与美国专利说明书“US2002/0057359”对应)中,揭示了图16的全息区域932b所示那样,利用半环状全息元件将返回的光分离成2个光束,并根据2个光束的交点位置检测出球面像差误差信号。又例如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专利公开2001-250250号公报”(2001年9月14日公开)揭示了一种低成本抵消物镜和光盘倾斜产生的偏移而不降低光的利用效率的方法。然而,通过使激光为短波长或加大物镜数值孔径NA增大容量的光盘产生球面像差的问题,因而上述专利第3372413号公报揭示的拾光器装置中,由于不能从全息元件的形状检测出球面像差,不能使用大容量化的光盘。上述专利公开2002-157771号公报揭示的像差检测装置由于全息元件的划分形状不同,感光元件上的光束成为图18所示的形状。此外,图18示出具有专利第3372413号公报中记述的聚焦用的主感光区域的纹道方向长度与聚焦用的辅助感光区域的所述纹道方向长度相等的感光元件的情况。因此,如图17所示,上述像差检测装置的聚焦误差信号在作为曲线横轴的散焦量为-d2与-d1之间和+d1与+d2之间产生偏移。上述像差检测装置的FES如上所述,在作为曲线横轴的散焦量为-d2与-d1之间和+d1与+d2之间产生偏移,其原因在于,如图18(c)、(e)所示,由上述像差检测装置设置的全息元件对感光元件照射半环状光束时,光束照射不到聚焦用的主感光区域,仅部分光束照射到聚焦用的辅助感光区域。用图18说明该情况下的光束形状变化。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拾光器装置,具有    将从记录媒体反射并通过聚光单元的光束,分离成包含该光束的光轴的第1光束(P1)和从所述光轴看位于所述第1光束(P1)外侧的第2光束(P3)的分离单元(32)、以及    对所述第2光束(P3)进行感光的第2感光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感光部具有由划分线(12x)划分并相邻的至少2个主感光区域(12k、12l)和对从所述主感光区域(12k、12l)露出的所述第2光束(P3)进行感光的辅助感光区域(12k’、12l’),    将所述辅助感光区域(12k’、12l’)设在从主感光区域(12k、12l)看与所述划分线(12x)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而且与所述主感光区域(12k、12l)相邻的位置,同时所述划分线(12x)的延伸方向的辅助感光区域(12k’、12l’)的长度短于所述主感光区域(12k、12l)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11-12 2004-3295081.一种拾光器装置,具有将从记录媒体反射并通过聚光单元的光束,分离成包含该光束的光轴的第1光束(P1)和从所述光轴看位于所述第1光束(P1)外侧的第2光束(P3)的分离单元(32)、以及对所述第2光束(P3)进行感光的第2感光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感光部具有由划分线(12x)划分并相邻的至少2个主感光区域(12k、12l)和对从所述主感光区域(12k、12l)露出的所述第2光束(P3)进行感光的辅助感光区域(12k’、12l’),将所述辅助感光区域(12k’、12l’)设在从主感光区域(12k、12l)看与所述划分线(12x)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而且与所述主感光区域(12k、12l)相邻的位置,同时所述划分线(12x)的延伸方向的辅助感光区域(12k’、12l’)的长度短于所述主感光区域(12k、12l)的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光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感光区域(12k’、12l’)在成为主感光区域(12k、12l)上照射不到第2光束(P3)的临界状态时,该第2光束(P3)为照射不到该辅助感光区域(12k’、12l’)的大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光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所述第1光束(P1)进行感光的第1感光部;所述第1感光部具有由与所述划分线(12x)平行的第1划分线划分并且相邻的至少2个第1主感光区域(12i、12j)和对从所述主感光区域(12i、12j)露出的所述第1光束(P1)进行感光的第1辅助感光区域(12i’、12j’);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山真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