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膀胱造瘘术中漏液引流的引流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7096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膀胱造瘘术中漏液引流的引流件,包括引流件本体和两条固定带,所述引流件本体包括呈圆形的集液部和两条条状的排液部,排液部对称设置于集液部两侧,集液部包括集液内膜和集液外膜以形成集液腔,排液部包括排液内膜和排液外膜以形成排液腔,排液腔与集液腔连通,集液部中央开设有贯穿集液内膜和集液外膜的第一管孔,集液内膜与集液外膜之间设有吸水垫,吸水垫中央设有位于第一管孔内的第二管孔;吸水垫上设有支撑环以支撑集液外膜,支撑环侧壁上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通口,通口从支撑环底部向上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漏液污染患者皮肤,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同时,也避免了接触患者衣物,减少了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发生。者低体温的发生。者低体温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膀胱造瘘术中漏液引流的引流件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膀胱造瘘术中漏液引流的引流件。

技术介绍

[0002]此膀胱造瘘术是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手术中,该术能降低膀胱压力,保持冲洗液引流通畅和手术视野清晰,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在前列腺电切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操作方法:腹正中线耻骨上二横指处,用专用的膀胱造瘘器做穿刺引流。术中冲洗液为0.9%生理盐水,高度为耻骨上60cm,将术中持续冲洗的冲洗液、血液等物质通过膀胱造瘘管排出体外,但同时,为了有效保证电切过程中膀胱始终处于低压状态,减少冲洗液的吸收,患者体内冲洗液会从膀胱造瘘穿刺针口的小孔漏出至患者皮肤上,这会给患者造成不适,导致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概率增加,也不符合院感管理要求。
[0003]专利文献CN203852484U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造瘘口日常护理的引流敷贴,其整体呈中央有孔,一面开口的矩形结构,包括胶带,其内侧面上含有一层胶层;吸水垫尺寸小于胶带,且粘贴在胶带内侧面胶层的胶面中部;隔离纸覆盖在吸水垫上,且粘贴在除吸水垫而外的胶面上;引流管孔位于该引流敷贴中央,并贯穿胶带、隔离纸和吸水垫;开口设于胶带、隔离纸和吸水垫的同一面,且与引流管孔想通。上述方案能够有效吸收膀胱造瘘术后膀胱造瘘口渗出的尿液,使患者皮肤保持干燥、清洁;但是未解决膀胱造瘘术过程中患者体内血液渗出的问题,且上述方案通过吸水垫来吸收渗液,又通过胶带粘贴于患者皮肤上,但吸水垫能吸收的渗液量在达到极限后,需更换引流敷贴,频繁从患者皮肤撕下引流敷贴,会造成患者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引流膀胱造瘘术中漏液的一种用于膀胱造瘘术中漏液引流的引流件。
[0005]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用于膀胱造瘘术中漏液引流的引流件,包括引流件本体和两条固定带,所述引流件本体包括呈圆形的集液部和两条条状的排液部,排液部对称设置于集液部两侧,集液部包括集液内膜和集液外膜,排液部包括排液内膜和排液外膜,集液部内部形成有集液腔,排液部内部形成有排液腔,排液腔与集液腔连通,所述集液部中央开设有贯穿集液内膜和集液外膜的第一管孔,集液内膜与集液外膜之间设有吸水垫,吸水垫中央设有第二管孔,第二管孔位于第一管孔内,吸水垫外缘固定于集液内膜上;吸水垫上设有支撑环以支撑集液外膜,支撑环侧壁上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通口,通口从支撑环底部向上延伸。
[0007]将集液部和排液部设置为内、外两层,以保证漏液能在集液腔和排液腔内流通,不会流至患者皮肤上,避免给患者造成不适;设置吸水垫,用以吸附漏液,保证漏液不会从引流件与皮肤之间的间隙流出;设置支撑环,以支撑集液外膜,避免集液内膜与集液外膜黏合
在一起而使漏液流至引流件之外;在支撑环侧壁上设置若干通口,以保证漏液能通过通口流至集液腔中;设置固定带,以固定引流件,避免其由于漏液重力不均匀或外力拉扯而导致引流件移位,牵动伤口,给患者造成不适。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环上端面沿径向延伸以形成连接凸沿。以避免漏液从支撑环上端流出。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凸沿上端面与支撑环上端面齐平共面。以使支撑环与集液外膜的连接更为方便、牢靠。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环,绕第一管孔边缘设置。以更好地支撑集液外膜,避免集液外膜内缘塌陷与集液内膜黏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集液外膜上方覆盖有保护膜。以保护集液部,避免集液部破损。
[0012]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膜上对应第一管孔位置开设有第三管孔。以使膀胱造瘘穿刺针能穿过第三管孔至穿刺口部位。
[0013]进一步地,所述集液内膜与集液外膜一体成型,每条排液部的排液内膜与排液外膜一体成型。以便生产制造,节约成本,且提高集液腔与排液腔的密封性。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孔,其直径小于第一管孔直径,且和膀胱造瘘穿刺针头直径一致。以便吸水垫能贴于患者皮肤吸收漏液,避免漏液从集液部和皮肤间隙中间流过,给患者造成不适。
[0015]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膜边缘绕过集液外膜的边缘朝向第一管孔翻折,并覆盖集液内膜的外缘。将保护膜延伸翻折至集液内膜下方以便在保护膜上设置第一连接件。
[001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对称设置于集液内膜下方,并通过位于集液内膜下方的保护膜上所设的第一连接件与引流件本体相连。设置第一连接件使引流件与固定带为可分离式,从而能重复使用固定带,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0017]进一步地,所述每条固定带两端设有能相互配合的第二连接件。以固定固定带从而固定引流件。
[001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具有弹性,以适应不同腰围的患者。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通过设置集液腔和对称设置于集液腔两侧并与集液腔连通的排液腔,使漏液能通过集液腔流至排液腔,再排出引流件外,从而避免了漏液流至患者皮肤上,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且利于医师进行膀胱造瘘术,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漏液通过引流件排出体外,避免了漏液接触患者衣物,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放置遮挡衣物,从而保护患者身体隐私;另外,本技术除了能在膀胱造瘘术过程中使用,也能在膀胱造瘘术后使用,避免伤口处有渗液流出污染衣物,且不需频繁更换引流件而使患者不适。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例1所述引流件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1所述集液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图1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5为图1Ⅱ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6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记:1

集液部,2

排液部,101

集液内膜,102

集液外膜,103

第一管孔,201

排液内膜,202

排液外膜,3

保护膜,4

吸水垫,401

第二管孔,5

支撑环,501

通口,502

连接凸沿,6

固定带,601

魔术贴毛面,7

环形围挡,701

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9]实施例1中,参考图1~图5,一种用于膀胱造瘘术中漏液引流的引流件,包括引流件本体和两条固定带6,所述引流件本体包括呈圆形的集液部1和两条条状的排液部2,排液部2对称设置于集液部1两侧,集液部1包括集液内膜101和集液外膜102,排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膀胱造瘘术中漏液引流的引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件本体和两条固定带(6),所述引流件本体包括呈圆形的集液部(1)和两条条状的排液部(2),排液部(2)对称设置于集液部(1)两侧,集液部(1)包括集液内膜(101)和集液外膜(102),排液部(2)包括排液内膜(201)和排液外膜(202),集液部(1)内部形成有集液腔,排液部(2)内部形成有排液腔,排液腔与集液腔连通,所述集液部(1)中央开设有贯穿集液内膜(101)和集液外膜(102)的第一管孔(103),集液内膜(101)与集液外膜(102)之间设有吸水垫(4),吸水垫(4)中央设有第二管孔(401),第二管孔(401)位于第一管孔(103)内,吸水垫(4)外缘固定于集液内膜(101)上;吸水垫(4)上设有支撑环(5)以支撑集液外膜(102),支撑环(5)侧壁上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通口(501),通口(501)从支撑环(5)底部向上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膀胱造瘘术中漏液引流的引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5)上端面沿径向延伸以形成连接凸沿(5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膀胱造瘘术中漏液引流的引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沿(502)上端面与支撑环(5)上端面齐平共面。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勤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