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溢流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7072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花园溢流口,包括有雨水槽和设置在雨水槽槽底的雨水井;所述雨水槽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有碎石垫层、换填土层、种植土层和蓄水层;所述碎石垫层上下表面均铺设有透水土工布;所述碎石垫层底部设置有第一穿孔盲管;所述雨水井包括有井体和雨水箅子;所述雨水篦子设置在井体上端;所述井体两侧连接有第二穿孔盲管;所述第二穿孔盲管外壁上设置透水土工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雨水花园溢流口容易出现水土流失严重,以及雨水井结构简单导致影响过滤效滤的问题。滤的问题。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花园溢流口


[0001]本技术涉及
,具体涉及一种雨水花园溢流口。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人们开始过度的耗费资源,植被被砍伐,导致土壤、水与空气被严重污染,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气候等环境变化加剧,城市洪涝频发,城市来水、用水、排水等过程受下垫面硬质化建设严重影响,城市降水

用水

排水与供水

用水

排水两个过程受严重干扰。因此,针对雨洪综合管理与生态调控的海绵城市建设应运而生。
[0003]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0004]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中常见的生态设施,是在下沉绿地的的形式基础上结合额外的生物滞留功能以及景观休闲观赏功能而产生的。生物滞留功能是指通过植被、种植基质以及基层中微生物实现调蓄、下渗以及净化。他可以对雨水提供有效的净化处理,并依靠下凹地表和地下砾石层孔隙提供的空间,对雨水进行调蓄。地面径流首先经过过上层植被过滤,去除粗糙的沉积物、随后通过种植过滤机制进行下一步过滤;过滤后的水通过排水层以小流量输送到下游;超标准雨水将通过雨水井进入市政雨水管道。
[0005]现有的雨水花园溢流口容易出现水土流失严重,以及雨水井结构简单导致影响过滤效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花园溢流口,解决现有的雨水花园溢流口容易出现水土流失严重,以及雨水井结构简单导致影响过滤效滤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花园溢流口,包括有雨水槽和设置在雨水槽槽底的雨水井;所述雨水槽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有碎石垫层、换填土层、种植土层和蓄水层;所述碎石垫层上下表面均铺设有透水土工布;所述碎石垫层底部设置有第一穿孔盲管;所述雨水井包括有井体和雨水箅子;所述雨水箅子设置在井体上端;所述井体两侧连接有第二穿孔盲管;所述第二穿孔盲管外壁上设置透水土工布;换填土层可根据需要铺设其他材质的过滤层,例如素土、陶粒与碎石混合介质层、沸石椰糠混合介质层等;雨水井还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连接至市政雨水管,有利于雨水井雨水排出即可;
[0008]进一步的,所述碎石垫层高200

350mm;所述换填土层高200

320mm;所述种植土层高250

500mm;所述蓄水层高200

300mm;所述蓄水层上设置有150

250mm超高;
[0009]进一步的,所述雨水箅子包括有格栅底座和拦污清理装置;所述格栅底座固定设
置在雨水井上端;所述拦污清理装置上下活动设置在雨水井内;所述拦污清理装置上端与格栅座活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格栅座包括有固定圈、格栅条和连接筒;所述固定圈与井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格栅条一端与固定圈连接;所述格栅条另一端与连接筒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拦污清理装置包括有安装筒、清理筋和活动盖;所述活动盖铰接设置在安装筒上端;所述清理筋对应格栅条分布在安装筒下端;所述安装筒外壁与连接筒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清理筋上端与安装筒下端铰接;相邻两个所述清理筋下端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清理筋表面上设置有凸棱;
[0013]进一步的,所述拦污清理装置内上下活动设置有网兜;
[0014]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网兜上端设置有卡勾;所述清理筋下端对应卡勾设置有限位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0016]1、在雨水槽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碎石垫层、换填土层、种植土层和蓄水层,碎石垫层有利于提高调蓄,换填土有利于缓冲,种植土层有利于提供种植基质,蓄水层有利于保水,在碎石垫层上下两面铺设透水土工布,上层铺设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避免堵塞碎石垫层内的孔隙;下层铺设有利于避免原土侵入;
[0017]2、在碎石垫层底部设置第一穿孔盲管7,有利于提高碎石垫层的调蓄能力和过滤能力;
[0018]3、雨水井的两侧设置第二穿孔盲管,在第二穿孔盲管上包裹透水土工布,有利于提高雨水井的排水和过滤效果,减少管网系统堵塞;
[0019]4、在井体上端设置雨水箅子,有利于阻拦雨水中的垃圾等杂物,避免堵塞。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雨水箅子俯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部分结构安装示意图。
[0024]附图中:1.雨水槽;2.雨水井;3.碎石垫层;4.换填土层;5.种植土层;6.蓄水层;7.第一穿孔盲管;8.井体;9.雨水箅子;10.第二穿孔盲管;11.格栅底座;111.固定圈;112.格栅条;113.连接筒;12.拦污清理装置;121.安装筒;122.清理筋;123.活动盖;124.弹性件;125.凸棱;13.网兜;14.卡勾;15.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实施例1:如图1至4所示,一种雨水花园溢流口,包括有雨水槽1和设置在雨水槽1槽底的雨水井2;所述雨水槽1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有碎石垫层3、换填土层4、种植土层5和蓄
水层6;所述碎石垫层3上下表面均铺设有透水土工布;所述碎石垫层3底部设置有第一穿孔盲管7;所述雨水井2包括有井体8和雨水箅子;所述雨水箅子9设置在井体8上端;所述井体8两侧连接有第二穿孔盲管10;所述第二穿孔盲管10外壁上设置透水土工布;本实施例中,雨水槽1的设置有适宜坡度,以形成凹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穿孔盲管7和第二穿孔盲管10均采用常规PVC穿孔盲管,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材质和尺寸;本实施例中,碎石垫层3的碎石粒径范围选择适宜,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碎石粒径范围,保证碎石粒径不小于第一穿孔盲管7的孔径,且有利于调蓄和过滤即可;本实施例中,换填土的d50不宜小于0.45mm,磷浓度宜为10

30ppm。本实施例中,雨水箅子9顶部标高应低于路面;本实施例中,换填土层可根据需要铺设其他材质的过滤层,例如素土、陶粒与碎石混合介质层、沸石椰糠混合介质层等;雨水井还连接有排水管,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花园溢流口,包括有雨水槽(1)和设置在雨水槽(1)槽底的雨水井(2);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槽(1)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有碎石垫层(3)、换填土层(4)、种植土层(5)和蓄水层(6);所述碎石垫层(3)上下表面均铺设有透水土工布;所述碎石垫层(3)底部设置有第一穿孔盲管(7);所述雨水井(2)包括有井体(8)和雨水箅子(9);所述雨水箅子(9)设置在井体(8)上端;所述井体(8)两侧连接有第二穿孔盲管(10);所述第二穿孔盲管(10)外壁上设置透水土工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溢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3)高200

350mm;所述换填土层(4)高200

320mm;所述种植土层(5)高250

500mm;所述蓄水层(6)高200

300mm;所述蓄水层(6)上设置有150

250mm超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溢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箅子(9)包括有格栅底座(11)和拦污清理装置(12);所述格栅底座(11)固定设置在雨水井(2)上端;所述拦污清理装置(12)上下活动设置在雨水井(2)内;所述拦污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程刘毅赵丹马玺琼杨继峰王丹莹罗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