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氧化还原法脱硫化氢沉降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79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湿式氧化还原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湿式氧化还原法脱硫化氢沉降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顶端一侧固设有用于支撑进料槽道的支架,所述槽体的中间位置设有底端位于悬浮液区的料井,所述进料槽道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料井的输入端,所述槽体的底端中间位置处固设有排渣口;将搅拌机构的底部设有与槽底相接触的耙齿,两侧的耙齿行动轨迹相互交错分布,能够在排出泥浆的同时对槽底进行清理,一物两用,且间隙交错分布,能够将槽底的污泥清理干净,减少残留堆积,槽底靠近排渣口的一侧还设有与排渣口连通的导泥槽,坡度陡,能够加快泥浆的排出,且进行一个泥浆分流,泥浆的排出效果好。泥浆的排出效果好。泥浆的排出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式氧化还原法脱硫化氢沉降槽


[0001]本技术涉及湿式氧化还原法
,具体是一种湿式氧化还原法脱硫化氢沉降槽。

技术介绍

[0002]在湿法选矿时,常需要大量的水和破碎后的矿物一起进入湿式磁选机进行磁选,磁选后,剩余的废水在经过过滤后得到类似泥浆的含有较高悬浮物的混合物,按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规定,此时的废水需要净化处理后方能直接排放,因此,需要用到连续沉降槽对其进行自然沉降。
[0003]沉降槽也称增稠器或澄清器,是重力沉降设备,用来提高悬浮液浓度并同时得到澄清液。当沉降分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澄清液时,所用设备称为澄清器;若分离目的是得到含固体粒子的沉淀物时,所用设备为增稠器。由于从沉降槽得到的沉渣中还含有约50%的液体,悬浮液的增稠常作为下一步分离的预处理,以减小后工序分离设备的负荷。
[0004]现有的沉降槽使用时,会有大量的污泥在槽底沉淀后不易排出污泥排出口,沉积在槽底,且不易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式氧化还原法脱硫化氢沉降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湿式氧化还原法脱硫化氢沉降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顶端一侧固设有用于支撑进料槽道的支架,所述槽体的中间位置设有底端位于悬浮液区的料井,所述进料槽道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料井的输入端,所述槽体的底端中间位置处固设有排渣口,所述槽体的内部底端固设有坡度由高至低向所述排渣口汇聚的槽底;所述料井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用于固定导流板的连杆,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槽体螺接;所述槽体的顶端两侧均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的外侧固设有溢流管;所述槽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固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与外部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底端固设有搅拌耙,所述搅拌耙的底端固设有底部与所述槽底顶部相接触的耙齿。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机构为锥形框架式结构,所述搅拌轴两侧的所述耙齿均为若干个,每两个所述耙齿之间具有间隙,两侧的所述耙齿之间的间隙互相交错分布。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流板呈中心对称分布铰接设置在所述料井的下方,两个所述导流板的尾端均铰接有若干个摇摆球。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槽底靠近所述排渣口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
呈轴对称分布的导泥槽,所述导泥槽与所述排渣口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板的两端固设有凸出所述导流板的引导板。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导板上开设有引导槽。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将搅拌机构的底部设有与槽底相接触的耙齿,两侧的耙齿行动轨迹相互交错分布,能够在排出泥浆的同时对槽底进行清理,一物两用,且间隙交错分布,能够将槽底的污泥清理干净,减少残留堆积,槽底靠近排渣口的一侧还设有与排渣口连通的导泥槽,坡度陡,能够加快泥浆的排出,且进行一个泥浆分流,使泥浆的排出效果好,不易沉积;
[0015]2、还在料井的下方设有角度可调的导流板,结合导流板底端的若干个摇摆球,能够在混合物从料井进入槽体内时,一方面通过改变导流板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流,且加快混合物的流动速度,另一方面通过摇摆球的设置,使混合物在落入槽体内时,混合物中的悬浮液颗粒与摇摆球碰撞产生分散,使混合物与絮凝剂等助剂的混合更加均匀,沉降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湿式氧化还原法脱硫化氢沉降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湿式氧化还原法脱硫化氢沉降槽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一种湿式氧化还原法脱硫化氢沉降槽中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槽体;101、料井;11、支架;12、槽底;121、导泥槽;2、进料槽道;3、导流机构;31、连杆;32、导流板;33、摇摆球;4、溢流堰;41、溢流管;5、搅拌机构;51、搅拌轴;52、搅拌耙;53、耙齿;6、排渣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湿式氧化还原法脱硫化氢沉降槽,包括槽体1,槽体1的顶端一侧固设有用于支撑进料槽道2的支架11,槽体1的中间位置设有底端位于悬浮液区的料井101,进料槽道2的一端与支架11连接,另一端连通至料井101的输入端,槽体1的底端中间位置处固设有排渣口6,槽体1的内部底端固设有坡度由高至低向排渣口6汇聚的槽底12;料井101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机构3,导流机构3包括用于固定导流板32的连杆31,导流板32与连杆31转动连接,连杆31与槽体1螺接;槽体1的顶端两侧均设有溢流堰4,溢流堰4的外侧固设有溢流管41;槽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固设有搅拌机构5,搅拌机构5包括与外部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搅拌轴51,搅拌轴51的底端固设有搅拌耙52,搅拌耙52的底端固设有底部与槽底12顶部相接触的耙齿53。
[0021]具体的,搅拌机构5为锥形框架式结构,搅拌轴51两侧的耙齿53均为若干个,每两个耙齿53之间具有间隙,两侧的耙齿53之间的间隙互相交错分布;搅拌轴51带动两侧的耙齿53旋转一周的清扫轨迹刚好错开,从而使清扫覆盖面广,不留空隙,减少泥浆残留。
[0022]具体的,导流板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流板32呈中心对称分布铰接设置在料井101的下方,导流板32的两端固设有凸出导流板32的引导板,引导板上开设有引导槽,两个
导流板32的尾端均铰接有若干个摇摆球33;液体混合物通过进料槽道2流入料井101,再经由导流机构3的导流板32向两侧分流,在分流过程中混合物中的悬浮物颗粒与摇摆球33碰撞产生分散,使液体混合物与絮凝剂等助剂混合的更加均匀,而且,导流板32通过连杆31悬设在料井101下方,可以通过连杆31改变导流板32的导流角度,从而改变液体混合物的水流冲刷力度和冲刷位置,满足不同稠度液体混合物的下料需要,且导流板32的设置,使混合物中的泥浆不会垂直下落到排渣口6,避免混合物的投入量较大时,除泥浆外的其他液体随着冲刷也从排渣口6排出,沉降效果好。
[0023]具体的,槽底12靠近排渣口6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呈轴对称分布的导泥槽121,导泥槽121与排渣口6连通;设置在靠近排渣口6的一侧并与排渣口6连通,坡度较槽底12更陡,能够加快泥浆的排出,且进行一个泥浆的分流,使泥浆的排出效果好,不易沉积。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液体混合物通过进料槽道2流入料井101,再经由导流机构3的导流板32向两侧分流,在分流过程中混合物中的悬浮物颗粒与摇摆球33碰撞产生分散,使液体混合物与絮凝剂等助剂混合的更加均匀,而且,导流板32通过连杆31悬设在料井101下方,可以通过连杆31改变导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式氧化还原法脱硫化氢沉降槽,包括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顶端一侧固设有用于支撑进料槽道(2)的支架(11),所述槽体(1)的中间位置设有底端位于悬浮液区的料井(101),所述进料槽道(2)的一端与所述支架(11)连接,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料井(101)的输入端,所述槽体(1)的底端中间位置处固设有排渣口(6),所述槽体(1)的内部底端固设有坡度由高至低向所述排渣口(6)汇聚的槽底(12);所述料井(101)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机构(3),所述导流机构(3)包括用于固定导流板(32)的连杆(31),所述导流板(32)与所述连杆(31)转动连接,所述连杆(31)与所述槽体(1)螺接;所述槽体(1)的顶端两侧均设有溢流堰(4),所述溢流堰(4)的外侧固设有溢流管(41);所述槽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固设有搅拌机构(5),所述搅拌机构(5)包括与外部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搅拌轴(51),所述搅拌轴(51)的底端固设有搅拌耙(52),所述搅拌耙(52)的底端固设有底部与所述槽底(12)顶部相接触的耙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雁丁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众升清源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