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仪表盘背光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78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56
一种汽车仪表盘背光组件,它涉及背光组件技术领域。它包括连接插件、背光膜材、背光模组外壳,连接插件与背光膜材相连接,且连接插件与背光膜材的下端均设置在背光模组外壳上,背光模组外壳由外壳边框、连接支撑板组成,连接支撑板的侧边与外壳边框的内侧相连接,外壳边框由上支撑壳、中空球腔体、加强层、缓冲垫层、下支撑壳组成,上支撑壳的下层面与中空球腔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使其背光组件的运输或制造过程中,能够保护其背光膜材的安全稳定性,进而减少其背光膜材在生产或制造过程中受到外界的碰撞或挤压而损坏,保证其背光组件的正常使用,减少其背光组件的生产制造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仪表盘背光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背光组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仪表盘背光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受液晶显示器的市场拉动,背光源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须要藉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源性能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外,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块的30

50%,所消耗的电力更占模块的75%,可说是LCD模块中相当重要的零组件。高精细、大尺寸的LCD,必须有高性能的背光技术与之配合,因此当LCD产业努力开拓新应用领域的同时,背光技术的高性能化(如高亮度化、低成本化、低耗电化、轻薄化等)亦扮演着幕后功臣的角色。
[0003]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所谓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背光模组在汽车仪表盘中能够给人们提供方便,但是,仍具有以下不足:
[0004]现有技术中,背光组件的制造过程,容易受到外界的碰撞或挤压,导致其背光组件上的背光膜材容易发生损坏,进而导致其背光组件整体报废或影响其背光组件的使用,增加其背光组件的生产制造成本,特别是生产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碰撞和压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背光组件的制造过程,容易受到外界的碰撞或挤压,导致其背光组件上的背光膜材容易发生损坏,进而导致其背光组件整体报废或影响其背光组件的使用,增加其背光组件的生产制造成本,特别是生产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碰撞和压伤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仪表盘背光组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仪表盘背光组件,它包括连接插件1、背光膜材2、背光模组外壳3,所述连接插件1与背光膜材2相连接,且连接插件1与背光膜材2的下端均设置在背光模组外壳3上,所述背光模组外壳3由外壳边框31、连接支撑板32组成,所述连接支撑板32的侧边与外壳边框31的内侧相连接,所述外壳边框31由上支撑壳31

1、中空球腔体31

2、加强层31

3、缓冲垫层31

4、下支撑壳31

5组成,所述上支撑壳31

1的下层面与中空球腔体31

2相连接,中空球腔体31

2下端设置在加强层31

3的上端,所述缓冲垫层31

4的上下两端设有加强层31

3,且缓冲垫层31

4的下端通过加强层31

3与下支撑壳31

5相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背光膜材2包括了遮光胶带21、上扩散片22、上棱镜片23、下棱镜片24、下扩散片25、导光板26、放射片27,所述上扩散片22的下侧连接上棱镜片23,且上棱镜片23的下侧面与下棱镜片24相连接,下棱镜片24与下扩散片25相连接,且下扩散片25的下侧
面与导光板26相连接,导光板26与放射片27相互连接,所述上扩散片22的上端与遮光胶带21的下端相互贴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插件1上设有连接接点101,方便其背光膜材2与外界进行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壳31

1与下支撑壳31

5相互平行。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扩散片22、上棱镜片23、下棱镜片24及下扩散片25的厚度相等,且厚度为0.1mm

0.2mm。
[00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将其上扩散片22、上棱镜片23、下棱镜片24、下扩散片25及导光板26进行压制制造,而后将其上扩散片22、上棱镜片23、下棱镜片24、下扩散片25及导光板26连接至放射片27上,并在其上扩散片22上贴合上遮光胶带21,在制造好背光膜材2后,将其背光膜材2连接上连接插件1,使其连接插件1能够与背光膜材2进行数据的连接,而后将其背光膜材2安装放置在连接支撑板32上,使其背光组件得到正常的安装,此时背光模组外壳3将能够保护其背光组件,使其背光组件在运输或生产中避免受到外界的碰撞或挤压,外壳边框31在进行使用时,上支撑壳31

1与下支撑壳31

5能够保护背光组件的安全稳定性,并通过中空球腔体31

2进一步的进行缓冲外界的碰撞或挤压,而加强层31

3与缓冲垫层31

4增加其背光模组外壳3整体的稳定性。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使其背光组件的运输或制造过程中,能够保护其背光膜材的安全稳定性,进而减少其背光膜材在生产或制造过程中受到外界的碰撞或挤压而损坏,保证其背光组件的正常使用,减少其背光组件的生产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背光模组外壳3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中外壳边框3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中背光膜材2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连接插件1、背光膜材2、背光模组外壳3、外壳边框31、连接支撑板32、上支撑壳31

1、中空球腔体31

2、加强层31

3、缓冲垫层31

4、下支撑壳31

5、遮光胶带21、上扩散片22、上棱镜片23、下棱镜片24、下扩散片25、导光板26、放射片27、连接接点10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看图1

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连接插件1、背光膜材2、背光模组外壳3,所述连接插件1与背光膜材2相连接,且连接插件1与背光膜材2的下端均设置在背光模组外壳3上,所述背光模组外壳3由外壳边框31、连接支撑板32组成,所述连接支撑板32的侧边与外壳边框31的内侧相连接,所述外壳边框31由上支撑壳31

1、中空球腔体31

2、加强层31

3、缓冲垫层31

4、下支撑壳31

5组成,所述上支撑壳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仪表盘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连接插件(1)、背光膜材(2)、背光模组外壳(3),所述连接插件(1)与背光膜材(2)相连接,且连接插件(1)与背光膜材(2)的下端均设置在背光模组外壳(3)上,所述背光模组外壳(3)由外壳边框(31)、连接支撑板(32)组成,所述连接支撑板(32)的侧边与外壳边框(31)的内侧相连接;所述外壳边框(31)由上支撑壳(31

1)、中空球腔体(31

2)、加强层(31

3)、缓冲垫层(31

4)、下支撑壳(31

5)组成,所述上支撑壳(31

1)的下层面与中空球腔体(31

2)相连接,中空球腔体(31

2)下端设置在加强层(31

3)的上端,所述缓冲垫层(31

4)的上下两端设有加强层(31

3),且缓冲垫层(31

4)的下端通过加强层(3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建江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铭鸿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