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多功能气囊型尿道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072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多功能气囊型尿道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和气囊,气囊连通有充气腔,充气腔附着引流管本体的内壁设置,其还包括观察腔和引尿腔,观察腔靠近充气腔设置并与充气腔相互独立,引尿腔靠近观察腔并与观察腔相互独立,观察腔的一端开设有观察窗,观察窗位于引流管本体的端面上,观察腔内铺设有尿道软镜,引尿腔靠近观察窗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挡膜,引尿腔内附着引流管本体的内壁设置有破膜腔,破膜腔内设置有止液阀,止液阀上穿设有刺破器。通过观察腔内设置的尿道软镜,在插入患者尿道时,可以提高插入的准确性,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同时气囊和刺破器的设置,避免破坏患者尿道内的其他组织,以实现引流尿液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多功能气囊型尿道引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尿道引流管,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一次性多功能气囊型尿道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导尿术是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目的是解除尿潴留,采取不污染的尿液标本作检查,测定残余尿,测定膀胱冷热感、容量、压力,注入造影剂或药物帮助诊断或治疗等。
[0003]在实施导尿术的过程中,现有的技术通常采用尿道盲查,由于没有良好的视线指引,经常引起患者不适,即使使用了尿道软镜,由于现有的引流管结构不合理,导致尿道软镜不能重复使用,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多功能气囊型尿道引流管,可以有效解决使用过程中插入引流管的准确性,同时保证引尿腔内的尿道软镜不会被污染,提高使用率的一次性多功能气囊型尿道引流管。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多功能气囊型尿道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连通有充气腔,所述充气腔附着引流管本体的内壁设置,所述充气腔远离气囊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接头;其还包括位于引流管本体内的观察腔和引尿腔,所述观察腔靠近充气腔设置并与充气腔相互独立,所述引尿腔靠近观察腔并与观察腔相互独立,所述观察腔的一端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位于引流管本体的端面上,所述观察腔远离气囊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接头,所述观察腔内铺设有尿道软镜,所述尿道软镜穿过第二接头设置;所述引尿腔靠近观察窗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挡膜,所述引尿腔远离气囊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接头;所述引尿腔内附着引流管本体的内壁设置有破膜腔,所述破膜腔内设置有止液阀,所述止液阀上穿设有刺破器,所述刺破器上任一点到斜面挡膜的距离均大于0mm。
[0006]优选地,所述气囊的扩张周径是12

24Fr,所述气囊充盈后呈椭圆形。
[0007]优选地,所述观察窗面向观察腔的侧面与斜面挡膜面向引尿腔的侧面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位于充气腔尾部,并用于调节充气腔内气体的流速。
[0009]优选地,所述尿道软镜信号连接有图像显示器,所述图像显示器位于第二接头的外侧。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三接头的内侧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位于引尿腔尾部,并用于调节引尿腔内液体的流速。
[0011]优选地,所述刺破器靠近气囊的一端呈针尖状,所述刺破器的尾端固定有手柄,所
述手柄位于破膜腔的外侧。
[0012]优选地,所述刺破器由医用级不锈钢丝制成,所述刺破器的直径范围为0.3mm

0.45mm。
[0013]本专利技术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彼此相互独立的观察腔和引尿腔,一方面提高了插入引流管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保证引尿腔内的尿道软镜不会被污染,提高了使用率。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5]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气囊充盈时的整体机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

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引流管本体;2、气囊;3、充气腔;301、第一阀门;302、第一接头;4、观察腔;401、观察窗; 402、尿道软镜;403、第二接头;404、图像显示器;5、引尿腔;501、斜面挡膜;502、第三接头;503、第二阀门;6、破膜腔;601、刺破器;602、手柄;603、止液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8]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的一种一次性多功能气囊型尿道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气囊2,所述气囊2连通有充气腔3,所述充气腔3附着引流管本体1的内壁设置,所述充气腔3远离气囊2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接头302。
[0019]具体的,气囊2是附着引流管本体1环形设置,所述气囊2的扩张周径是12

24Fr,在通过第一接头302对气囊2充气后,气囊2充盈后呈椭圆形,其中,引流管本体1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其中的一种材料制成的管路,应当说明的是,充气腔3一端与气囊2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接头302与充气设备连通,充气腔3是位于引流管本体1内的独立通道,充气腔3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半圆形;为了能够控制充气腔3内的气体流速,在第一接头30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阀门301,所述第一阀门301位于充气腔3尾部。
[0020]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引流管盲插引起的患者不适和可能存在的伤害患者尿道内其他组织的问题,在引流管本体1内设置了观察腔4和引尿腔5,其中观察腔4靠近充气腔3设置并与充气腔3相互独立,这样的结构,避免了插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观察腔4内的污染,所述观察腔4的一端开设有观察窗401,所述观察窗401位于引流管本体1的端面上,应当说明的是,观察窗401采用符合医用卫生标准的透明材料制成,所述观察腔4远离气囊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接头403,所述观察腔4内铺设有尿道软镜402,所述尿道软镜402穿过第二接头403设置,为了能够及时的查看尿道内的具体情况,所述尿道软镜402信号连接有图像显示器
404,图像显示器404位于第二接头403的外侧,通常,图像显示器404为液晶显示器;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尿道软镜402不会被污染,可以重复使用。
[0021]对应的,所述引尿腔5靠近观察腔4并与观察腔4相互独立,所述引尿腔5靠近观察窗401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挡膜501,斜面挡膜501采用天然橡胶或硅橡胶制成,保证在需要时可以及时连通引尿腔5和患者膀胱,所述引尿腔5远离气囊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接头502,为方便控制引尿腔5内液体的流速,第三接头502的内侧设有第二阀门503,所述第二阀门503位于引尿腔5尾部。
[0022]应当说明的是,在上述结构中,观察窗401面向观察腔4的侧面与斜面挡膜501面向引尿腔5的侧面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这样的结构设置,确保引尿腔5在引流尿液时不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可以及时排除尿液。
[0023]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引尿腔5上设置有斜面挡膜501,为了能够引出尿液,在引尿腔5内附着引流管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破膜腔6,具体的,破膜腔6的直径小于引尿腔5的直径,其腔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同时,破膜腔6内还设有刺破器601,刺破器601由医用级不锈钢丝制成,所述刺破器601的直径范围为0.3mm

0.45mm,刺破器601靠近气囊2的一端呈针尖状,所述刺破器601的尾端固定有手柄602,所述手柄602位于破膜腔6的外侧,并用于移动刺破器601,为了避免尿液从破膜腔6中溢出,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多功能气囊型尿道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气囊(2),所述气囊(2)连通有充气腔(3),所述充气腔(3)附着引流管本体(1)的内壁设置,所述充气腔(3)远离气囊(2)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接头(302);还包括位于引流管本体(1)内的观察腔(4)和引尿腔(5),所述观察腔(4)靠近充气腔(3)设置并与充气腔(3)相互独立,所述引尿腔(5)靠近观察腔(4)并与观察腔(4)相互独立,所述观察腔(4)的一端开设有观察窗(401),所述观察窗(401)位于引流管本体(1)的端面上,所述观察腔(4)远离气囊(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接头(403),所述观察腔(4)内铺设有尿道软镜(402),所述尿道软镜(402)穿过第二接头(403)设置;所述引尿腔(5)靠近观察窗(401)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挡膜(501),所述引尿腔(5)远离气囊(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接头(502);所述引尿腔(5)内附着引流管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破膜腔(6),所述破膜腔(6)内设置有止液阀(602),所述止液阀(602)上穿设有刺破器(601),所述刺破器(601)上任一点到斜面挡膜(501)的距离均大于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多功能气囊型尿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的扩张周径是12

24Fr,所述气囊(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念湘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念如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