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NBIOT模组的水浸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583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单NBIOT模组的水浸报警器,包括NB模块、水浸检测电路、充电电路、蜂鸣器和联网指示灯及报警指示灯电路,所述NB模块的MOD2A芯片U2的引脚34串联联网指示灯及报警指示灯电路的电阻R17接在三极管Q5的基极上,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11和电阻R10并联点相接。本基于单NBIOT模组的水浸报警器,MICR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NBIOT模组的水浸报警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水浸报警器
,具体为一种基于单NBIOT模组的水浸报警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某些船舶中经常会发生漏水事件,漏水事件的发生可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正因为漏水事件带来的危害,在船舶中一般会设置水浸报警器。传统的水浸报警器是基于液体导电原理,用检测探头来探测是否有水存在,通常由处理主机和检测探头(金属电极)组成,二者之间连有导线。水浸报警器将两个直接与处理主机连接的金属检测电极露在机壳外,当水同时接触两个金属检测电极时,两个金属检测电极间电阻迅速减小,通过主机电路检测两个金属检测电极之间的电阻来判断是否发生漏水事件。
[0003]现有技术不足的地方,通讯距离不够远,需要连接其他wifi主机或蓝牙APP传输距离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单NBIOT模组的水浸报警器,具有使用单NB模块实现数据采集,上报接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单片机,降低成本,配有充电电路,可以循环使用,配合水浸检测电路,实现对电压的检测与判断,降低安装费用,传输距离非常远相对于其他通讯方式,使用可充电锂电池,可以循环使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单NBIOT模组的水浸报警器,包括NB模块、水浸检测电路、充电电路、蜂鸣器和联网指示灯及报警指示灯电路,所述NB模块的MOD2A芯片U2的引脚34串联联网指示灯及报警指示灯电路的电阻R17接在三极管Q5的基极上,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11和电阻R10并联点相接,电阻R11和电阻R10分别串联发光二极管D9和发光二极管D10,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6的基极接在MOD2A芯片U2的引脚22上,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23和发光二极管D4与发光二极管D9和发光二极管D10供接VBAT端;
[0006]所述NB模块的MOD2A芯片U2的引脚3串联蜂鸣器的电阻R7与电阻R1和三极管Q1基极的并联点相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相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和接口P4的端角1并联点相接,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电感L1相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20和接口P4的端角1相接;
[0007]所述NB模块的MOD2A芯片U2的引脚3与水浸检测电路的电阻R2和电阻R9相接,电阻R9接在J3的端角1上,J3的端角2串联电阻R8;
[0008]所述NB模块的MOD2A芯片U2的引脚41和42接在充电电路的QX4054芯片U1的引脚3上,QX4054芯片U1的引脚2与3接在电池BT1的两端上,QX4054芯片U1的引脚5串联电阻R4接地,QX4054芯片U1的引脚4与电容C8、电容C6和二极管D2并联点相接,电容C8和电容C6供接地。
[0009]优选的,所述NB模块还与MICRO

USB充电插座连接,MICRO

USB充电插座的MICROUSB芯片J1的发光二极管D7和电阻R13并联点相接,二极管D7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32与电阻R13并联。
[0010]优选的,所述NB模块的引脚21与电容C7和电阻R3并联点相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3与天线E1相接。
[0011]优选的,所述NB模块的引脚41、44和45并联接地,NB模块的引脚42和43与电容C15、电容C22和电容C29并联。
[0012]优选的,所述NB模块的16、17、18、19、20和22共接地。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基于单NBIOT模组的水浸报警器,单独一个NBIOT模组实现对信息上报的与接收,还有水浸检测电路,带有联网指示灯及报警指示灯电路,设备使用NB模块的其他GPIO引脚,实现对指示灯的控制,MICRO

USB充电插座和充电电路,5V即可充电,循环使用,使用单NB模块实现数据采集,上报接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单片机,降低成本,配有充电电路,可以循环使用,配合水浸检测电路,实现对电压的检测与判断,架设不需要铺设wifi主机,安装灵活,降低安装费用,传输距离非常远相对于其他通讯方式,使用可充电锂电池,可以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NB模块原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联网指示灯及报警指示灯电路原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蜂鸣器原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水浸检测电路原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充电电路原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MICRO

USB充电插座原理图。
[0021]图中:1、NB模块;2、水浸检测电路;3、MICRO

USB充电插座;4、充电电路;5、蜂鸣器;6、联网指示灯及报警指示灯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2,一种基于单NBIOT模组的水浸报警器,包括NB模块1、水浸检测电路2、充电电路4、蜂鸣器5和联网指示灯及报警指示灯电路6,所述NB模块1的MOD2A芯片U2的引脚34串联联网指示灯及报警指示灯电路6的电阻R17接在三极管Q5的基极上,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11和电阻R10并联点相接,电阻R11和电阻R10分别串联发光二极管D9和发光二极管D10,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6的基极接在MOD2A芯片U2的引脚22上,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23和发光二极管D4与发光二极管D9和发光二极管D10供接VBAT端;
[0024]NB模块1的引脚21与电容C7和电阻R3并联点相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3与天线E1相接。NB模块1的引脚41、44和45并联接地,NB模块1的引脚42和43与电容C15、电容C22和电容C29并联。NB模块1的16、17、18、19、20和22共接地。
[0025]请参阅图3,NB模块1的MOD2A芯片U2的引脚3串联蜂鸣器5的电阻R7与电阻R1和三极管Q1基极的并联点相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相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和接口P4的端角1并联点相接,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电感L1相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20和接口P4的端角1相接,在NB模块1发送报警信号至蜂鸣器5。
[0026]请参阅图4,NB模块1的MOD2A芯片U2的引脚3与水浸检测电路2的电阻R2和电阻R9相接,电阻R9接在J3的端角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NBIOT模组的水浸报警器,包括NB模块(1)、水浸检测电路(2)、充电电路(4)、蜂鸣器(5)和联网指示灯及报警指示灯电路(6),其特征在于:所述NB模块(1)的MOD2A芯片U2的引脚34串联联网指示灯及报警指示灯电路(6)的电阻R17接在三极管Q5的基极上,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11和电阻R10并联点相接,电阻R11和电阻R10分别串联发光二极管D9和发光二极管D10,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相接,三极管Q6的基极接在MOD2A芯片U2的引脚22上,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23和发光二极管D4与发光二极管D9和发光二极管D10供接VBAT端;所述NB模块(1)的MOD2A芯片U2的引脚3串联蜂鸣器(5)的电阻R7与电阻R1和三极管Q1基极的并联点相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相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和接口P4的端角1并联点相接,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电感L1相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20和接口P4的端角1相接;所述NB模块(1)的MOD2A芯片U2的引脚3与水浸检测电路(2)的电阻R2和电阻R9相接,电阻R9接在J3的端角1上,J3的端角2串联电阻R8;所述NB模块(1)的MOD2A芯片U2的引脚41和42接在充电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艺进郑意辉周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全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